王和尚講詩法:寫詩如何用典?兩秘訣可寫出精妙詩句,純乾貨分享

2020-12-21 六不和尚

今日談詩,王和尚細說詩詞如何用典。

第一、概念解析:何為用典?其內涵與外延

用典,也稱「用事」或「使事」。「典」即典故,「漢語大詞典」這樣解釋:典故即典制和成例子,用於詩詞文學則指「古代故事,或者有來歷有出處的詞語」。

從「事」之角度而論,典故多指事例,即具體人和事情。比如杜甫詩「豈傍青門學種瓜」,其中「青門種瓜」即指秦朝滅亡後,秦國東陵侯召平在長安城東青門種瓜一事,其意多指守節隱居。

需要注意的是,典故之「事」未必指真實存在之事,神話傳說之事,也可稱為「事典」。如杜甫詩「八駿隨天子」,其中「八駿」即指神話傳說中周穆王馭八龍之馬巡遊天下。

△王和尚講詩:用典的兩大訣竅

但是,「典故」一詞內涵非常廣泛。其寬泛範圍可包括:前人之詩句,經史子集中之語句,甚至稗官野史,俗語成語,乃至異端鄙事,也可稱為典故。一般而言,詩句、經典辭句、口語俗語等,也可稱之為「語句化用」。

第二、寫詩為何要用典?用典三大功能

寫詩為何要用典?其重要原因在於,用典可以增強詩歌的表現力,使之意涵更豐富,內容更充實。

王和尚以為,用典有以下作用:

(1)作者經歷與前人經歷類似,用典來寫更有「千古同慨」之深度,謂之與古人神交。

如杜甫「去國同王粲」句,以王粲自比,表示他和王粲一樣都是去國懷鄉,內心憂鬱沉重。杜甫還有句曰「詩看子建親」,表示他如曹植曹子建一樣文採飛揚,讓人驚嘆。

△王和尚講詩:杜甫詩為何用典貼切精妙

(2)以前代故事來映射當下,可使詩句更有歷史厚重感。

如杜甫詩「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杜甫以蘇武老年之時終能歸漢,漢朝隱士夏黃公因避秦戰亂而逃入深山之事,來勉勵李白一定能夠洗去不白之冤而重獲朝廷重用,也誇讚李白的氣節和風骨如漢朝隱士一樣剛正而飄逸。

(3)用典也可以讓詩句典雅莊重,更有詩意表現力。

比如杜甫在《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中有「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一聯。其中「仙桃」既有現實之景,也有事典之雅。唐朝時期,宮廷殿宇之旁多栽種桃樹,因此「醉仙桃」可稱為實景。但是「仙桃」也是典故,據《太平廣記》記載,西王母種有仙桃樹,三千年一結子,食後可得長生。杜甫用「仙桃」之典,也有沐浴皇恩浩蕩之意。

因此用典貼切的話,可以使詩意簡潔含蓄,餘韻悠長。但是如果用典不貼切,則會使得詩意生澀隱晦,枯燥無味。更有甚者,若詩意貧乏,用典堆積,則會更顯得詩意單薄,徒有其表。

△王和尚講詩:寫詩用典需要慎重

古人對於堆砌用典,有個諷刺的詞叫「獺祭」,表示像水獺一樣把魚陳列起來,羅列故實,堆砌堆疊,而毫無詩意之美。

第三、用典為何要慎重?古人觀點評述

古人關於用典,多持有矛盾態度。

清朝詩人沈德潛就指出「援引典故,詩家所尚」。即就詩詞寫作而言,能夠巧妙地運用典故,是寫詩之必須,從能否用典也可看出作者之學養積累,也能看出其思想深淺和詩意豐富與否。

但是,沈德潛接著指出「亦有羌無故實而自高、臚陳捲軸而轉卑者」,這就是「逞才」了。詩中只見才學而無詩意詩趣,則是過猶不及了。比如,「西崑體」之詩,用典典雅豐富,但是詩意多貧乏乾枯,反而失去詩的韻味之美。更有甚者,以才學為詩,濫用僻典,如此形同抄書,簡直就不是詩了。

△王和尚講詩:古人詩話評述

清人黃子云更尖刻地說「(有些詩人)專搜漢、魏秘書,括其事之冷寂而罕見者,不論其義之當與否,擒剝填綴於詩中,以誇耀己之學問淵博。」如此寫詩,實在是失去了詩的真趣之美。

第四、乾貨分享:寫詩如何巧妙用典,兩大原則須謹記

用典有兩個原則。

其一:如鹽入水,典在詩中而人不知。

從用典手法上,這屬於「暗用」。這種用典方式,毫無痕跡,不礙字面理解,若知典故,則更有神韻,意義更加豐厚。

以杜甫《禹廟》詩為例。杜甫在四川東部漂泊時,曾拜謁古代聖王大禹之廟,其中有一聯用典頗為絕妙。其句曰「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這一點初看,是寫為禹廟周遭環境寫照:『廟宇已經荒涼,到處種滿了橘樹和柚子樹,而廟宇的牆壁上也畫滿了龍蛇圖樣的筆壁畫。

△王和尚講詩:杜甫詩法值得細細學習

但是,《尚書》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島夷之民感念大禹的功績,就敬獻他包好的橘子和柚子。《孟子》中也記載,大禹治水時,曾驅趕龍蛇去草澤之中,使得百姓可以安居。因此「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此聯的含義就豐富許多了。前句寫大禹治水獲得了萬民的敬仰,杜甫以「橘柚」來感念大禹治水的功績;而下句則細寫大禹治水是為了百姓安居,並且經過了艱辛的過程。因此杜甫這一聯既寫景,也歌頌了大禹治水的功績。

若要用典無痕,首先要深刻理解所用之典的含義,並且巧妙地運用到詩中,使得典故和詩意渾然融合,如此用典就巧妙且自然,讀來也就更有趣味性了。

其二、僻典實用,熟典虛用。

所謂僻典,即生僻而不常見的典故,而「實用」即指用具體之事情,而不輕易暗用、反用或者化用。如此寫實,就方便理解。寫實認真之人,凡用僻典,可隨詩附註,如此就更好理解詩意內涵。

△王和尚講詩:寫詩用典兩大原則

與之相反,「熟典」,即常用之典,耳熟能詳之典故,或者演化為俗語之典故,均可稱為熟典。此類典故,可活用,可虛用。

所謂「虛用」,即可化用、反用、暗用等等,靈活運用,則不顯得黏滯。比如「鴻雁傳書」,「啼猿下淚」,「鯤鵬蜉蝣」,「折柳送別」等典故,均可稱為比較常見之典。

茲舉杜甫詩為例。杜甫曾有寫重陽之詩《九日藍田崔氏莊》,其中有句「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孟嘉落帽」乃是古人寫重陽節常用之典,可稱為「熟典」。典故之意為:東晉時期,有一年重陽節,桓溫與眾臣宴飲,大家開懷暢飲,談笑正歡,風把名士孟嘉的帽子吹落了,但是孟嘉歡飲正痴而不覺。

△王和尚講詩:飲酒典故解析

杜甫此句用典,乃是反用其意。詩中的意思說:杜甫年老,「白頭搔更短」,雖然重陽節豪興不淺,但也不敢落帽而失禮,故而笑著讓旁人幫他扶正帽子。古人禮節,落帽露發為失禮,故而杜甫雖然酒興正狂,仍然要保持禮儀。

第五、補充要點:想要用好典故,要多讀書,多知典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典故的「熟」或「僻」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上文「落帽」之典,乃是古人重陽節常用之典,我們看來卻仍覺得生僻。因此,要想用好典故,首先要多讀書,多知典故才能用得熟練。否則,書讀不多,典故不知幾個,古人常用之典,也看作「僻典」,就是自己讀書少的問題了。

因此,想要了解典故,首先要多讀,並且搞清楚典故確切含義,以及其適用範圍,了解這些才可談用典。比如上文「落帽」之典故,多用於重陽節,或者秋日登高宴飲,如果用在夏季或者春季,就會顯得可笑而不準確了。

△王和尚講詩:基礎學詩系列講義

但是,典故有哪些分類,何為「事典」,何為「句典」和「語典」?典故的運用技巧,化用、反用、明用、暗用、泛用,套用又各有什麼含義和訣竅,請看王和尚下文分解。

相關焦點

  • 犀利點評,立足實戰,做好三點寫出絕妙律詩,王和尚點評詩友作品
    關注六不和尚,感悟詩詞之美律詩應該如何寫?王和尚以為,其一,詩中要貫注真情,唯真情可以動人。發之由心,不造作,不扭捏,此寫詩第一要義。其二,寫詩要錘鍊文字,情要能感之亦能寫之。因此,如何遣詞造句,如何選擇意象,如何鋪排情感,都需精煉且準確,不可拉雜、堆砌。詩是語言的精華,亦是文字的藝術,故須在文字上下功夫。其三,律詩要求體格和聲律,故須掌握律詩寫法之要求。一般而言,律詩要求格律工穩,含蓄蘊藉,不可直露,不可卑弱。
  • 如何寫傳統詩詞,你需要一些想像力,四套組合拳,教你寫絕妙詩句
    兩者不可偏廢其一,一言以蔽之曰「才思」如何有思想?王和尚以為,無非讀書、歷事,閱世、格物而已,此為「道」。如何有才情,無非精思、出奇、用巧而已,此為「術」。王和尚今日不談如何有思想,僅就「才情」略加闡述,特拈出想像力一詞,分析寫詩如何才能奇情壯採,文辭熠熠,令人難忘。
  • 如何寫好詩,你可能開頭就錯了,杜甫寫詩五絕招,教你起筆即驚豔
    跟杜甫學寫詩,王和尚細講律詩寫法,記住三要點,可寫出絕妙律詩此言可知寫詩之精細嚴苛。然而,律詩寫作講求雖多,卻並非無章可循,雖然「詩無定法」,然而若想「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首先應該明白律詩寫作之章法要求。今日此文,王和尚將以杜甫律詩為例,細論律詩章法的通行規則。
  • 王和尚讀經典:杜甫筆下的絕美春景,10句詩讀懂詩聖的人生大格局
    王和尚以為,杜甫詩用字精煉,刻畫細膩,讀其詩既可以體會其精煉的用字,也可以學習其情景交融的筆法。胡應麟說:寫詩不過情景二端,怎麼刻畫景,怎麼抒發情,怎麼做到情景交融,是學詩人必須細細體會的要點。今天,王和尚繼續摘錄杜甫經典詩句,諸君在欣賞杜甫刻畫的美景之外,也可體察其精妙的用字和深沉的感情。為方便計,本組詩繼續選取杜甫在成都草堂時期,描寫春景的五律。
  • 秦觀,這個精緻的男人,寫詩卻唯美悲涼,經典絕句,你讀過幾首?
    △王和尚讀詩:秦觀如何寫詩如畫?泗州在淮河之畔,作者站在城樓遠眺景色,以如畫之筆將晚景刻畫出來。△王和尚讀詩:秦觀經典四絕句雨過之後,花朵是什麼樣呢?作者以對仗寫出,顯得工整且巧妙細膩。但是兩句的優劣如何評價呢?以和尚看來,有以下幾點不同。其一,從詩意來看。兩人的表達很類似,秦觀是北宋人,陸遊是南宋大家,從傳承來說,陸遊此聯有化用秦觀詩意的嫌疑。
  • 詩人太缺乏寫詩三大境界,最後一重最重要
    多少人心中無詩意,每逢節日卻偏要寫詩湊數?多少人不去觀察生活,而要對著一張圖冥想編造?簡言之,寫詩要有明確的對象。要麼寫給自己,要寫出自己的志趣、思考和感慨;要麼贈友,要寫出真摯的友情;要麼幹謁,要表達出渴望提攜的願望;要麼悼亡,要寫出沉痛的思念。
  • 寫詩如何鍊字?王和尚詳解律詩的字法
    一、旁犯講律詩對仗時我們曾說過,律詩不能用「同字對」。除此以外,律詩中不同聯的字,特別是中間兩聯的字,都要避免重複出現。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說:「兩聯(按,指中兩聯)最忌重字。」違反這個用字條例而出現相同的字,就叫「旁犯」。律詩中這種用字要求還延及於同義詞上。
  • 非詩、詩、好詩如何判斷——幾篇作品回復兼詩談
    寫詩能寫出三四十萬字,可想而知這詩集的水分有多少。文採這種東西,如果只是拿來玩玩,無傷大雅,可偏偏總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就多少有點毛病。天下道士和尚眾多,有幾個是高功大德?高功大德也有數,有幾個成仙成佛?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詩人這個稱呼,雖然今天已經爛了,但無論如何還算是漢字文化中的一種褒稱,是一種他稱。
  • 技法分享|輕鬆寫出漂亮硬筆字/鋼筆字的6大秘訣
    大家在練字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著手練字之前應該準備些什麼,如何選擇練字工具,正確的練字方法等等。下面給大家分享6個練字秘訣,幫助你輕鬆寫出漂亮字!秘訣1:採用正確的書寫姿勢1 / 坐姿正確的姿勢:正確的坐姿是寫好字的首要條件。在書寫時身體坐正,腰背垂直,兩腿自然分開。眼距紙一尺,胸距桌沿一拳,一手執筆一手按紙。這樣才可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展、靈活、輕鬆。
  • 千磨萬擊還堅勁——如何寫出合律的詩句
    今天晚上接著為大家講學習寫今體詩,在入律階段,怎麼樣寫出符合格律要求的詩句。個人不成熟的見解,供大家參考。一、辨四聲識四體先談律詩的平仄。有人說 : 詩的平仄就是一層窗戶紙,沒有捅開時覺得很神秘,很深奧。一旦捅破這層窗戶紙,真的是「不過如此」嘛。
  • 這七首詩句句動人,秋瑾的豪氣堪稱第一
    △王和尚讀詩:歷代女子詩,你讀過麼?△王和尚讀詩:歷代女子詩欣賞3.秋海棠 清·秋瑾栽植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以下兩首詩,可略窺見其風貌。這一首中的鬥字太好了,秋大俠一生謀求男女平等,國家復興,所以總是充滿鬥志,明知不敵,也要去鬥一鬥。這是亮劍精神。葉興隆評:借海堂喻心志。
  • 北宋邊塞詩的資書用典
    此外,最常「資書入詩」的還有「前四史」、《法言》、《世說新語》、唐人詩句以及宋人筆記。諸典之中,契合邊事的英雄人物,折衝樽俎的制敵方略,沉鬱雄渾的老杜詩句,皆信手拈來,妙入詩歌。荊軻隻身赴秦、易水送別的俠義精神受到宋人敬重。「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兼有送別之悲與刺秦之壯,引發了北宋邊塞詩的隔代迴響。
  • 弘藝乾貨分享:編導藝考生如何寫出一篇高分影評
    編導專業學生在影評寫著寫著就寫成了影視觀後感,你們是否也存在這樣情況,如何寫好影評幾乎所有編導類專業學生都會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影評作為編導類專業一項重要考試內容!同樣是看一部電影,你寫的影評怎麼才能更吸引老師,最終獲取高分呢?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些影評的一些技巧!
  • 詩人樹才教近七千個小朋友寫詩:給孩子們上詩歌課,我的心又暖過來了!
    在書中,樹才為孩子們介紹了中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印度、美國等世界著名的天才型詩人,精選了約40首中外經典現代詩,採用一詩一講的方式,從詩歌閱讀到賞析,再到寫出自己的詩句,引導孩子打開感受與想像,體味語言的無窮創造性。
  • 蘇軾「俗氣」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優雅的名句,現在還時常被提起
    蘇軾「俗氣」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優雅的名句,現在還時常被提起提起歷史上的詩人,多才多藝的不少,但是最怪的也就數蘇軾了吧。會寫詩,當過官,開墾水利,跟好友佛印對對聯,竟然還是個有名的吃貨發明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曾為此寫過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