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入手新盆栽,這3種花再便宜也不要,買回家根本養不活
所謂「無商不奸」,在利益的驅使下,人性往往禁不起考驗。相信不少朋友都有在市場裡「上當受騙」的經歷,興致勃勃、滿腔熱情高價買回的花卉根本就養不活。
對於剛剛接觸養花「行業」的小白們,她們並不懂得一些選購花卉時候的小技巧,完全就是盲選,運氣好就罷了;倘若運氣不好,就會遇到小花前面所說的這種情況,費心費力到最後不過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那麼,大家在花市中挑選植物的時候,有哪些「門道」?什麼樣的花卉一定不能購買?
首先,就是那些並非花期但還大量開花的植物。按道理講,植物都是應季開花,偶有例外但卻不會批量如此。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就是這個意思,特別是對於第一次養花的朋友來說,花市中琳琅滿目的鮮花,常常會讓大家挑花了眼,不知道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倘若這個時候,大多數植物都還「含苞待放」,根本看不出詳情的時候,人們便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選購了那些花朵已然全開的品種。殊不知,這些花卉都是從溫室裡培育出來的,就連開花也是某些物質「催發」得到的結果。試想,這樣的植物養在早春,勢必受不了現在的氣候。
其次,跟第一種較為相似,即市場裡那些葉片「油光瓦亮」,看起來「精神抖擻」的植物,一般多見於觀葉植物當中。近些年,出於健康方面的考量,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在室內養殖大型觀葉植物,妄圖讓其吸收掉空氣中產生的「惡性」因子。
有說法稱,這種類型的植物葉片越大,氣孔越多,吸附的能力也便越好。因而,很多人在挑選合適養殖品種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把那些體型較大、葉片清亮反光的植株買回。這其實是陷入了某種誤區,此時葉片過於油亮的植株有很大概率是商家在葉子的表面塗抹了專門的化學試劑——增亮劑。
最後,需要大家動動手,買花的時候搬動一下花盆,試試重量。如果那些株型高大長勢很好的植株重量遠遠低於自己心裡的預期,則充分說明這樣的植株存在問題。要知道,株型高大的植物基本都種植在高且深的花盆裡面,而正常養殖的植物花盆裡的土壤跟花盆的尺寸都是相匹配的。
若是花盆重量不夠,便極有可能是商家在花盆深處「放置」了塑料泡沫板,「以次充好」,只有表面上的一層是真正的土壤。既然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這樣「短斤少兩」的植株定然存在某些問題。一旦買回,便是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