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選擇一本書,來代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你會選擇哪本書?
有人會選《論語》;有人會選《詩經》;有人會選……
而我會選《易經》,那麼你就會問我為什麼呢?
《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因它成書時間早,內容極其豐富,幾千年來對中國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中央院士一句遺言:中國會因為《易經》而大放光彩!
1990年11月26日,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北京友誼醫院裡面留下了他臨終前最後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而引起社會關注。
馮友蘭先生是著名哲學家,歷任中國清華大學的哲學系教授,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的作者。就這麼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在去世之前,最放不下的還是《易經》。
那《易經》是本什麼書呢?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都受其影響,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是來自《易經》。
它還被稱為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可以解決你遇到的大多數難題。
從古至今,只要一提到《易經》大家都會把它和"看風水"封建迷信扯上關係,也慢慢被很多不懂裝懂的人利用,讓很多沒有看過易經的人,以為易經就是"迷信"!
但其實這個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易經中包含的智慧,早就被無數人認可了。
《易經》進入高考試卷
2019年6月7日第一天高考,數學題中就出現了易經的六十四卦計算題,《易經》開始走進理科考卷。
"象數"走進高考試卷,面對萬名考生,所以可想而知《易經》是不是"封建迷信"了。
《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
清末明初,有一位著名的德國漢學家,他特別崇拜孔子和儒家學說,所以他在中國期間致力於中國傳統經典的翻譯工作,尤其是《易經》,只是翻譯,就翻譯了十年。
1924年德文版《易經》在歐洲出版,立刻得到了西方的高度認可。
榮格說:當西方人小心翼翼地過濾、計量、選擇、分類、隔離時,中國人《易經》的卦象卻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
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稱:"《易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
科學家錢學森把《易經》稱為"科學的經典"。
魯迅曾經說過,如果不讀《易經》,你就無法了解中國文化。
由此可見,《易經》不只在科學、文學方面相關,在現實生活中,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可以讓我們從中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和規律,這樣的中華瑰寶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去品讀。
當然,身邊很多對《易經》感興趣的朋友都表示過,這本書的內容全都是文言文,都看不懂。這時候我就會跟他們推薦最近我正在研讀的一本《圖解易經》,書中不僅將原著全部翻譯成了大白話,而且還在其中穿插了圖片講解,可以徹底解決閱讀困難的問題。
書中對五行,太極,八卦等內容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講解,通過一些簡單易懂的例子來教給大家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巧妙地將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了。
只需要48元你就可以從中獲益,了解《易經》之中的奧妙,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