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用此篇文章闡述我個人對電影的理解,解說有誤,望君海涵!
電影,比電視劇簡短,比短視頻要長。不長不短,恰好能完整拍好一個故事。一部電影的時間大概90分鐘,短點的有60分鐘,長點的可達到三四個小時,當然每部電影都是需要一點一點剪輯整合出來的,能呈現出來的畫面都是編劇和導演認可的精華,雖然有些的確是粗製濫造,不符合主流價值觀。
一部好的電影需要有好的主題思想,敘事方法,演繹技巧,表演張力,以及畫面和音效帶給人們感官的享受等等。經典的電影或震撼人心,或啟迪智慧,或愉悅靈魂,或教人深省勵志,或給人以美的享受。光影交互,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或喜或悲,或愁或怒,或疑或驚。作為觀影者,觀看一部優秀的電影會把它的分量刻在腦子裡。
我人生看的第一部電影是《倩女幽魂》,第二部電影是《巧奔妙逃》。這兩部電影是兒時看露天電影的記憶,之所以能記住這兩部電影,是因為某些畫面和片段已經深入腦海,揮之不去。只要是深入人心的記憶都會變為知識儲備,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認知和行為。對於忘卻的東西,都是大腦選擇分類出來無關緊要的東西。
小學、初中時期我愛看林正英的殭屍片,也愛看戰爭片。人總是在求知的過程中,這個時期的恐怖、喜劇、戰爭等電影類型能滿足好奇新和刺激感。各個時期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知識儲備限制了人的觀影能力,比如這個時候就看不了懸疑類的燒腦電影。
高中時期能記得起的就是《阿甘正傳》了,這部電影是我在課堂上看的一部勵志電影。這部電影最關鍵的就是勵志,我看到了同以往不一樣的敘事風格,誇張,搞笑,拿歷史調侃,甚至把阿甘當作崇拜的偶像。當時我的心是被震撼了,一部電影讓我的心埋下了一顆種子,雖然到現在也不曾發芽。由此開始,打開了我觀看歐美電影的視野。
大學時期,我觀看了無數的電影。這個時期我搜羅電影的方法,主要是看評分,評分高的幾乎都看過了。我最喜歡的電影類型包括劇情、傳記、科幻、戰爭史詩、勵志、懸疑燒腦系列。一次次享受著精神盛宴,卻難抵散宴的孤涼。電影是希望的載體,撫慰著人性與靈魂,莫把撫慰當飯吃。
電影如天堂,天堂非電影。
作者:光影曉宣 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