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初過天宇溼,大星磊落才數十。飢鶻掠簷飛磔磔,冷螢墮水光熠熠。丈夫無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劍鋒澀。徘徊欲睡復起行,三更猶憑闌幹立。——宋代:陸遊《夏夜不寐有賦》
關於詩人
陸遊,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有志於恢復中原,然而南宋統治者軟弱無能,甘心偏安一隅。陸遊人微言輕,報國無門,一生不能稱志,所以他是悲劇的詩人。陸遊在日常憂憤感嘆之際,唯有借詩詞訴說其抱負。其詩詞多是悲慨雄壯之語,語壯而意沉,志高而情抑,通過今昔對比,以及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表達心中鬱塞難通、憂憤、苦悶之情。
陸遊詩今留存九千餘首,為古今著名詩人之最。宋代詩人之中,後人常將陸遊與蘇軾相提並論,許多人認為蘇軾當在陸遊之下。後人之論或未必妥切,然後陸遊詩寫愛國憂民,實為古今第一。觀其臨終之際,所作《示兒》詩,知其一生心心念念於北定中原,拳拳之心,切切之情,至死不休,令人動容,令人欽敬。
詩歌概述
陸遊這首《夏夜不寐有賦》詩,用悲壯的語言,寫夏夜雨後的憂悶愁苦之情。前四句寫景,後四句寫情。景則寒峭蕭森,傷心慘目;情則憤鬱消沉,使人致鬱。夏夜之景,雖然在雨後,也斷不至於那般悽清蕭瑟,自是陸遊心中抑鬱愁苦,所以觸目皆哀。陸遊心中所愁苦的則不過是身已老去,功業未就。空有一腔熱血,有志不能申,有力無處使,如匣中被深藏的寶金,雖然鋒利,但無處使用,白白放著生鏽,所以最能能教人抱憾、憤懣、悵惘、傷神。全詩語壯而哀深,抑鬱愁苦,深致迂曲,身似熬煎,無人慰藉,令人憫傷其情。
詩歌解析
「急雨初過天宇溼,大星磊落才數十」,這兩句所描寫雨後尋常的景色,而用「天宇」、「大星」、「磊落」,壯而大的字眼,將其描繪得非常闊大,而闊大之中不過是雨溼、星星等微小的事物。雨溼則如其心中之愁,充塞整個天宇。星星則是可喜的事物,屈指可數。字裡行間包含一種空曠寂寥之感。
「飢鶻掠簷飛磔磔,冷螢墮水光熠熠」,這兩句用悽涼寂寥的意象,表達內心的悲涼孤獨。詩人眼中所見唯的「飢鶻」與「冷螢」,與詩人等立而三。
「丈夫無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劍鋒澀」,則由前面兩句哀憐「飢鶻」與「冷螢」,轉而哀憐自身。鶻之飢,螢之冷,自己年老無成,同處在這悲涼之夜,一樣的悽寒孤獨,彷徨無依,各自忍受著,而不能相互慰藉。落寞悲傷之情,藏於哀景之景。
「徘徊欲睡復起行,三更猶憑闌幹立」,這兩句則將自己愁悶的情狀具體化。心中愁苦難抑,獨自徘徊著,想要回去睡覺,又不想去睡覺。一直到夜深,還獨自倚著欄杆傷神。讀這兩句,則如可見其愁鬱徘徊的情形。「三更猶憑闌幹立」,則有不盡之意,引人遐想。三更之後,恐怕詩人還自徘徊著不能回去。
詩歌評析
詩是寫心,情積於心,出言成詩。陸遊悲傷年老無成,非是因那個夏夜雨後悽涼的景色引出,而是一直存在於其心。於那夜難眠,孤獨愁苦,獨自徘徊於寄寒之夜,則其愁情更濃,於是寫景言情,便有了這首詩。語雖壯,而愁深情抑,詩中充滿悲感消極的情緒,不是苦悶欲狂,不會出此種語。開心時莫讀這樣詩,悲傷時也莫讀這樣詩,讀了則會給人心裡增堵。讀這樣詩,只宜在欣賞詩的時候,不被其情緒感染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