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有很多佛教高僧開示讓我們不執著,那到底執著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執著得到,讓你變得愚蠢和痛苦。
執著讓你看不到自己的,錯誤的判斷自己。有一句話叫燈下黑。為什麼燈下是黑的呢?因為太執著於目的了。反而忘記了,最本質的分析。
不要執著,執著讓你變得愚蠢。
齊高帝蕭道成酷愛書法,書房裡擺滿了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碑帖,閒暇時總喜歡照著臨摹,久而久之,一手字有了很大的長進。有時候,他將自己所寫的字與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字比較,發現簡直已接近「二王」的神韻了。他又將字出示給大臣們欣賞,聽到了一片賞嘆聲。於是,他便沾沾自喜地想:我的字可以說得上是天下無雙了。
有一天,蕭道成將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僧虔找來,要和他比試比試書法。王僧虔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孫,書法豐厚淳樸而有氣骨,功力非常深,蕭道成的書法根本無法和他相比,但王僧虔又不敢推辭,只好應命。兩人各自飽蘸墨水,揮毫作書。不一會兒,雙雙寫就,彼此交換欣賞了一番。
蕭道成覺得自己的書法實在寫得好,便揚揚自得地發問:「怎麼樣,誰得第一啊?」
王僧虔看了蕭道成的書法,覺得雖然有點「二王」的味道,但瑕疵不少,離「二王」的神韻還遠著哩!皇上這樣問,是想逼自己認輸,可自己又不想說違心話,如果直言不諱,又恐皇上會怪罪,怎麼辦呢?只見他略作沉吟,微微一笑,恭恭敬敬地回答說:「為臣的書法在臣屬中數第一,皇上的書法在帝王中數第一。」蕭道成聽了哈哈大笑,說:「你可真會替自己打算啊!」後來,有人評論說:齊高帝與王僧虔比試書法,就像雞與狐狸相鬥,一點也不自量啊!
不要執著,執著讓你變得痛苦。
想必大家都看過金庸老爺子的天龍八部,裡面有一個人物叫慕容復。他太執著於建功立業了,為了建功立業不擇手段。即使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他也不放棄。把自己搞得很痛苦。這樣的人生,很難說是一個成功的人生,最後把自己搞的都瘋了。這才是真正的可怕。
執著失去,讓你變得痛苦而愚蠢。
不要執著,執著讓你變得痛苦。
在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女人剛出生不多久孩子死了,他痛哭流涕,求佛讓她的孩子復活,這是佛告訴他讓她去沒有死過人的家裡求一粒稻穀。他就可以救活這個孩子。結果可想而知。他跑遍了城內所有的人家,沒有一個人家是沒有死過人的。當他跑回佛所在的地方的時候。他頭腦才冷靜下來。減輕了自己的悲哀,自己的孩子去世了,誰也會痛苦的。但是也不能失去理智,如果佛直接勸說安慰這位婦女,我相信,她不會停下她的痛苦。甚至會做出許多瘋狂的舉動來。
不要執著,執著讓你變得愚蠢。
失去比得到更刻骨銘心,因為它多了一個過去叫曾經。心理學研究發現,失去比得到讓人的感觸更深。執著失去讓人失去理智。現在很多賣產品的商家都利用這個原理,來推銷自己的產品。往往在商家的手段下。消費者不知不覺就買了這個產品。比方說,限時,限價。這個產品一旦被受到了某種限制,人就有一種失去的感覺。人都不想失去。所以說就主動買了這個產品。可見執著失去,帶給人的只有愚蠢。所以說,佛法才告訴我們不要執著,執著帶來的只有愚蠢和痛苦。
什麼都不執著的無所謂,這也是一種大的執著。
有些人說那這樣,我什麼都不執著,那什麼都無所謂了。這並不是所謂的不執著。不執著是內心如如不動,面對事物,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斷。就算結果改變不了,我也儘可能做出智慧的決定。而不是消極,得過且過。那是欲望得不到滿足,而採取的一種消極態度。孔子有句話說得好,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說的就是君子,就算是窮困,他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永遠保持一個昂揚向上的態度。劉備40多歲了,漂泊寄人籬下,一事無成。但他最可貴的是永遠不改變自己的志向。這才是真正的大人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在我們耳邊聽的太多了,以至於我們把他當成了一句正確無比的廢話。但是是真理就是樸素的。做不到的人永遠把它當廢話。
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光明區區長孫連城,眼看升官無望,就消極怠工,不收禮。美名其曰,無所畏懼,無欲則剛。實際上是欲望得不到滿足,內心消極,不承擔責任的表現。這樣的人就算是讓他身居高位,他也不會長久的。易經中有一句話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真正的大人就像大道規律一樣,運行不息,奮鬥不止,永遠去彌補自己的缺點。就算窮困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身上永遠充滿了正能量。這樣的人就算是不成功,他也是一個偉大的人。
很多人說修行人不執著,四大皆空,是消極避世的表現,那是他不了解佛法,如果佛法消極,又何來的普度眾生。地藏王菩薩又為何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每一個佛弟子敢於挑戰自己的缺點與自己作鬥爭,在戰勝自己執著的路上,雖然痛苦,那也是一個真正的勇者。因為他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敵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