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新聞辦就自然資源政策支持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自2016年以來,允許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以及省級貧困縣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在省域範圍內流轉使用。2018年以來,允許「三區三州」及其他深度貧困縣增減掛鈎節餘指標由國家統籌跨省域調劑使用。通過實施跨區域的增減掛鈎政策,統籌了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空間資源,為貧困地區提供了超過千億人民幣的「真金白銀」。
-
土地增減掛鈎是怎麼回事?對鄉村發展有什麼意義?(附案例)
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山區面積大、地塊分散、耕地後備資源開發難度大,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工礦廢棄地、空閒地、廢棄建設用地等低效用地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另一邊,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土地供需日益嚴峻,用地矛盾問題凸顯出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的作用在此時就發揮了作用。
-
我區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成果
截止目前,我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進展順利。一是完成增減掛鈎項目清查整改。我區集中力量對2008-2018年實施的增減掛鈎項目進行了清查整改。目前,全區增減掛鈎項目清查整改後的資料庫已通過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技術審查,並提交部用途管制司備案。二是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北京局對我區15個深度貧困旗縣2018年度節餘指標跨省調劑項目區督察發現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
-
我市舉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工作業務培訓
為全面提升全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提高全市增減掛鈎項目組卷、項目實施質量。12月3日上午,我市舉辦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工作業務培訓班。培訓班上,市政府副秘書長盛亞民作了動員講話,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處副處長徐雯應邀授課,市土地規劃整理中心有關負責人通報了全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工作情況。各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局譙城分局分管負責人,業務負責人,業務具辦人及全市各鄉鎮自然資源中心所負責人等140多人參加培訓。
-
廣西減掛鈎節餘指標區內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日前,廣西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交易平臺第82批節餘指標成功交易,出讓方為鳳山縣人民政府,出讓面積為210.66畝,成交價為5267萬元,出讓單價為25萬元/畝,競得方為貴港市人民政府。至12月21日,廣西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區內交易額達到101.34億元,交易金額實現連續4年穩增長。土地增減掛鈎即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增加耕地有效面積。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從工作層面看,需要整合扶貧開發、農業農村、民政、教育、住建、交通等部門資源和力量,更加重視脫貧群眾收入之外的福利改善,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補齊發展短板,優先推動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重點群體覆蓋,不斷改善低收入群體發展環境和外部條件,激活低收入群體內生動力,提高其自主發展能力。
-
「小康路上激昂前行丨宿遷的2020」系列報導之脫貧攻堅篇
在村委會的幫助下,胡笑在村裡的家具加工廠找到了工作,吃苦耐勞的他逐漸從小工成為了技術指導,不僅收入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指數也提高了。在宿遷,像胡笑一樣實現穩定脫貧的低收入戶不勝枚舉。近年來,圍繞「緩解相對貧困,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主題,宿遷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堅持突出工作重點,創新體制機制。
-
雲縣人民法院聯合掛鈎單位到茶房黃沙河村開展脫貧攻堅調研工作
民政、郵政、衛生醫療等掛鈎部分相關領導一同前往茶房黃沙河村開展脫貧攻堅調研工作。首先由鄉村幹部簡單的闡述了目前所面臨的困難,某些村民對於脫貧攻堅不積極不上心,希望掛鈎戶幹部多做工作,學校的建設需要一筆資金,也需要各位掛鈎單位給予支持。「廁所革命」的建設,已經開始實施,預計在數月內就能夠達到覆蓋率的80%,包括村史室與黨建室的建設,已經在進行中。對村中114戶進行排查,對於存在住房危險的已經排除。
-
夯實基礎 逐夢小康——張掖市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工作紀實
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是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對張掖市脫貧攻堅工作來說是一場必須打贏且要打好的硬仗。全市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專責工作組成立以來,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要求,對照職責,精準施策「把好脈」, 對症施藥「鏟窮根」,徹底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從根本上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陳錫文:土地增減掛鈎政策沒必要出臺
農村不是搞建設的地方,農村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提供農產品,二是提供生態環境產品,這才叫農村。農村的建築,是農民自身的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不斷往城裡走,所以農村人口減少,房屋也要減少。退出的宅基地可以成為耕地,也可以成為生態環境用地,這才能保障農村提供功能性的產品。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組織專題宣講3000多場次;學好一篇家訓,大力開展「曬家風·醇化家訓」活動和設立善行義舉榜,打造了和順家風長廊等一批示範點;用好一個載體,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功能,使其成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建立一支志願服務隊,全市476支志願服務隊81017名志願者,圍繞脫貧攻堅等發布各類志願服務項目1026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00多場次;建設一批「愛心脫貧超市」,通過「愛心脫貧超市」
-
扶綏縣召開土地增減掛鈎項目現場觀摩會
12月4日,崇左市扶綏縣召開土地增減掛鈎項目建設工作土地增減掛鈎工作現場觀摩會黃建輝對土地增減掛鈎項目建設、施工進度等進行詳細了解,對目前白鶴村、四新村以及雙甲施工作業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黃建輝強調,土地增減掛鈎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要深化思想認識,認真謀劃推進土地增減掛鈎項目,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充分發揮項目的綜合效益。
-
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
加快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具體操作細則,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賦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平等的市場要素地位;三是「錢」盡其效。發揮政府投入的主導和主體作用、金融資金的引導協同作用以及社會資金的參與補充作用,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專項資金轉移支付、金融信貸等政策,設立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池」,統籌用於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
-
廣東省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召開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東部地區幫助中西部地區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後,我們隨即進行了研究梳理,形成了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10項措施,在疫情衝擊的條件下,堅持做到脫貧攻堅進度不慢、要求不降、力度不減。
-
「豪華中學」引爭議 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受關注
鎮安縣於2019年5月脫貧摘帽,去年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而建設該中學投資已超7億元。輿論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發展、財政資金使用等問題的關注度較高。 輿情熱點 8月13日晚,新華社旗下微信公眾號「新華視點」發布報導《學校建漂亮點本無錯,為何這所「豪華中學」讓人困惑?》,輿情熱度開始上升。
-
中植集團掌門人解直錕:公益當先,助力脫貧攻堅
這些年來,解直錕和他領導的中植集團一直衝在公益事業的第一線,在投資建設的同時也不忘扶貧重任,投身於精準扶貧事業的規劃和工作實施中。作為中國領先的、以實體產業投資為核心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中植企業集團有責任、有義務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與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
產業扶貧故事丨「糧畫小鎮」建設,助推脫貧攻堅
在小鎮建設中提出「先富後美,不富不美,富而美」,把產業做成文化產業,附加值高的產業,產業鏈長的產業,讓產業插上文化的翅膀,美麗的翅膀。特色產業在哪,小鎮就在哪兒。在館陶,每個小鎮都有一個清晰的成長性產業。一個小鎮擁有社區的數量,取決於產業的支撐和輻射能力。像壽東村這樣一個資源匱乏、多年沒有脫貧的省級貧困村因為產業的有力支撐而發生了蝶變。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支撐我國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提高
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貧困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近年來,產業扶貧政策已覆蓋全國98%的貧困戶,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群眾基本都參與到產業扶貧中。其中,貧困勞動力在本縣內鄉村企業、扶貧車間務工的超過1300萬人,佔務工總人數近一半。
-
91科技集團:打造「鄉村工坊」 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打響了一場脫貧攻堅戰,迎來了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在地方政府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等多管齊下的精準扶貧策略扶持下,培養批扶貧人才掌握造血扶貧的「金鑰匙」,積極探索自我給養、自我發展與自我提升的脫貧新路徑。石門鄉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與雲南省昭通市接壤處,是貴州最邊遠縣的最邊遠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