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閨蜜在東莞一家泰國餐廳吃飯。找著這間店完全是基於朋友們的「口口相傳」。當時得到的信息只是人均約50,裝修懷舊,風味不算很正宗,有點中泰合璧。
綜合聽來口碑不錯,心動不如行動……但是!……enmm……enmm,沒人告訴咱們,來這裡是「不能穿裙子」的!
看到招牌的一刻已經被這不太泰國的風格意外了一下,一進門,一輛粉紫色「三輪車」赫然擺在餐廳中央,雖然沒營造出泰國風情,但街頭即視感還是有一點的。它還讓我想起了東莞鎮街上比人流還密集的三輪車隊。
當服務員問,「兩位要不要坐在上面」的時候,抬頭一看才發現!這裡的餐桌居然還分「上下鋪」的。它讓忽然想起了學生時代,當時因為自己畏高,還為沒分到上鋪而暗自慶幸了許久。沒想到讓我再想起這個畫面的,居然是一家泰國餐廳的餐桌!
當我們看到這餐桌,再相互掃視了一下對方的穿著,mamaya~!小汐自己還好,T恤牛仔褲,但閨蜜正好穿著裙子呢,怎麼爬上去?就算把她變上去了,這穿著裙子坐得高高在上也不方便呀。座位下面剛好是別的食客的頭頂,那叫一個尷尬呀!
果斷地拒絕了,寧願坐在某人的腳底下也要果斷選擇了「下鋪」。不過,閨蜜卻對這個餐桌的設計很感興趣,揚言下次來一定坐在上層,當然了,不能穿裙子!
泰式冬陰功湯
如果你第一次來,如果不知道點什麼菜,那就點「廚師推薦」吧!這個排在菜單首位的「泰式冬陰功湯」,價格和圖片上的蝦都吸引著我。
湯的酸、甜、辣比例還是拿捏得比較精準的,很適合中國味蕾。如果還原正宗的泰國口味的話,香料的味道會稍嫌濃烈,酸和辣相對來說也會有點過度。而這道冬陰功湯既用上了傳統的香茅、檸檬葉、青檸,味道和配料又合符大眾胃口。
價格不貴但用料還是挺有誠意的,有青口、魷魚、蛤蜊和蝦等等,分量是二到三人份的量,四人或以上需要點兩鍋才夠。
泰式咖喱蝦
其貌不揚,約三十元一份,但相信我,以咖喱蝦來說性格比算是蠻高的!六隻蝦,土豆、青紅椒……,咖喱該有的配料都有了。咖喱香濃綿滑,有椰奶加持過後的微甜,聞之開胃,口味也是偏向適合亞洲人的「香甜式咖喱」,不辣,小孩子也能吃。
泰醬炒通菜
廣東人之執著——要想生活過得去,餐桌必須有點綠!
雖然我不知道泰國人是否也流行吃通菜,但這個帶點兒鹹魚味的通菜,蠻有這店的「街頭泰菜」風格,不細膩,但有街頭煙火氣。
酸筍泰醬炒蛤蜊
味道一般,感覺酸筍與泰醬味道不是很融合。這兩種食材如果用來煮湯粉的話說不定還可。
豆蝶蘭冰粉
浪漫的紫藍色來自天然植物豆蝶蘭,冰粉爽滑之餘又有點軟韌,是手搓冰粉的口感。上面還有芒果和花生碎等配料。當晚的冰粉是老闆娘送的,閨蜜很喜歡這個冰粉,後來自費打包帶走了一份。
除了冰粉,這裡還有豆蝶蘭炒飯,顏色相當出圈,適合拍照。
這一頓點了四個菜,結帳120左右,算是實惠吧。至於味道嘛……我會為了那個冬陰功湯再來。下次睡上鋪,不,坐上層。
今天分享的「東莞一家「不能穿裙子」的泰國餐廳,看到餐桌,終於知道為什麼了」到這裡。本文為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