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人 陳向東 張嵐軍國父紀念館演繹「東尋西覓」

2021-01-15 藝術中國

藝術家張嵐軍(左)、陳向東(左二)、大澤人(中)與版畫家廖修平在開幕式現場

2016年1月9日,臺北國父紀念館展出《東尋西覓:大澤人 陳向東 張嵐軍當代藝術作品展》。此次展覽將目光投向了三位常年遊走於東西方的藝術家,以油畫、版畫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呈現了他們各自近年來在當代藝術領域的探索。

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

展覽現場

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談及此次展覽的意圖時表示,三位藝術家雖然經常遊走於中美之間和世界其他地區,但一同到臺北做這樣的展覽還是首次。展覽主題「東尋西覓」是因為這三位藝術家既有強烈的當代意識,又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他們在西方藝術世界裡執著地尋求藝術上的當代性和藝術語言的汰舊換新,洋溢著鮮明的時代感和對形式美的不懈追求。與此同時,在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華夏文化的古老逸風。或書法神韻,或宋元旨趣,或老莊,或禪意,時而明明白白,時而隱隱約約。然而,最引人深思之處正在於他們對東西方兩種藝術傳統的理解是深層次的。

大澤人作品

展覽現場

大澤人認為觀念革新應該體現在對傳統範式的揚棄和對傳統美學的顛覆上。他主張「觀念不厭其新,筆墨不厭其精」。他的《馬的傳說:嘯風圖》和《牛的故事:遠古的足音》用筆蒼茫老辣,取法篆隸行草,證明書法用筆即使在當代藝術中,仍然有重要的價值。張揚的書法用筆使得畫面粗獷豪邁,氣勢恢弘,透露出畫家難以抑制的滿腔激情以及對堅忍不拔勇於抗爭精神的謳歌。《千家詩》和《祥雲》兩個系列代之以「筆拓法」,巧妙地將書法用筆的一波三折與稚拙的筆拓墨痕結合在一起,製作出一派玄遠神秘,楚楚動人的氣象。評論家王鏞認為,大澤人的水墨藝術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有著獨特的美學理論的支撐。他諳熟中西古今的文學理論,他的美學主張汲取了中國古典哲學、文學、繪畫、書法理論的資源,同時借鑑了西方現代主義的藝術觀念,吸收了中外民間藝術的審美趣味,帶有融會東西方文化的後現代主義折中傾向,他個性鮮明的辯證思維方式尤其富於獨創性和啟示性。

陳向東作品

陳向東作品

陳向東對媒材和工具的把握常常恰如其分而富有創造性。他長期堅持黑白格調,畫面樸實無華,但層次分明,技法講究。潔淨明快的畫面背後透露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辨。他在藝術語彙的打造上毫不含糊,精雕細刻,苦心經營。他的作品雖取法抽象,卻並不缺乏精神內涵。

陳向東 《靜觀天下系列》 之三 水印木版 42×74cm 2008

比如他的《靜觀天下系列》中,畫面上那些高高舉起的雙臂和伸展的十指,尤其是掌心豎立的眼睛,在大面積黑色的襯託之下炯炯有神,洞察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這是智者眼,佛眼,神眼。其中透露出某種無形的不可言喻的威懾力。在它面前一切人間德行皆無所遁形。《遠方》、《物換星移》等作品用抽象語言傳達著玄遠深奧的哲理:宇宙洪荒,天人相生,萬物生靈,糾纏扭曲,相輔相成。一隻超自然的鳥在長空穿行,瞬息萬變。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卻在混沌之中守護著各自的永恆。陳向東長於象外搜索,他善於把富於張力的大線條和具有彈性的細線同時並舉,交織,穿插,組合,充分反映出藝術家思緒的有條不紊以及養之有素的畫面組織能力,給人以視覺享受。

張嵐軍作品

張嵐軍 《聽泉》 50×98cm 套色銅版畫

張嵐軍多年來一直埋頭於抽象銅版畫,其作品無具象,不寫實,但他不走西方抽象藝術的老套路,在無路可走的地方獨闢蹊徑,創造出一種充滿宋元氣韻的抽象銅版畫。《鳳凰涅槃》、《理想風景》,《沁園春-雪》等作品都有力地體現了藝術家對宋元名家山水畫涉獵的廣泛和深入。近年來,他又把抽象銅版畫延伸到抽象水彩領域。這次展出的《雲起系列》在表現語言上找到了繁密與簡約,豔麗與淡雅之間的某種平衡。用一種抽象語言刻畫出陽光粲然清風搖曳之中花葉的曼妙與婀娜,而藝術家在自述中的描寫從某種程度上真切反映了其對自然與藝術的理解和體悟:

張嵐軍 《化蝶》 200×160cm 油畫

「風,無形無影,卻無處不在;景,有情有境,卻不可旋得。自然,就是這樣不以任何人的意願存在著,銅版中的風景是自然的本色,水彩裡的也是自然的原樣,自然就是自然,不會隨人所願。在自然面前,能有的只是敬畏和虔誠,只有遠遠地看著,看見光、看見色、看見形,祈禱著有一天還能看見『神』。」

三位藝術家既有共同的美學追求,又在各自的領域裡進行探索,『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希望他們在漫漫的藝術之路上不斷地東西求索。

相關焦點

  • 臺灣:國父紀念館VS中正紀念堂
    將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放在一篇文章裡,不僅僅是因為參觀遊覽的順序,更是因為放在一起寫比較容易對比。國父紀念館是我到臺灣第一個去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孫中山先生是兩岸人民都認可和敬仰的偉人,他對中國近現代史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國父紀念館也是拍攝101大廈的最理想位置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清明上河圖真跡即收藏於此,且收藏有無數國寶。國父紀念堂國父孫中山先生塑像臺北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信義區,101大樓附近。建成於197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國父孫中山雕像威嚴親切。紀念館裡有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也有一些書法、臺灣畫家的畫展。
  •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中心,是臺灣大型表演場地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中心,是孫中山先生紀念館。開館初期,主要展出孫中山革命史跡相關文物,時至今日,多用於文藝表演或頒獎典禮,是臺灣大型表演場地。臺灣之行的第一個景點定為國父紀念館,一來此處可以從我們酒店一條捷運直達,二來也是表達對中山先生的敬意,對於這個決定全團都沒有意見,就這樣過來了。
  • 新加坡國父紀念館方案
    本文已獲得授權 緣起 新加坡政府在2019年初發起了為紀念包括李光耀在內的五位國父紀念館國際建築競賽。也將無法參與歷史的人重新帶回歷史。而「混亂到有序」的變化本身也會作為設計概念,指導空間,結構,和功能安排。
  • 走進臺北,打卡國父紀念館
    對於一個咖啡發燒友來說,既然來到臺北,就要像臺北人那樣,泡一下滿街都是的咖啡館。Melange米朗琪咖啡館,是當地人強烈推薦的一家咖啡館,由於生意火爆,一條街上居然開了兩家。原來,當一個熱愛咖啡的人遇到熱愛咖啡的城市,散發出來的,居然就是如此曼妙的氣息。臺北的夜,在咖啡的飄香中,更加迷人。第四天上午,更加燦爛而又明媚的陽光,使人元氣立刻復活,投入到臺北的懷抱。
  • 冬日裡的臺北國父紀念館,少了威嚴多了溫和親民
    接上文,參加了「傷自尊」的臺北一日遊,其中第一項就是國父紀念館。其實,這裡自己來也是很方便的,這裡也是臺北旅遊的必來之地。國父紀念館位於臺灣省臺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
  • 它是臺灣第一紀念館,文化演出綜合場所,臺灣著名景點!
    他以線條取代塊面,注重柱子、門窗、屋簷的線條美感,色調樸實且耐看,具有淡薄而寧靜致遠的氣質,整個建築散發著一種東方古典的含蓄美臺北國父紀念館介於忠孝東路、仁愛路、光復南路與逸仙路之間,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國父」紀念館於1964年籌建,落成於1972年5月,原隸屬於臺北市政府,1984年7月改隸臺灣當局「教育部」,並合併陽明山中山樓,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
  • 《目中無牛——大澤人藝術作品展》在北京大河灣美術館開幕
    6月30日,由大河灣美術館主辦,禹至策展的《目中無牛——大澤人藝術作品展》在北京大河灣美術館開幕,藝術界以及各界人士百餘人參加了畫展開幕式。大河灣美術館館長禹至先生在致辭中介紹:大澤人是美籍華裔藝術家,是大河灣美術館的老朋友,也是他的良師益友。大澤人潛心藝術創作和理論探索數十年不綴。他的藝術個性鮮明,語言獨特,反映了他不同於眾的藝術見解。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我們小情侶旅遊臺灣士林官邸和國父紀念館,就看了看,可以去看看
    臺北國父紀念館,最後的完整的一天了,開始瘋狂買伴手禮,基本就沒有啥別的安排了,就一個國父紀念館,剩下時間都是逛街買東西啦,感覺雖然這次來臺灣時間挺長,但是真的每天好忙好累,街都沒好好逛過 ,但是玩得好開心。下面這個是7-11的點數貼紙啦,感覺雖然是這麼個小東西,但是做的好用心好可愛,還有好幾款不同的樣子,可惜待兩個禮拜收集的貼紙根本什麼都兌換不了 ,只好送給邊上的本地顧客啦。
  • 「打架王」考上劍橋哈佛,還設計出國父紀念館
    一九四八年定居臺北,一九五二年在臺北開設建築師事務所,二十二年間完成不少知名建築物設計,其中就包括臺北「國父紀念館」、林語堂宅、臺灣大學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總理之子偷櫻桃1919年王寵惠夫人楊兆良因難產過世,王大閎未滿兩歲,交由住蘇州的外婆照顧。
  • 臺灣自駕旅行之六:來到臺北繞不過去的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
    臺北國父紀念館的換崗儀式孫中山之於大中華就像華盛頓之於美利堅一樣,是中國的國父。每年十月一日國慶節的北京天安門廣場一如既往會矗立起孫中山的巨幅畫像,他超越了政黨之爭,受到了兩岸人民共同的尊敬和愛戴。著名建築師王大閎設計的臺北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孫中山誕辰百年而建,該館1972年落成,呈正方形,是個頗具唐宋建築風格的宮殿式建築,整個建築散發著中國古典主義的大氣與威嚴。國父紀念館距離我入住的飯店僅十五分鐘的腳程。早晨獨自一人走在臺北冬春慣有的陰鬱裡,與晨練的人碰面送給彼此一臉由衷的微笑,心裡便也迅速陽光起來。
  • 看完後我們坐捷運至國父紀念館站
    坐捷運至101大樓下即可,我們大概6點到的,已經是很多人在排隊,我們趕快拿了個號,拿完號我們就去逛商場了。這裡品牌挺多的,夠大家逛得,我覺得這裡ck的衣服不貴,大家可以看看。吃完飯,我們本來是想去101上面看夜景的,但是到了售票處我們才發現排隊的人非常多,而且10點就關了,等我們再排隊上去,就沒有多少時間了,所以最後我們決定不上去了。從101出來,老婆說還想吃思慕昔,所以我們又去了永康街,吃一碗草莓味的綿綿冰,吃完我們心滿意足的返回酒店。
  • 尋紅色記憶,覓英雄足跡,聽抗美援朝老爺爺講故事
    尋紅色記憶,覓英雄足跡,聽抗美援朝老爺爺講故事 2020-11-30 18:08:55
  • 陳向東歸去來|百家故事
    很多年後,陳向東再回想起這些經歷,還是能感受到時代給予人機遇的某種珍貴。在時間的長河裡,他後來和俞敏洪交匯了,從1999年到2014年,他們在一起,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自2010年到2014年,他在新東方擔任執行總裁。陳向東一度是輿論場上的常客,作為那個中國最大教育集團的二號人物,他的名字出現在各種媒體的報導中。
  • LINK UNIQUE · 劉露:光影西東II,演繹慢時尚
    延續LINK UNIQUE 2020秋冬系列【光影西東在光影流動的秀場氛圍中,一眾模特步上天橋,伴隨著糅合了民族元素、新浪潮節奏的秀場音樂,為嘉賓們帶來了一次亦幻亦真的【東·西】光影之旅。通過剝離表象的手法和衝融藝術與生活的靈感抽取,【光影西東
  • 臺灣國父紀念館幸福爆棚濃鬱燉湯
    夾在臺北信義區與東區之間的國父紀念館周遭結合了百貨、商辦、觀光,其巷弄間的美食更是數不勝數,而這間藏在光復南路巷弄中的湯品專賣店,今天帶著網友們跟小編一起吃起來!
  • 八大山人紀念館,風景與名畫一飽眼福!
    八大山人紀念館外景 朱耷(1624年—1705年),晚明皇子,南昌人。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作啞巴。出家為僧,後還俗,又作道士,居南昌青雲譜道院,作品多署八大山人。擅畫山水、花鳥、竹木,筆墨簡括、冷峭、凝練,形象變幻多端,有時誇張脫略,如所畫魚鳥,每以「白眼向人」。
  • 跟誰學陳向東:怎樣的擔當,才配得上千載難逢的大時代?
    陳向東認為「我們很幸運」,因為自己和團隊是在做教育,只不過是通過商業的方式做教育,「但是我想,其實要想把教育真正做下去,首先一定是在商業上非常成功,但是怎麼能在商業成功的同時,又能把教育做好,我覺得這是非常拷問人的良心、拷問人的道德的事!」
  • 異者藝也—大澤人新作展盛大開幕
    開幕式現場大澤人,原名王慶祥,山東萊州人,當代表現主義藝術家。其作品既洋溢著濃烈的故國情懷,又充分體現了對西方現當代藝術重大成就的敬重,評論界認為他是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和表現主義觀念的一個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