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少父母都不願意給孩子定"家規",因為他們覺得這兩個字說起來太"條條框框",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但其實"家規"可以規範孩子的行為,還可以給他們一個正面、積極的引導。就比如下面這10條"家規",就十分簡潔實用,值得家長借鑑。
01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寶爸寶媽學習
1、 禮貌
要感恩別人的幫助,不吝嗇說"謝謝"的次數。也要學會反思自己的過錯,如果給別人帶來了麻煩,要及時道歉。"禮貌"不止流於表面,更要發自心底。
2、 安靜
公共場合裡不止一個人,如果大聲說話,有可能會影響到正在熟睡的寶寶,也有可能會吵醒正在小憩的大人。因此,媽媽要求孩子在公共場合中注意音量,說話的聲音只要對方能聽到就可以了。
3、 信任
孩子要信任爸爸媽媽,相信爸爸媽媽可以幫自己解決煩心事。因此,在外面遇到了棘手的事情時,孩子要及時跟父母表明,不要自己承擔或者逃避。可以選擇告訴爸爸或者媽媽其中一個人,但是不能對兩個人都有所隱瞞。
4、 誠實
誠實是底線,無論是對長輩還是對朋友,都不應該經常撒謊。謊言會讓自己在別人眼中變成一個不可信的人,這會影響到未來的學習、社交和工作。
五、反擊
這位媽媽允許孩子打架,但是要避免使用工具和堅硬的牙齒,也不能給對方造成影響一生的身體傷害。
這是為了讓孩子不成為一個懦弱的人,在被欺負時大膽地反擊,也是勇敢的表現。
6、 堅守道德
撿到了別人的錢包與物品要及時上交或者歸還,不在未經別人同意的情況下隨意拿取別人的物品。
這些道德行為一定要保持,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7、 保持高情商
不隨意貶低別人的成果,也不要隨口說出傷害別人的話,保持高情商其實沒有那麼難。
如果孩子在別人家做客時,說出了食物"很難吃"、"不美味"的話語,會讓精心準備的主人感受到不尊重。
8、 珍惜食物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浪費食物。
日本的國土面積比較小,糧食來之不易,因此大多數日本孩子都被教導要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對食物保持尊重。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食物也需要得到人們的珍惜。
9、 不攀比
每個人身上都有獨一無二的優點和缺點,拿自己的缺點去與別人相比較,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孩子們應該學會接納完整的自己。
10、 生命高於一切
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之前的9條規則可以不遵守。
孩子們應該明白,在生命面前,所有的得失與計較都十分不值一提。所以在遇到危險時,要果斷放棄財物,也不要因為一些困難與挫折,就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
02家規可以具有靈活性
定家規是為了規範一家人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率先遵守,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此外,家規更多是為了引導孩子做出良好的行為,因此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不能用刻板的條條框框去限制孩子的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給孩子定家規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