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由明代書法家祝允明用草書書寫的《酒會詩》,是三國時的嵇康所著的五言詩。
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
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
書法家的飄逸瀟灑、張力十足又頗有控制的草書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詩文的情感。
嵇康詩文中所寫的,是當時那種自然旖旎的景色,射釣玩樂的熱鬧,品酒賞樂的歡樂,但是知己阮侃卻不在身邊同賞,而感到的淡淡的憂傷。

細讀詩文,仿佛看到這樣的情景:
詩人嵇康來到詩酒會,這是一處美景如畫的地方,各種花卉芳香馥鬱,遠方高臺峙立,林木枝葉交橫,深池中魴鯉嬉戲。大家一起看射術垂釣之樂,一起讚美射釣者高超的技術。在清流綠水之間,大家飲酒歌唱,彈琴作樂,清雅的琴聲隨風蕩漾。在這樣熱鬧的情景下,一邊聽著古琴的雅樂、一邊飲酒的嵇康,心中卻想念著知己阮侃,如果此時他也在這兒就好了。
表面的熱鬧,內心的孤獨。熱鬧都是他們的,心神相通的知己不在,再熱鬧的地方內心仍是缺了些什麼。
嵇康是三國時魏末的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善於音律,其留下的「廣陵絕響」的典故被後世傳為佳話,《廣陵散》更是成為十大古琴曲之一。文學創作主要是詩歌和散文。
嵇康崇尚道家的以自然為宗,志氣高遠,形之於詩。境界清虛脫俗,情趣高邈超拔。這種風格特徵,在《酒會詩》一類抒寫高蹈遺世、棲隱山林之趣的詩歌中表現尤為明顯。
嵇康自幼聰穎,身長七尺八寸(大概1米8),容止出眾。他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尤為喜愛老莊學說,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曹氏政敵)司馬氏掌權後,隱居拒絕出仕。景元四年(263年),因受司隸校尉鍾會的構陷,而遭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是魏晉時期名士組合「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竹林七賢」生當魏晉易代之際,世途艱險,故常以隱逸放達之舉逃避不測之禍。
祝允明是明朝著名書法家,號枝山,起這個號是因為其右手有六指。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法家的代表。楷書師法趙孟、褚遂良。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酒會詩
三國魏 嵇康
樂哉苑中遊,周覽無窮已。
百卉吐芳華,崇臺邈高跱。
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
輕丸斃翔禽,纖綸出鱣鮪。
坐中發美贊,異氣同音軌。
臨川獻清酤,微歌發皓齒。
素琴揮雅操,清聲隨風起。
斯會豈不樂,恨無東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
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
前幾句描寫詩人置身於大自然中的莫大歡樂。遠離了世俗的喧囂,面對美妙的自然景色,目移神馳。「百卉」四句描寫詩人所見美景:各種花卉芳香馥鬱,遠方高臺峙立,林木枝葉交橫,深池中魴鯉嬉戲。以上四句寫遊覽之樂。
「輕丸」二字喻彈丸出手的迅疾,翔禽指飛鳥。纖綸指釣魚用的絲繩,鱣鮪泛指魚類。射釣者博得了眾人的同聲讚美。美贊,即讚美射釣魚者的水平高超。「異氣」,指眾人。人所稟之氣不同,故曰「異氣」。「同音軌」即同聲之意。即大家一起讚美。
「臨川」以下四句寫琴酒之樂。在清流綠水之間,他們飲酒歌唱,彈琴作樂,清雅的琴聲隨風蕩漾。
「斯會豈不樂」以下六句,詩意有明顯轉折。當此遊覽、酣飲之際,知己好友阮侃卻無法與自己在此歡會,這足以令人憾恨。
幽人即高士,指阮侃。東野子指阮侃,阮侃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知己好友,與詩人一樣以棲隱為高。
「守故」同守常,意謂堅持隱逸之志。
七弦指古琴,古琴有七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