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常用於爆香、
姜:除臭並提高菜餚風味。
辣椒:可使菜餚增加辣味,並使菜餚色彩鮮豔。
蒜頭: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稱川椒,常用來紅燒及滷。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為花椒粉,若加入炒黃的鹽則成為花椒鹽,常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
胡椒和花椒不是一類植物,胡椒屬於胡椒科類植物,花椒屬於芸香科。用於調味,胡椒主要是解油膩;而花椒是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慾;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花椒還可以提煉芳香油,又可入藥,還能加工製作肥皂。
花椒妙用:花椒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妙用,這裡有個花椒治療腳氣的小秘方:取花椒15g、苦參3g,煮水泡足40分鐘即可。
胡椒:辛辣中帶有芳香,可去腥及增添香味。白胡椒較溫和,黑胡椒味則較重。
胡椒作為調味主要用來解膩,多用於海鮮,而除了做調料,中醫認為它確實可以入藥。
胡椒性味:辛,熱。功效:溫中止痛,應用於腸胃有寒,脘腹疼痛、嘔吐洩瀉。
生活中也隨處可以用到胡椒,胡椒防止衣物褪色:將一茶匙胡椒粉與適量洗衣粉一起加入水中,洗完之後,胡椒粉不會有任何殘留。
胡椒禁忌:胡椒不適宜人群:消化道潰瘍、咳嗽咯血、痔瘡、咽喉炎症、上火。
八角:又稱大茴香,常用於紅燒及滷。香氣極濃,宜酌量使用。
幹辣椒:可去膩。將籽去除,以油爆炒時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
紅蔥頭:又為洋蔥,可增香。切碎爆香時應注意火候,若炒得過焦則會有苦味。
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陳皮等香料。味濃宜酌量使用。
白芷:作為調料的白芷有三大作用,給湯增香;促進食慾。
白芷也可以入藥:祛風止痛、解表散寒,用於頭痛、牙痛、鼻炎、燥溼止帶、消腫排膿等。
白芷妙方:這裡有個白芷治療頭痛的小方子:取白芷6g,加姜6g煮水喝即可,陰虛血熱者忌服。(陰虛血熱者表現為:牙齦出血、痔瘡出血、咳血。)白芷的用量:調料:1~2片,入藥:3~9g。
草果:醇香異常,通常用於給烹製菜餚等增香。火鍋底料、麻辣香鍋底料裡它是必備的調味料。在中醫古書《飲膳正要》裡,幾乎所有的飲食方子裡都有這味調味料。作為調料的草果有四大作用:給菜餚增香;幫助消化;除溼;解酒毒。
而除了作為調料,它還能入藥。草果具有止痛、防治胃寒嘔吐、促進消化的作用,治療反 胃噁心。方法很簡單 :草果、蘇葉、白芷、陳皮各6g左右。
食用建議:草果挑選小竅門:以乾爽、個大、均勻飽滿、褐紅色、味辛辣、把兒短的為最佳。 草果的用量:調料用:2~3個;藥用:3~6g為佳
草果醇香異常:通常用於給烹製菜餚等增香。火鍋底料、麻辣香鍋底料裡它是必備的調味料。在中醫古書《飲膳正要》裡,幾乎所有的飲食方子裡都有這味調味料。作為調料的草果有四大作用:給菜餚增香;幫助消化;除溼;解酒毒。
而除了作為調料,它還能入藥。草果具有止痛、防治胃寒嘔吐、促進消化的作用,治療反 胃噁心。方法很簡單 :草果、蘇葉、白芷、陳皮各6g左右。
食用建議:草果挑選小竅門:以乾爽、個大、均勻飽滿、褐紅色、味辛辣、把兒短的為最佳。草果的用量:調料用:2~3個;藥用:3~6g為佳
八角:傳統五香粉的基本成分是磨成粉的花椒、八角、肉桂、丁香、小茴香籽。這五香中,有一個跟小茴香是親戚,就是八角,學名叫八角茴香。顏色紫褐,呈八角,形狀似星,有甜味和強烈的芳香氣味。
八角是茴香類,有驅寒行氣的作用,放兩三顆就夠,長時間燉煮會更好,慢慢發揮藥效。不過,上火的人要少放一些,吃多了會口舌生瘡。
八角除臭:鞋子裡和衛生間會出現異味,你可以用一個小布包裝上八角,放在有臭味的地方除臭。
小茴香:主產寧夏西安鎮、內蒙古、遼寧、山西、甘肅等北方大部分地區。對於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都有作用。
區分小茴香與孜然
小茴香:橢圓形,體形較小,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花柱基,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光滑無毛,果實背面有5條隆起的稜,腹面稍平,氣特異芳香,味微甜。
小茴香止痛:小茴香作為家中廚房經常用到的調料,內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取小茴香15克,用開水衝泡成茶熱服,應急緩解疼痛之後要馬上去醫院進行手術治療。這個方法不光疝氣的時候可以用,一般因肚子受涼而疼痛、女性痛經也可以用
孜然: 小分果長卵形,體形稍大,基部帶有小果柄,頂殘留有稍向外彎曲的花柱基,易斷落,表面黃綠色,可見背面有三條較明顯的稜,相鄰兩稜間有較小的稜;腹面中央有一明顯的顏色較淺的縱稜,具特異香氣,味微辛。
小茴香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