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朋友問:「對於《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裙底事件,你怎麼看?」
說實話,當朋友問到顏小二「裙底事件」時,顏小二的頭上是三個問號,在朋友的耐心解釋下,才明白,這件事情發生在一個節目的晚會上。
原來,在參加晚會時,《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裡的一些女藝人受邀上臺表演,但拍攝鏡頭更多是「從下往上」,導致姐姐裙底走光風險較大。
於此,許多網友批評,這是對姐姐們的不尊重。因為節目在拍攝男演員時,鏡頭就是正常的平視。
既然朋友問到了,又是大家關注的事情,顏小二這裡就結合一下自己的經歷,也來插一嘴說說看法吧。
「這是個流量為王的時代!」
顏小二始終記得,自己剛剛上大學時,懷揣著熱情與夢想撰寫第一部網文小說的時候,編輯要求顏小二「改小說名字」、「加吸引眼球的內容」。理由便是上面這個「定義時代」的句子。
最終,在掙扎無效的情況下,小說名字改得「不三不四」。
顏小二當然反抗過,最終還是被編輯說服,屈服於「流量為王」。可是屈服了,但卻並沒有獲得「所謂流量」。第一部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15萬字,忍著寂寞寫完的,而後又寫過一本,就沒再寫了。
現在想想,這大概是6年前的事情了。沒取得啥成績,不過一腔熱血罷了。
大概是一年前,顏小二重新拾筆,沒有選擇寫小說,也沒想過再寫,因為沒那個心力了。拾筆的原因,大抵是因為做研究生課題,研讀中哲時有些思考,便想著能在網上發表一下,一來傾聽自己一肚子的「心思」,二來多一個人看也是開心。於是,便有了如今「顏小二述哲文」這個帳號。
這一寫,就是一年。
一年來,摸著石頭過河,對於6年前聽到的「這是流量為王的時代」感受更加深刻。
當我以顏小二身份見面時,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寂寞」的,可能是文章有些個晦澀,也可能是抓不著「浮躁」的流量,我總是望洋興嘆
人有情懷,也要有能量去產生「情懷」。
「流量為王」之下,要獲更多知音,也當盡力貼合「流量為王」的宗旨。
寫文章是這樣,那麼對於藝人來說,更是如此。
其實,顏小二尚有那麼幾分情懷,只是大環境的「困窘」也時常讓顏小二偶爾有些混沌。一腔熱情後的「門可羅雀」、無端詆毀、攻擊、惡意揣測、陰謀論等等,顏小二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博主都遇到過。
那麼一位藝人要成長起來,要承受多少呢?
聚光燈下可以出現許多人,我們面前小小屏幕裡,可以有許多場等待我們打開的「那滿是聚光燈的表演」。
如果沒有觀眾,表演再精彩也不過是獨角戲罷了。
留住觀眾的視野,抓住觀眾的眼球,就要有可以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說抓住眼球的「亮點」。
那麼對於裙底風光盡顯的晚會,對於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她們身上的亮點在哪兒呢?或者這樣說,如何挖掘她們的價值,留住「流量」?
或許,這便是節目「不尊重」之拍攝角度由來的原因之一。
但是,對於這件事,責怪節目組不尊重就完了嗎?
我們收看屏幕上五色斑斕的節目時,其實也是在看「自己」。
節目迎合的更多是大眾口味。那麼這種「刁鑽」視角的生根發芽,是不是有大眾「品味」在出一份力呢?
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
怎麼說呢?對於「裙底事件」,畢竟面對大家說話不可煽動情緒,所以,比起批評,顏小二更期待能以反思的態度解決這個矛盾。
指責的作用無非是期待過錯方「反思」。
但是現在有個挺奇怪的現象,即為了指責而指責,尤其是佔據道德制高點時,口不擇言的「指責」真的是在捍衛腳下的「正義」?「口不擇言」讓所謂「正義」失了珍貴本質,沒什麼議論價值。這背後,有耽誤了「正」的浮躁,更別提「義」了。
浮躁解決不了問題。吵嚷過後,滅了這個「不尊重」,那個「不尊重」又將「一山更比一山高」。
我們手機裡給我推送的內容,許多時候可能是大數據之下,我們的「鏡子」。
而打開電視,熱播的電視劇、人們愛看的節目,甚至是節目裡時常出現的鏡頭,多少也受到時代之下、大眾偏愛的影響。
所以,對於乘風破浪姐姐們的裙底事件,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浮躁的是誰呢?這個問題顏小二還是留給大家吧。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無授權一說,不問自取或做成視頻會全網維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