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文章《「會穿」和「不會穿」的女人,區別不在身材和金錢,而是這4點!》中,提到了5種身型,評論中很多MM問自己是屬於哪種,所以就專門寫這一篇算是科普文吧,介紹一下怎麼測量自己身體數據來判斷屬於哪種身型。
嚴格來說,身材分為橫向身型和縱向身型,橫向身材就是和我們的胖瘦有關,而縱向身材就是指的身材比例了。
身形分類有好幾種叫法,不過都比較形象,也很好對應,橫向身材一般分為五種,分別為:沙漏型(X型)、草莓型(Y型)、蘋果型(0型)、梨型(A型)、直筒型(H或I型),要確定自己屬於哪種類型,你需要一條皮尺,最好是讓別人幫助來測量肩圍、腰圍、臀圍三個數據,然後按照下面公式進行計算,進行對比就知道了。
第一步:用皮尺測量出三個數據:分別是肩圍(兩肩峰之間的整圈圍度),腰圍(量腰的最細部位)、臀圍(過臀部最高點測量圍度)。要注意是肩圍,而不是肩寬,3個數據都是繞身一整圈的數值。
第二步:就是計算題了,把上面量出來的數據來計算,看看符合下面哪幾條。
第三步:對號入座了。
沙漏型(X型):同時滿足條件1和條件2,那你就是最完美的沙漏型(X型)身材,該胖的地方胖,該受的地方瘦說的就是你了。
蘋果型(0型):同時滿足6和7,特點是:上下身都比較瘦,但是腰部有贅肉。
梨型(A型):滿足條件4,特點是:上半身比較勻稱,下半身比較結實粗壯,看起來下半身比上半身胖,尤其是胯部比較寬。
草莓型(Y型):滿足條件5,特點是:上半身比較結實,下半身勻稱纖細。
直筒型(H或I型):同時滿足條件1和3,上下一樣粗的身材,比較粗壯的直筒型也稱為H型,非常瘦的也成為I型,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紙片人了。
除了橫向身材,還有縱向身材,而縱向身材就是所謂的身材比例好不好,一樣的身高,腿長的人穿衣服就好看,顯高,這就是縱向身材在作怪。縱向身型一般不用測量,自己照鏡子也很容易分辨。
如上圖,縱向身型大致可以分為:長腿/短腰型、短腿/長腰型、上下均等型。
長腿/短腰型:上、下身的比例在3:7左右,最讓人羨慕的大長腿身材,即使身高不高,穿平底鞋,也不會很顯矮,是下面兩種身材通過穿搭調整的目標。
上下均等型:上、下半身比例在4:6左右,也是比較好的身材,注意搭配一樣顯高,不過稍不注意就容易顯得沒有精神了。
短腿/長腰型:上、下半身比例在5:5,與上半身進行比較,腿會顯得相對較短,看起來重心偏低,軀幹長,自然腰線基本在胳膊肘往下。這種屬於很常見但很吃虧的身材,即使身高比較高,還是容易顯矮,穿衣服的局限性也比較多。
知道了自己的身型,只是穿衣進階的第一步,如果想要真正成為穿衣達人,就需要多嘗試,掌握一些穿衣的技巧,了解自己來建立自己的風格,而且現在都追求個性和獨特性,所以也並不一定要以大眾的眼光為標準,而且真要分析每種身材怎麼穿,大概要寫一本書吧,不過所有的基礎搭配都是都遵循兩個最最基本的法則的。
1、整體平衡
一般來說,都認為沙漏型的身材,該胖的地方胖,該瘦的地方瘦,所以是最完美的身型,而從縱向來說,上下身比例3:7最顯高,所以我們在穿衣服的時候就儘量的去按照這個目標去進行打造。
比如像國內MM最常見,就是上寬下窄的草莓型身材,就可以通過收縮上半身、膨脹下半身來達到視覺平衡,像帶貨女王楊冪,還有宋慧喬都是屬於這種身材,所以仔細對比她們的穿搭會發現,稍微寬鬆的上衣和偏A字的半裙是她們的最愛,將最細的腿露出來,更顯高。
而梨型身材就正好要反過來,穿衣服要突出纖細的上半身,收縮粗壯的下半身,而直筒型、蘋果型身材就可以用高腰、腰帶做出腰線,人為打造X型。
2、揚長避短
通過測量數據,就知道自己的身材優缺點了,所以在搭配時要注意揚長避短,優點就儘量展示,比如有細腰,長腿,就不要穿太寬鬆沒有腰身的衣服,緊身衣,小腳褲都最適合你。
而身材的缺點,就要儘量的遮蓋或者弱化,上半身結實的草莓型就不要再穿粗針織毛衣、宮廷襯衫這些對瘦有極端要求的單品了,梨型身材蓬蓬裙、緊身裙等會讓下身膨脹的單品就別再穿了。
像金卡戴珊,就是最最典型的梨型身材,不過她真的愛穿緊身款,可能東西方的審美差太多,所以每次她的身材都引起熱議,其實還是露出纖細的上半身,把胯部遮起來更順眼,也顯瘦太多。
所以知道了自己是什麼身材,就可以過濾掉很多不適合自己的單品,然後再按照進階的法則慢慢嘗試,一定能夠揚長避短,穿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