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是可持續性的,需要保證各參與方都有利可圖,這是很實際的。不可能在其中一方持續虧損的情況下還能一直堅持這個商業模式,商業最終都要靠利潤支持長久發展的。
大家都了解,商家賣商品賺錢是需要先吸引潛在顧客,這些潛在用戶了解商品後,會有一部分購買了商品,這樣就完成了銷售轉化,實現了商業價值。
而吸引潛在顧客,也就是俗稱的引流,是需要投入成本的。比如線下的店鋪,可以通過派發傳單給周圍的行人。線上的店鋪,需要購買電商平臺的廣告服務,把他們的商品信息推到用戶面前,提高曝光量。
據一些數據分析,現在淘寶的賣家在平臺廣告方面投入很大,佔網店營運成本的大頭,就類似於線下租店鋪的投入了,因為你不投廣告就沒有足夠的人流,沒有足夠的人流就難有足夠多的銷售轉化。
優惠券平臺可以幫助商家引流,而且只需要商家讓利一小部分商品利潤,不需要預先投入大筆廣告宣傳費用。在商業中這屬於變動費用,費用增加意味著銷售收入在增加。
商家可以給自己的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商品設置優惠券,可能這些優惠券從電商平臺上看不到,屬於隱藏的內部優惠券,但在優惠券平臺上可以看到,領了後到電商平臺完成購買,可以使用優惠券,直接省錢。
有點類似你在淘寶上聯繫商家客服時,客服專門發給你一個優惠券,這種優惠券是普通消費者看不到的。
我們試想一下,消費者在瀏覽某個意向購買的商品時,如果知道能領到優惠券,那這個商家在TA的心目中是不是會作為一個優先選擇了?當然需要在其他方面差不多的情況下,價格就成為主要比較標準了。
而對於推廣優惠券平臺的人來說,TA可能作為副業在做,TA推廣有優惠券的商品給周圍需要的人,促成交易,那TA可以賺到一部分返傭。
而且如果能培養周圍的人形成領優惠券購買商品的習慣,那就可以持續獲得返傭,這屬於被動收入了,銷售一次有持續收入。
這個商業模式涉及三方,一方是商家,商家讓利一部分換取更多銷售收入;第二方是消費者,消費者能領到內部優惠券,省了錢;第三方是推廣優惠券平臺的人,可以從銷售中獲得一部分返傭。
當然還有一個利益相關方,是優惠券平臺本身,一般以APP的形式運作,優惠券平臺把各主流電商平臺都接進來,讓推廣者只需要推廣一個APP就能宣傳多個電商平臺的優惠券。
而且優惠券平臺往往都建立了推薦人體系,如果你發展了一個推廣者,他宣傳推廣優惠券賺到的返傭,或者他自己領優惠券購買商品,你也能賺到一部分佣金。
這是激勵你發展自己的業務隊伍,可以獲得更大收益,畢竟需要有足夠的利益驅動才能有足夠的持續動力。
我有用過幾個主流的優惠券平臺,很多實踐經驗,如果有問題可以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