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寶爸寶媽學習

2020-12-18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少父母都不願意給孩子定"家規",因為他們覺得這兩個字說起來太"條條框框",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但其實"家規"可以規範孩子的行為,還可以給他們一個正面、積極的引導。就比如下面這10條"家規",就十分簡潔實用,值得家長借鑑。

01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寶爸寶媽學習

1、 禮貌

要感恩別人的幫助,不吝嗇說"謝謝"的次數。也要學會反思自己的過錯,如果給別人帶來了麻煩,要及時道歉。"禮貌"不止流於表面,更要發自心底。

2、 安靜

公共場合裡不止一個人,如果大聲說話,有可能會影響到正在熟睡的寶寶,也有可能會吵醒正在小憩的大人。因此,媽媽要求孩子在公共場合中注意音量,說話的聲音只要對方能聽到就可以了。

3、 信任

孩子要信任爸爸媽媽,相信爸爸媽媽可以幫自己解決煩心事。因此,在外面遇到了棘手的事情時,孩子要及時跟父母表明,不要自己承擔或者逃避。可以選擇告訴爸爸或者媽媽其中一個人,但是不能對兩個人都有所隱瞞。

4、 誠實

誠實是底線,無論是對長輩還是對朋友,都不應該經常撒謊。謊言會讓自己在別人眼中變成一個不可信的人,這會影響到未來的學習、社交和工作。

五、反擊

這位媽媽允許孩子打架,但是要避免使用工具和堅硬的牙齒,也不能給對方造成影響一生的身體傷害。

這是為了讓孩子不成為一個懦弱的人,在被欺負時大膽地反擊,也是勇敢的表現。

6、 堅守道德

撿到了別人的錢包與物品要及時上交或者歸還,不在未經別人同意的情況下隨意拿取別人的物品。

這些道德行為一定要保持,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7、 保持高情商

不隨意貶低別人的成果,也不要隨口說出傷害別人的話,保持高情商其實沒有那麼難。

如果孩子在別人家做客時,說出了食物"很難吃"、"不美味"的話語,會讓精心準備的主人感受到不尊重。

8、 珍惜食物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浪費食物。

日本的國土面積比較小,糧食來之不易,因此大多數日本孩子都被教導要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對食物保持尊重。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食物也需要得到人們的珍惜。

9、 不攀比

每個人身上都有獨一無二的優點和缺點,拿自己的缺點去與別人相比較,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孩子們應該學會接納完整的自己。

10、 生命高於一切

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之前的9條規則可以不遵守。

孩子們應該明白,在生命面前,所有的得失與計較都十分不值一提。所以在遇到危險時,要果斷放棄財物,也不要因為一些困難與挫折,就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

02家規可以具有靈活性

定家規是為了規範一家人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率先遵守,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此外,家規更多是為了引導孩子做出良好的行為,因此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不能用刻板的條條框框去限制孩子的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給孩子定家規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位日本寶媽給孩子立下的5條家規,值得各位父母效仿
    一位日本寶媽給孩子立下的5條家規,值得各位父母效仿日本的一位寶媽就對育兒之道有著很深的見解,她培養出來的孩子十分優秀都上過當地的新聞,後來有記者找上門拜訪,這位寶媽就說全靠自己立下的5條家規,到底是什麼樣的家規有這麼好的效果,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日本媽媽給孩子的10條家規,蘊藏著大智慧,值得各位媽媽借鑑
    在日本家庭中,父親往往是經濟支柱,母親則是維繫家庭的中堅力量,每天都與孩子朝夕相處。因此,媽媽的言行舉止會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甚至會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和廣度。「無規不成方圓」,日本媽媽制定提出了這「十大家規」,蘊藏著大智慧,值得我們中國媽媽借鑑學習。第一、見到人先打招呼見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面道歉。
  • 寶爸出門倒垃圾,寶媽給一個月大寶寶敷面膜,網友:不配當母親
    當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個刻,孕媽媽們也正式升級,開啟「打怪」模式。能夠看著寶寶快樂健康地成長,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對於第一次接觸父母角色的寶爸寶媽來說,大多時候都是手忙腳亂的狀態,特別是碰上懵懂的寶爸寶媽時,育兒可謂是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
  •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這10條家規,值得借鑑!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華人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優秀而又教養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1、見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在生活中,我們都會碰到很多熊孩子,讓人苦惱。但是家裡的大人卻似乎並不在乎,反而覺得孩子天真可愛。
  • 憑什麼日本一年一個諾貝爾?瞧瞧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日本為何幾乎一年一個諾貝爾獎項? 學習與發展的好壞最離不開的就是教育了,那麼,日本教育和中國教育有哪些本質上的區別呢?根據調查走訪發現,日本的父母在小寶寶1歲開始就逐漸的樹立家規了。
  • 「生個孩子就知道有沒有嫁錯人」,寶爸做到這幾點,恭喜你選對了
    那麼,寶爸在產後的哪些行為說明寶媽嫁對了?1、 關注寶媽的情況在產房門口,我們看到太多的寶爸,只顧著看寶寶而忽視了寶媽。如果生產之後寶爸更加關注寶媽的情況,那麼恭喜你選對了!通常來說,寶媽生產之後身體都會非常虛弱,急需他人的照顧和安慰。而寶寶一般都有護士的照看,不需要家人太操心。所以說生產之後,寶媽才是最需要寶爸關懷的。那些能夠時刻關注寶媽情況的寶爸,雖然不能為寶媽分擔懷孕的痛苦,但是卻一直守護著寶媽。遇到這樣的寶爸,寶媽的後半生就等著享福吧。
  • 孩子一進超市就「啥都要買」?這位日本媽媽的妙招,值得家長學習
    相信不少家長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段子,一位爸爸帶娃出門,路過小區門口時緊緊地捂住了孩子眼睛,神情緊張,步伐迅速,導致路人把寶爸當成了人販子。結果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小區門口擺著玩具攤,孩子要是見了肯定走不動路,所以寶爸才緊張地捂著孩子的眼睛,擔心孩子看到了玩具又要滿地撒潑打滾鬧著買。雖然這事兒是挺搞笑的,但確實不少家長都為了類似的事情發過愁。
  • 為何你家孩子凡事找媽不找爸?掌握以下妙招,寶媽們的困惑可破
    說到底,還是媽媽不忍心拒絕孩子,而爸爸卻經常用不動。就比如我家老公,每次孩子向他請教作業,他不是邊打遊戲邊讓孩子等一會兒,就是說:「自己的作業自己做,別找我!」被拒絕的次數多了,孩子就總是找我輔導作業,而不是找爸爸了,因為爸爸「用不動」。孩子凡事都找媽不找爸,會有哪些不利影響?
  • 台州製造進萬家 | 「獨家龍」——寶媽寶爸的好選擇
    還在為孩子春季買什麼鞋子發愁嗎?「獨家龍」的春季爆款來咯! 爆款首推春季空網鞋春季空網鞋根據人體工學設計,使得包裹性和貼合感都非常出色,再加上彈性的面料更是時時刻刻呵護著孩子的雙足,同時又十分柔軟。有需求的寶媽寶爸們可以添加下方的微信購買哦☟☟☟☟陪伴孩子的路上,媽媽的目光最離不開的是孩子的雙腳,希望她/他勇敢、穩穩的跨步,希望她/他一步一步走向有趣的路。
  • 寶媽買完菜後回家,發現家裡如同「打戰」,寶爸坐床上卻視若無睹
    寶媽買完菜後回家,發現家裡如同"打戰"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引起了多數網友的共鳴。當年高考落榜後,寶媽就與幾個好友結伴外出打工,在打工的工廠裡認識了現在的丈夫,起先兩人有著一段甜蜜的戀情,對方也很會照顧人,一時間寶媽覺得對方是個可靠的男人,值得一起共度未來,然而在結婚生子後,一切都在悄然間發生了變化。
  • 萌娃因寶媽手繪漫畫形象走紅,看到孩子真人照後:親媽濾鏡
    或許在每一位媽媽心中,自己家的孩子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不管是在拍照中,還是現實裡,這一點都不例外。前不久,一位寶媽運用自己的手繪才能,把兒子畫成了可愛的漫畫,在網際網路上一炮走紅,不過網友們看到寶寶真人時,卻調侃他是「照騙寶寶」。
  • 寶爸給娃「敷衍式」洗臉,媽媽看後無奈:這手法是咋做到統一的?
    寶爸給娃「敷衍式」洗臉,媽媽看後很無奈前兩天看到一位寶媽分享的動態,是一位寶爸在給寶寶洗臉。剛開始,畫面還是特別和諧的,可當爸爸的大手出鏡時,網友們都覺得自己臉有點疼。原來,小寶貝剛出生還沒有多久,小腦袋還沒爸爸的手掌大。
  • 產婦「漏奶」遭嘲笑,寶媽一番教育值得學習
    其實,那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因為真正的重點都在孩子出生以後一點一點的成長開始。新生兒剛出生的幾個月中,所有的營養吸收均來自於媽媽的母乳餵養,在母乳餵養期間,女性就遭遇了尷尬—漏奶!什麼是漏奶?有些寶媽給孩子餵養母乳,因為乳汁分泌的太多。當寶寶沒有哺乳的時候,乳房充盈導致的;有些寶媽在哺乳期看到其他寶媽在給孩子哺乳時,自身產生的條件反射導致乳汁流出。
  • 80後寶媽穿上初中女兒校服,驚豔了寶爸,網友:是心動啊
    0180後寶媽穿上初中女兒校服,顏值堪比校花,網友:是心動啊網上有一位80後寶媽因顏值而走紅有一次周末,家裡的女兒約了同學一塊外出玩耍,家裡就剩下寶媽和丈夫兩人,寶媽實在是太無聊,就突發奇想將女兒的校服拿來穿穿。寶爸起先聽到寶媽的突發奇想,忍不住嘲笑了一番,但是當他看到寶媽穿上初中女兒校服後,不禁愣住了,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眼前這個洋溢著青春氣息的人還是自己的媳婦嗎?
  • 「媽媽,上學太累了」寶媽教科書式回應很贊,值得家長們借鑑學習
    小路上了初中之後,覺得學習壓力驟然增加,作業也多了很多,回到家便朝著媽媽抱怨:"媽媽,上學太累了。" 媽媽:"堅持一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看你表哥,上學時很認真,學習很好,考了個好大學,現在過得多好!"
  • 寶爸帶娃的「迷惑行為」,一抱娃就犯困,有事沒事往廁所跑
    1、一抱娃就犯困寶媽有時候忙於家務,就想著讓寶爸幫忙看會孩子。寶媽一個人打掃衛生,寶爸坐在椅子上抱著孩子,一開始寶爸還時不時的逗一逗寶寶,寶寶也會開心的大笑。沒過多大一會,寶媽聽房間裡沒有什麼動靜,就走過去瞅一眼。沒想到寶寶還在睜著眼睛,寶爸自己卻已經眯起眼睛,睡起了覺來。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這其中的差距也讓我們反思,日本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憑什麼能讓日本每年都可以拿到一個諾貝獎呢?其實仔細研究就能發現,日本的家庭教育和我國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區別。日本媽媽重視提升孩子的能力,在孩子1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立規矩了,具體有以下4個。
  • 「單薪」家庭寶爸吐槽:媳婦全職帶娃一個月6千都不夠,太能花
    前段時間,糖媽在網上看到一個「單薪」家庭的寶爸,在杭州的論壇上,發了一個「求助帖子」,內容是:媳婦全職帶孩子,包奶粉錢,孩子4歲,大家覺得一個月要花多少錢正常?帖子一發,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而且為了能夠讓寶寶健康成長,日常花銷上,大部分都是給花錢給寶寶買一些必須品,寶媽在自己身上花的錢,都是少之又少。但總是伸手要錢,時間久了,難保寶爸會心生不滿。其實全職媽媽,一天帶娃也是很辛苦的,如果將全職媽媽的身份做一個調整,讓寶爸給她發工資,換個角度一切都不一樣了。
  • 家庭裡公認的「潛規則」,不懂的寶媽,只能苦了自己,幸福他人
    其實是寶媽不懂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方式不同,造成了兩人在家務活方面有些很大的差異,一般而言,女性比較愛乾淨,所以會經常打掃家裡的衛生;但寶爸就不同了,他們的狀態往往是「眼裡沒活」,所以想讓寶爸打掃衛生,還真是困難。
  • 新生兒最好這樣洗澡,寶媽寶爸快學起來吧!
    在寶寶還在娘胎裡的時候,很多寶媽寶爸就會報各種學習班來學習新生兒出生後如何更好的照顧和餵養。小寶寶出生後,這些學習的理論知識可就要進行實際操作啦。怎樣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確實需要寶媽寶爸們細心耐心地去琢磨和練習啦。比如今天小美要給大家講解怎麼給新生兒洗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