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奇婷 部分圖片提供/華納兄弟電影公司
從9歲到20歲,艾瑪-沃特森是赫敏-格蘭傑;
從20歲以後, 艾瑪-沃特森成為她自己。
6月,長達11年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拍攝結束,這位好萊塢收入最高的女演員成為布朗大學的一名文科生;
她選擇走朱迪-福斯特和娜塔莉-波特曼那樣的才女明星之路。
三個月前的一天,艾瑪-沃特森走進紐約一家美髮沙龍。髮型師羅德尼-卡特勒抓起沃特森長長的馬尾,一刀剪了下去。一頭濃密的長髮散落在地。沃特森第一次在鏡子中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頭髮剪得很短,尤其是後部和兩邊,但清麗可人,讓人聯想起美國影星米亞-法羅在《魔鬼聖嬰》中的經典造型。
沃特森對自己的新髮型很滿意,甚至覺得這是她做過的「最能釋放自己的事」。她更新了自己的Facebook頭像,並在首頁寫道:「親愛的各位,幾天前剪了頭髮……感覺太奇妙了!我非常喜歡,也希望你們喜歡。」
這一剪,標誌著艾瑪-沃特森正式告別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赫敏-格蘭傑」。事實上,沃特森在16歲時便厭倦了一成不變的造型,但在過去的十一年裡,為了角色需要,她一直將一頭棕色的濃密長發保留至今。這一剪,也使沃特森完成了從小女生到小女人的蛻變。「剪了頭髮,感覺好像一下子變成了成熟女人,已經準備好承擔人生的風險了。」沃特森說。
獲得「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赫敏一角的那一年,沃特森只有九歲。現在,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在內地和北美同步上映,此時的她已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頗受時尚界青睞的少女明星。波特迷們開玩笑說,也許她也服下了大量的「複方湯劑」(小說中可以把一個人變為另一個人模樣的湯劑)。
今年六月,《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最後一部將在明年暑期上映)在英國利維斯頓片場殺青。「散夥飯」那天,當大屏幕上放起回顧性的拍攝花絮,沃特森第一個哭了出來。她與相處了十一年的好朋友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飾演哈利-波特)和魯伯特-格林特(飾演羅恩-韋斯萊)緊緊抱在一起。
「我無法控制自己傷感的情緒。我們三人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現在這一切都要結束了。」沃特森說,「我想找一種方式去紀念我的『哈利-波特』時代。我不打算用刺青之類的東西,而是準備一本相冊。劇組中的每個人都佔據其中的一頁。」
那一天,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對於那群小演員而言,也標誌著新生活的開始。
丟掉魔杖、卸下戲服的沃特森並不打算繼續演戲,而是選擇先在美國常春藤名校之一的布朗大學完成學業。她想要重新成為一個平凡人。「就像當年的朱迪-福斯特去了耶魯大學一樣,」沃特森說,「我也想暫時先把髮型和化妝都拋在腦後。」
一頭利落短髮的艾瑪·沃特森正式告別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赫敏·格蘭傑」與赫敏-格蘭傑一起長大
在JK-羅琳的最後一本書《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結尾,哈利和他昔日的夥伴羅恩與赫敏都已長大成人。在前幾部中就已經互生情愫的羅恩與赫敏,也終於一吻定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這個親吻的鏡頭,沃特森和魯伯特-格林特總共拍了六次。「一個角度拍了四次,另一個角度拍了兩次。」沃特森說,「在感情上,我比赫敏更成熟,有時候我必須讓自己的年齡倒退幾年來表演。因為在這之前,赫敏從來沒有交過男朋友,也從來沒有被男孩親吻過。」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最後三部由英國導演大衛-耶茨執導。在沃特森看來,耶茨對赫敏的詮釋無疑是系列中最真實、最出彩的,他很好地捕捉到赫敏作為一名少女內心的陰暗和微妙情緒。她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聰明驕傲、稚氣未脫的小赫敏了。
1999年,得知JK-羅琳的《哈利-波特》暢銷書系列要改編成電影,並將在全英國範圍內甄選男女主角時,沃特森正看到第三本《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確切地說,是父親克裡斯-沃特森每天臥在她床頭,或在長途旅行中為打發無聊時,一字一句念給她聽的。
從第一次試鏡起,沃特森就知道赫敏這個角色非她莫屬,「赫敏和我太像了,我都不忍心看到別人扮演她」。沃特森至今還很感激父親當時對她默默的支持:「有一個星期天,爸爸燒了一隻烤雞。他拆下雞胸肉,把Y字形的『如願骨』給我。我對它許了個願,希望自己能如願得到這個角色。直到現在,我還把這根骨頭保存在自己的首飾盒裡。」
事實證明,沃特森的自信是正確的——就像赫敏永遠知道自己是對的一樣。九歲的沃特森從數以千計的候選者中脫穎而出,在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表演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她身上具有赫敏-格蘭傑這個角色的靈魂與精髓。」當導演克裡斯-哥倫布第一次看到沃特森、雷德克裡夫和格林特共同出現在鏡頭前時,「那種組合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給人一種電流通過全身的感覺,真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首映式之前,哥倫布給所有演員都放了假。附近的鄰居在路上遇到沃特森,總會多打量幾眼這個小姑娘。學校裡的同學更是一窩蜂地圍向她,「拍電影好玩嗎?」「你學會魔法了嗎?」「你騎著掃帚飛了嗎?」……「我怎麼可能回答那麼多問題!我真應該在片場每天記日記,然後拿給大家看。」沃特森說。
繼前兩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之後,又有三位導演接過了哥倫布的接力棒。沃特森說,可以明顯感受到,每個導演鏡頭下的赫敏-格蘭傑都是不同的。在墨西哥人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聰明伶俐的赫敏依然像往常那樣引人注目,但同時她也變得更堅強。電影最後,哈利和羅恩更是在赫敏的幫助下,用一個「時間轉換器」拯救了「小天狼星」布萊克。「前兩部裡,赫敏好學、自信,但有點跋扈,像個小大人。到了第三部,赫敏身上多了一種女性力量,這和我十幾歲時的性格非常相似。」沃特森說道。
而導演邁克-紐厄爾在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則展現出正值豆蔻年華的赫敏脆弱、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一面。這時的赫敏與羅恩已經互相萌發了隱約的感情,但兩人見了面還是冤家對頭的樣子。在霍格沃茨學院舉辦的舞會上,羅恩因為赫敏的舞伴而爭風吃醋,與她大吵了一架。
「紐厄爾拍過《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因此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拿捏得很好。」沃特森說道,「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才真正學會了如何去演繹赫敏這個角色,而不僅僅是念臺詞。我對角色的理解更深入了。」這也是沃特森第一次享受到表演本身帶給她的樂趣。每每聽到紐厄爾導演對她說「幹得漂亮,親愛的艾瑪」時,她心裡總是美滋滋的。
沃特森就這樣在片場度過了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童年,但漫長的拍戲生涯並不像外人想的那麼輕鬆有趣。他們一天工作12個小時,每天六點半就必須到片場準備,年年如此。拍戲之餘,為了保證學業不受影響,沃特森每天還要花三個小時接受輔導和補課,並抓緊任何空隙時間複習功課,甚至包括在弄髮型的時候。「天知道這麼多年我在片場共呆了多少個小時,」沃特森說,「不過我的司機奈傑爾好像計算過,最後一部電影拍完,他開車累計的距離,大約能繞地球兩圈。」
9歲的沃特森在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表演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在2004年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沃特森飾演的赫敏變得更堅強去年,艾瑪·沃特森超越卡梅隆·迪亞茲、安吉利亞·朱莉等老牌女星,成為好萊塢收入最高的女演員(責任編輯:史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