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如懷孕後,記者採訪陳可辛:「你要當爸爸了,高不高興?」,沒想到他卻說:「啊,懷孕了?不知道啊!再說,懷孕了也不一定是我的吧。」
有一次,吳君如與閨蜜約好了一起逛街,到地方後,卻發現閨蜜並沒有來,她拿出手機想打電話但發現沒電了。
情急之下,她發現了旁邊咖啡館裡正坐著陳可辛,桌上他的手機跟自己的是同一個型號,於是,她就走過去,問陳可辛藉手機。
就這樣,兩個人相識了。
1997年,35歲的陳可辛與32歲的吳君如相戀,兩個人同居後一直在經濟上AA制,並各自住一間房,分床睡。
有一次,陳可辛拍電影,票房太差導致欠了一大筆債,吳君如拿出自己多年的存款,並賣房賣車為他籌錢,還因此接了很多戲為多賺片酬還債。
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結婚,也沒打算結婚,陳可辛並非沒向吳君如求過婚,但吳君如都認為結婚證只是形式,沒有必要,而且在香港結婚辦酒席儀式非常繁瑣,她不想折騰。
2005年,吳君如發現自己懷孕了,因為她向來都比較大大咧咧,她懷孕後沒告訴陳可辛。但當她通過媒體發現陳可辛的一番話後,她對陳可辛很生氣:"你別回來了,孩子也不是你的。「
這時的陳可辛才發現自己的一番玩笑話傷害到了吳君如,後來,為表達自己對吳君如的真心,他在第45屆金馬獎上憑藉《投名狀》獲得最佳導演後,他在臺上當眾說:」我要感謝吳君如,因為我在拍這部戲的時候,快1年我都沒有盡家裡的責任,她在家當媽媽又當爸爸......「
臺下的吳君如紅了眼眶。
陳可辛和吳君如已經在一起了23年,兩個人均鮮少傳出過緋聞,過得很幸福。
從他們的故事可以看出來,兩個人結婚不結婚跟幸福沒關係,結婚的人未必總是一地雞毛,不結婚的人也不一定會不幸福。
幾年相戀下來之後,2004年兩人終於開始同居。
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們的同居打一開始就是一輩子的計劃。
為此,吳君如還擬定了一個同居合約,經濟上實行AA制,甚至兩人的臥室也被分隔兩間,各自有門,彼此既有戀人的親密又有獨立的空間。
這種耳目一新的親密關係據說是吳君如堅持的,她不願意領證,希望將戀愛中的感覺延續下去,她對當下很多人的婚姻關係,也看得十分透徹:有些人結婚是為了維護感情,而她與陳可辛選擇不婚是因為相信感情!
雖然沒有結婚沒有領證,他們卻像真正的夫妻那樣風雨同當,幸福共享。
陳可辛事業最低谷的時候,投拍的電影票房遇冷,負債過億,是吳君如拿出自己的存款,賣掉房子與跑車,為他籌錢。但還是不夠,於是她又去重新接戲,即使是配角也沒關係,終於還清了債務。
二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二人鮮少傳出緋聞。
唯一的一次。田樸珺在自己的專欄中意有所指的寫過這樣一篇文章《我的男閨蜜:你不知道的陳可辛》。
事後,吳君如在網上以女主人的姿態霸氣回應:
不用理會什麼閨蜜或龜蜜,反正我知道他的心和財產都歸me。
在這場合作愛情的關係中,吳君如既享受伴侶的柔情蜜意,又葆有獨立、隨時出走的自由。
每當別人樂於喊她陳太的時候,她總是糾正:我不是陳太太,我是吳小姐,甚至在50歲生日會上,當陳可辛鮮花戒指、單膝求婚的時候,她的決心也未曾動搖過。
但是她深情說了這樣一句話:
「領證、辦喜酒等形式都是多餘的,這樣已經夠了……如果哪天你不愛我了,隨時可以離開。」
她無比確認要跟眼前的男人共度一生,也隨時隨地可以放他自由。
便是這份獨立,讓她並不需要從婚姻中獲取安全感,她獨立、自信又自由,是這份底氣,讓這段看似沒有保障的關係,成為最不容置疑的關係。
對於結婚,我們似乎總有一個慣例,25歲是一個分界線,男人要在這個年齡結婚安家立業,女人要在容顏未老之前把自己嫁掉。
對此,吳君如經常勸年輕人遲點結婚,甚至調皮地說她自己到40歲才放棄整個森林。
早婚、晚婚,相當大部分人視為一種人生必備項的婚姻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有些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延續,是財產的保護傘,或是兩個人組建一個社會單位,共同撫育一個孩子;
可是現實之中還是會頻繁上演,背叛、爭奪家產、喪偶性育兒的戲碼,婚姻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甚至會製造更多問題。
有句話說:「你不結婚也沒關係,但如果有可能的話,要找一個能夠互相理解的人。」
陳可辛和吳君如就是可以相互理解對方的人,表面上兩個人看似性格不同,一個大大咧咧,一個含蓄收斂,但兩個人卻相處的讓雙方都感到舒服。
錢鍾書說:「婚姻是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但,一紙婚書證明不了什麼,也無法保障一段關係的長久。
所以啊,感情好的話,並不需要用一個證書一個婚禮來證明。
結婚並不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遇到合適的人,想結就結,不想結就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