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柳葉刀除患者病痛 三尺手術臺護老弱健康

2020-12-26 瀟湘晨報

近2年來,水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在水城縣人民醫院黨政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本著「人民醫院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和「生命至上」的服務理念,不畏風險、敢於挑戰,為很多高齡患者、重症患者及時手術,精心護理,讓他們得以康復回家,獲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同時,普外科也從長期個位數的住院率擴展到了兩層樓的大科室,成為水城縣人民醫院的重點專科。普外科為何會取得這樣的好成績?答案與大家想的一樣,一是醫院重視,從人力物力上給予了普外科無條件的支持,為他們購置先進的醫療設備、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節假日未雨綢繆,做好各種應急保障;二是他們的技術團隊默默付出,為挽救生命不畏風險、敢於挑戰,日夜衝鋒在手術臺前,才保障了各種重大急診手術的順利完成,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

盡職盡責,為病患者及時提供相應的治療

「主任,病人需要馬上手術,但老伴籤不了字,兒子媳婦又不來,我們怎麼辦?」

「按照正常程序上報給醫務科,同時準備安排手術!」

「好的,我馬上辦。」

這是10月14日,在水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醫生辦公室發生的對話。當天,該院的普外科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說其特殊,是因為該病人送到醫院後,送他來的兒子便離開了,只留下老伴陪伴。

「經過檢查,患者需要馬上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水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君介紹,手術需要患者家屬籤字方可進行,因患者老伴籤不了字,所以上報到醫院相關部門後,科室就安排相應的手術。

2018年以來,普外科醫護人員在科主任的帶領下每天堅守崗位,及時為患者提供相應的治療服務,不到2年時間,其專業服務在群眾中得到認可,口碑傳入水城縣千家萬戶,尤其是在高齡患者的手術治療中當仁不讓,一次次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高風險手術。

普外科的每一位醫務人員都記得,2018年後,他們的第一位手術對象是一位胰腺囊腫的高齡老人。由於手術風險大,很多醫院都不願冒險為其手術,經人介紹,該患者才住進了水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普外科接到患者後,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後,將高齡患者的胰腺囊腫順利手術切除。「我們普外科,就是要用手術刀為患者消除病患、消除痛苦。」普外科的陳主任說。第一例高風險手術成功了,醫院及患者都非常高興,患者家屬送上了一面錦旗,並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普外科為高齡患者手術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入住醫院的患者也逐步增多。

敬重生命,9個月做了近2000臺手術

胰腺假性囊腫、膽囊結石、微創手術……隨著老百姓的口碑宣傳,如今,該科入院率從2018年的個位數擴大到每月大約有手術270臺次,其中,三至四級手術佔30%左右,微創手術佔50%。

今年國慶期間,原本想著可以輕鬆上班的普外科,突然接到一個88歲高齡的陣發性上腹疼痛5小時患者,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為膽總管結石伴急性膽囊炎,需要手術解除膽總管梗阻。

「患者年齡大,手術風險高,做這個手術很多人認為是『傻瓜』幹的事,但我們不僅幹了,並且幹成功了。」陳君說。確診後,他們及時與患者家屬交代病情,並將醫院的治療方案告訴家屬。當時,考慮到患者年齡大且在1年前進行過胃穿孔手術,術後恢復較慢,手術風險較高,家屬同意後,醫院便協調內一科、麻醉科等進行多學科會診及手術風險評估,做好充分術前準備,並於10月1日2:45通知手術室,4:45開始手術。

這一臺手術,參加手術的醫師記憶猶新,他們說,患者心臟不好,又處於急診下做手術,術中曾經出現心跳停止、血壓下降等情況,在各科醫生在配合下,及時進行搶救才讓患者恢復生命體徵,成功把人救下來。

忙碌了近4小時,8:10手術終於完成,主刀醫師陳君深呼吸了一口氣,經過觀察,才將患者送出手術室,送入ICU病房嚴密觀察。

敬重生命,為可手術的重症患者及時手術是水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團隊的核心服務之一,安排手術已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今年1至9月,水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就做了近2000臺手術。患者至上,以為病人做好服務為中心

同樣是在國慶期間,水城縣楊先生突發腹痛1天後,來到水城縣人民醫院檢查診斷為胰腺假性囊腫,胸腔、腹腔、盆腔積液,須進行胸腔封閉式引流術,促進肺恢復,保證肺通氣。

普外科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召回休假醫護人員,及時安排手術後,經過醫護人員及家屬的精心照料,目前,楊先生術後恢復效果很好。

「謝謝你們的高超技術,又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與楊先生一樣,經過手術後住院恢復效果很好的還有很多患者,他們都是普外科的醫生在無影燈下精心手術,普外科護士在病房裡細心護理的結果。

「醫生拿著手術刀,就像前方衝鋒的戰士,後面還有很多醫務人員做好後勤保障及服務工作。」提到普外科取得好成績時,他們不驕不躁地表示,將會在醫院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繼續做好醫生的本職工作,為更多的患者減輕痛苦。

該科護士長鄭玲介紹,術後病人身體比較虛弱,有的身上還有多顆引流插管等,這時術後細心的病情觀察和護理就尤為重要,還要做好併發症的防範及心理幹預等工作,患者才能儘快恢復健康。鄭玲說:「我們就是以患者至上的理念,為病人做好各種護理服務,減輕他們的術後痛苦,促進他們早日康復。」(六盤水日報)

【來源:六盤水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生活中最重要的兩把刀:手術臺上柳葉刀,手術臺下雕刻刀
    柳葉刀,手術刀的別稱。刀身細長,狀似柳葉。薄薄一片,卻是醫生手上的利刃強兵。  雕刻刀,雕刻專用工具。小小刻刀下,一個個「生命」綻放開來,將靈氣全部凝聚在片片刀影下。  毫不相關的兩把刀有什麼聯繫呢?  其實,這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生活中離不開的兩把刀,這位醫生是誰呢?
  • 《柳葉刀》:護士工作量每增加「1」,患者死亡風險增加7%
    許多科學研究指出,充足的護士人數和安全的患者護理之間存在聯繫。在2014年2月的《柳葉刀》雜誌上,琳達·艾肯(Linda Aiken)及其同事發表了在歐洲醫院進行的一項研究,他們發現每多一名患者增加護士的工作量,入院30天內死亡的可能性增加了7%。
  • 國內知名專家東莞坐診,「對待患者的病痛,要像自己的病痛一樣!」
    他說,「對待患者的病痛,要像自己的病痛一樣,全心全意地去救護,不能產生推託和擺架子的想法。」醫生看病問診,要盡心盡意,處處為病人著想,才能贏得病人的信賴,這不是什麼口號,而是日常做的點點滴滴習慣成自然。在丁健慧的行醫記錄裡,病人投訴率為零、病人滿意率為100%,他任何時候都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柳葉刀》最新研究: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超7成半年後仍有健康影響
    1月9日,《柳葉刀》在線發表由金銀潭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一項隊列研究,旨在評估COVID-19(新冠肺炎)對患者的長期影響。
  • 髖關節置換手術「趕走」病痛
    (術前患者雙髖 X 光片)通過細緻檢查,發現黃大娘的雙髖關節發育不良並髖關節骨關節炎、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以左髖為重,關節畸形,活動困難。經多次會診討論,保守治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黃大娘髖關節痛疼、畸形問題,建議行手術治療。
  • 《柳葉刀》網站:抽樣調查顯示超八成重症新冠患者原有慢性病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柳葉刀》網站:抽樣調查顯示超八成重症新冠患者原有慢性病新華社倫敦5月19日消息,英國《柳葉刀》雜誌網站19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美國兩家醫院中的重症新冠患者情況,結果顯示他們中超過
  • 直擊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神經外科手術 負壓手術間裡主刀醫師須戴...
    「手術間與外面清潔區,必須保持完全隔離。」手術室護士長曠婉說,為此,從清潔區到手術間,從外到裡分了三個緩衝區,即緩衝一區、二區和三區。手術過程中,從清潔區送器械進手術間,巡迴三護士汪琦琦把器械放到緩衝一區,會迅疾離開。封面新聞記者計算了一下,從進去到出來,她大概用時三秒鐘。「我得快進快出,否則李丹出來了,就麻煩了!」汪琦琦說。
  • 柳葉刀 | 多達40%的人會患有功能性胃腸病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柳葉刀》(The Lancet)近日發表功能性胃腸病專輯,該專輯闡明了功能性胃腸病的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研究和管理方面的進展,並詳細介紹了兩種最常見的疾病:
  • 專家共識:中國老年患者圍手術期麻醉管理指導意見 (2020版)(三)|...
    隨著老年手術日趨增多,有統計報導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半數在去世以前至少要經歷一次手術治療。由於老年患者衰老(aging)、共病(同時患2種以上慢性病,multiplechronic conditions,MCC)、衰弱(frailty)等多方面因素,手術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老年人是否需要手術,如何降低圍手術期風險、減少併發症、 維護術後功能狀態,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
  • 手術只需10餘分鐘!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體一次解決老視、散光、白內障
    一次手術,幫患者同時解決老視、散光、白內障等多種視力問題——今天下午,光正集團新視界·愛爾康老視散光體驗中心在上海新視界中興眼科醫院正式揭牌,國家一級演員徐幸在院實施了左眼晶體植入手術進行老視矯正,手術時間僅10餘分鐘。老花眼、白內障等老視問題發病之年輕化超乎人們的想像。
  • 市一醫院成功為「超高齡」患者實施手術
    市一醫院成功為「超高齡」患者實施手術 2020-12-16 16:45 襄陽日報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韓犁夫 通訊員龔波 12月16日,記者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近日,該院成功為一名98歲患結腸癌的老人實施手術。而這位老人,是近年來該院普外科接收的最高齡患者。
  • 尺神經解剖、分布走形及特殊檢查高清圖解,推薦都看看!
    臂部損傷時,主要表現為屈腕能力減弱,屈4、5指的遠節指骨不能屈曲及拇指內收力弱,小魚際肌及骨間肌明顯萎縮,各指不能互相靠攏,各掌指關節過伸,第4、5指的指間關節彎曲,稱為「爪形手」。 2)感覺:手的尺側、小指全部、環指尺側感覺均消失
  • 「透明手術室」揭開白內障手術神秘面紗「煥晶白內障手術」讓患者...
    數名公眾代表來到醫院,零距離了解白內障手術,見證了白內障手術操作的全過程。直播現場下午3時,患者何爺爺進入手術室,白內障手術直播正式開始,手術由海南愛爾新希望眼科醫院麥聖龍醫生主刀。20多分鐘後手術結束,現場不少朋友通過大屏幕見證了手術全過程。「一點都不疼,感覺良好。」從手術室出來,81歲的何爺爺與大家分享了他的手術體驗。何爺爺表示,全程除左眼皮被器械撐開時略感不適外,其他過程幾乎感覺不到疼痛。81歲何爺爺從手術室出來後接受採訪活動現場其中有這樣一位患者楊伯伯,他前不久剛在海南愛爾新希望眼科醫院進行了白內障手術,術後視力非常好。
  • 尺神經的損傷康復
    腕部及肘部銳器傷,擠壓傷,及牽拉傷(例如肘部肱骨內髁骨折,前臂尺橈雙骨折,腕掌骨折都可以直接牽拉尺神經)是尺神經損傷最常見病因。在以往統計的神經肌體儀患者中,包括:車禍、煤礦事故砸傷、工業設備切割等傷情也佔相當比例。
  • 妙手仁心託起患者的健康——甘肅錦華醫院中醫疼痛科蔡光醫師紀實
    蔡光主任研發的「氣行針」療法,作為傳統針灸的中醫現代升級版,自從它問世以來,就努力的生長綻放,不斷開花結果,為患者們送去健康。曾有一位患有腦梗塞後遺症導致行動不便的吳先生來醫院治療,經過蔡主任治療後不僅可以站起來,而且可以行走10多分鐘,他說道:「竟意想不到的是,通過蔡主任治療,我感覺自己慢慢走也沒問題,頸椎和腰椎也有明顯的好轉。蔡主任醫術精湛,治療很有特色!」
  • 尺神經損傷啥表現?這根「麻筋兒」不簡單!
    或骨折的反覆牽拉復位,術中拉勾,牽拉了尺神經造成損傷。三,挫傷:多由鈍性暴力引起,比如肘關節的磕碰。肘管症候群:又名遲發性尺神經炎、外傷性尺神經炎、尺神經麻痺,是指尺神經在肘部受卡壓而引起,常繼發於肘部的慢性損傷或疾病,多好發於體力勞動者或一些肘關節存在先天性畸形的患者 。
  • 骨科各種手術記錄大全——鎖骨、上肢篇
    肱骨骨折手術程序:1.臂叢麻醉成功後,患者取平臥位,左上臂置於胸前,左上臂根部綁止血帶,常規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巾。2.驅血至300mmHg,上止血帶,自尺骨鷹嘴至肱骨下段後方切開約長10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顯露肱三頭肌及腱膜,顯露出尺神經,牽開尺神經以免損傷,自肱三頭肌中線切開直至肱骨骨膜,將肱三頭肌向兩側拉開,顯露肱骨骨折端,見遠端向前成角移位,將骨折端血腫清除,牽引復位骨折並維持,取5孔肱骨重建鋼板預彎後置於肱骨後側,鑽孔,攻螺紋,擰入螺釘固定,並使骨折端加壓,檢查骨折固定穩定,肘關節活動不受影響
  • 《柳葉刀-老齡健康》創刊號|晚年不一定等同於疾病和低質量生活
    《柳葉刀-老齡健康》(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創刊號於2020年10月20日正式發布!創刊社論指出,人們普遍認為變老和衰弱是生命的必然,卻忽視了衰老因受到遺傳因素和多種可控的環境因素影響而具有的可塑性的特徵。
  • 對話柳葉刀首篇中文文章作者:救死扶傷是本職,但醫生不是神仙
    日前,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官網首次上線一篇中文文章引發關注(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文章講述了兩代中國醫生的行醫故事,並提到了譚文斐父親經歷的2次醫療糾紛和自己印象深刻的2次手術。譚文斐在信中寫道,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想回到1974年和1993年,仔細研究在父親手術後誤吸窒息死亡的病例,同時帶上最新的藥物,幫父親解圍。
  • 不願手術的患者,中醫治好了
    「手術才能治的病,中醫的辦法管用嗎?」今年6月,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蒙中醫院,一名患者得了急性闌尾炎,腹痛難忍,但他堅決不同意做手術。不過,連著輸液2天,腹痛仍未緩解。這時,北京來的國華大夫建議他試試中醫療法。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患者同意國華為其針灸。沒想到,針刺10分鐘後,他的疼痛就緩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