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茶友交流的茶品,一款長了「金花」的陳年茶柱,普洱茶很難遇到長「金花」的,一般黑茶才容易出「金花」,黑茶裡的茯磚還專門有個「發花」技術。但我也曾經遇到過,那是一款公斤熟磚,因為趕著交貨,出廠沒有乾燥透,又在鄭州這樣偏乾燥的地區長年存儲,以至於多年後茶磚內部長出了「金花」(冠突散囊菌),氣息自然,沒有異雜味,喝著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百度搜索和我遇到的情況相似。
生茶茶柱出「金花」,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嘗嘗看(冠突散囊菌和黴菌是兩回事,味道也截然不同)
取茶樣約7克,110ml白瓷蓋碗,桶裝水,不使用過濾網,保持95度以上沸水,快速洗茶一次,溼醒兩分鐘,然後前幾泡以每泡約10—15秒的速度緩注緩出,中後段依滋味呈現適當延時衝泡,尾段沸水悶泡。
洗茶,木質糖香,葉底木質香,略有類似潮溼木頭的潮悶氣息,沒有明顯黴變氣味,掛杯糖香;
衝泡,木質香高揚,木質香與糖香的複合香型,入口醇甜,香氣已經融入茶湯中,能明顯感覺到茶湯中的潮溼木頭氣息,香氣愉悅感不足,茶湯木質糖甜,湯略顯寡淡,飲後有淡淡回甘,澀感輕微,兩頰、舌面有收斂感,隨之有生津感,喉部回甜,隨衝泡,微苦,微澀,苦感有輕微滯留,化開速度慢,咀嚼茶湯,茶湯中潮溼木頭氣息愈發濃重,苦感於舌根有留存累積,喉部不爽利,有輕微「粘」感,喉韻不舒爽,陳年茶品的氣感滲透力明顯。整體愉悅感缺失。
三泡後,喉部有發乾,刺癢,身體有輕微不適感,心慌,胸口悶堵,停止品飲,重悶一泡,潮悶氣息濃重,微苦,有叮舌感,停止衝泡。
通過品飲感受可以判斷此款茶品的「金花」並非正常情況下自然產生的可以品飲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就是黴變的茶品!
估計應該是發黴後又經過烘乾,導致黴變氣息降低!
此款茶品已經不具備品飲價值,飲之有害無益,可以放棄了!
很多人買茶喜歡聽故事,被人牽引著品感走,其實相信自己身體的本能反應才是正確的,好茶,給身體帶來的感受也必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