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羊城晚報記者 曾敏妍
風水輪流轉,潮流也是這樣周而復始的。這一兩年勁吹復古風,粗框眼鏡成為潮人們的至愛,上年還是黑膠材質,今年轉興竹、木、皮革等天然材質手造眼鏡,讓翻新粗框潮與舊派的有所不同,而且它憑經典的粗框簡單、天然材質、手工製造這三點,難得地可以同時俘獲老中青潮人的芳心。令人興奮的是,這些潮物不再需要跑到香港或者日本才能買到,在廣州的港資商場裡也能找到了,而且部分價格還相當親民。
日本帶動手造眼鏡潮
話說,在手造眼鏡方面日本工匠頗有造詣,不少「日本眼鏡職人」出品的眼鏡特別受歡迎。所謂「日本眼鏡職人」,就是以個體戶形式經營,所有工序都以人手製作的眼鏡製作人。由於手工製造,這類眼鏡都是「限量」生產的。
最先被現代企業挖掘推廣的,要數山本泰八郎。生於1942年的泰八郎出生的地方是福井縣鯖江市,這個地方最有名的就是眼鏡工業,現在差不多所有出名的眼鏡職人都在這裡設立自家工房。泰八郎從19歲開始學習人手造框,1964年正式自立門戶,一做就做了40多年。1986年獲金子眼鏡株式會社(Kaneko Optical)賞識,邀請他加盟,並正式推出「泰八郎謹制」。他堅持制框採用賽璐珞(celluloid)———它能夠在水的沸點溫度下模塑成形,在較低的溫度下被切割、鑽孔或鋸開,每個細節都會親手製造,月產200副左右已經是他的極限。
之後,小竹長兵衛、白山眼鏡、角矢甚治郎、佐佐木輿市等手工眼鏡工匠也名氣漸長,帶動眼鏡框業中的手造風潮。現在,連Gucci、馬天奴等知名品牌也順勢推出木質、皮質或者仿木眼鏡。
手造眼鏡夠親民
最近進入廣州市場的手造眼鏡,日本品牌主要是仁川藤井的出品。Novo百貨Vas Gallery眼鏡專櫃銷售人員林小姐介紹,款型依然是以粗框眼鏡為基礎,鏡框用板材製造,真正手造、採用竹木材質的只有眼鏡腳部分,並且刻有「仁川藤井 手造」字樣。手造眼鏡不一定全手工製作,含有手造部分的也屬於手造眼鏡。例如仁川藤井中有仿木質的眼鏡,以人手上色的,仿真度更高;Gucci的經典系列竹節眼鏡,眼鏡腳上有竹子節;馬天奴眼鏡腳則採用它皮具的經典花紋皮革來包裹,這些都是手工製作的。
日本手造眼鏡受熱捧,價格相對親民也是原因之一。大牌品牌推出的手造眼鏡,動輒上千元,像仁川藤井的手造眼鏡價格在400~1000元不等。當然,因為手工製作,無法像工廠那樣大規模生產,流通市面的款式和數量都不會太多,而且價格還在不斷上浮。
沉穩,也可以悶騷
手造眼鏡備受潮人熱捧,而且好像沒有年齡界限,才子宅男型的方大同、懶散痞子型的李燦森或者的成熟穩重型的香港長實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等人都是它的捧場客。
為什麼它能「通殺」不同年齡層的潮人?去專櫃試戴和觀賞後,記者發現經典款不外乎是黑框和玳瑁花樣的鏡框,配襯竹木原色或者仿木眼鏡腳,簡潔線條有設計感,色彩比較沉穩,但框內又是另一種感覺———黑框眼鏡內層是棕色字母花紋的板材,做舊效果正中潮人喜好;玳瑁鏡框在暗處看,純色中帶有亮色,光亮處看到的是淺棕玳瑁色,白天黑夜兩種效果。而且最大亮點在於眼鏡腳,半露在臉側,半藏於發間,若隱若現。這樣既可以沉穩,也可以悶騷一把。
試戴眼鏡時,記者覺得眼鏡腳雖然調節度不如普通眼鏡大,不過佩戴得貼合舒服。據專櫃銷售員林小姐介紹,手造眼鏡尺碼不如普通眼鏡多,大概只分大、中、小碼,具體還要根據不同人的臉型來選。竹木質地的眼鏡腳是根據人的面部線條來設計打造的,只要是適合碼數,戴上去眼鏡腳自然會帖服,不需要特別調教。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