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事事休

2022-01-30 詩詞歌賦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譯文
惱人的風雨停歇了,枝頭的花朵落盡了,只有沾花的塵土猶自散發出微微的香氣。抬頭看看,日已高,卻仍無心梳洗打扮。春去夏來,花開花謝,亙古如斯,唯有傷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腸百結,一想到這些,還沒有開口我就淚如雨下。
聽人說雙溪的春色還不錯,那我就去那裡劃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擔心啊,雙溪那葉單薄的小船,怕是載不動我內心沉重的憂愁啊!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賞析

  歷來寫愁之作頗多:或直抒胸臆,「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詩·邶風·泉水》);或巧用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於景,「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晏殊《蝶戀花》);……這些都饒有趣味,各具特色。李清照的《武林春》,同樣寫愁,卻能自鑄新辭,以其委婉纖曲的藝術手法,巧妙地表達了深沉複雜的內心感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從而成為後人盛傳的抒愁佳篇。

  此詞作於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當時北國淪陷,丈夫亡故,詞人隻身流寓浙江金華。這首詞表達的就是這種國破家亡的滿腔憂愁。詞雖僅在末尾出現一個「愁」字,而「愁」實在是貫穿全篇的主題線索。整首詞寫得極其含蓄委婉,又起伏變化,於「短幅中藏無數曲折」(黃了翁《蓼園詞話》),充分體現了婉約詞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意不過風吹落花而已,然仔細想來,「風住」,則在此之前曾是風狂雨驟之時,詞人定被風雨鎖在室內,其憂悶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時為下文「也擬泛輕舟」作伏筆)。「塵香」,則天已轉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對美好景物遭受摧殘的惋惜之情。「花已盡」既補說「塵香」的原因,又將「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頓挫有致。「日晚倦梳頭」,日高方起,又無心情梳發。這看似違背常理的細節描寫,正好寫出了作者在國痛家恨的環境壓力下那種不待明言,難以排遣的悽慘內心。環顧四周,丈夫遺物猶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國故鄉;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來概括。這一切真不知從何說起,正想要說,眼淚早已撲籟而下,「欲語淚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噴湧而來,可謂「腸一日而九回」,悽婉動人。詞至此收縮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暫告段落。

  「聞說雙溪春尚好」,語氣陡然而轉,詞人剛剛還在流淚,現在卻「也擬泛輕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悅,心波疊起。然「聞說」,只從傍人處聽說而已,可見自己整日獨處,無以為歡;照應了上片「風住」「日晚」兩句。「尚」、「也擬」,說明詞人萌動了遊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緒又轉:「只恐」雙溪舟小,載不動那麼多愁苦。那麼只有閉門負憂,獨自銷魂了。上文「欲語淚先流」一句至此便點出緣由。總起來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說小小春遊,不足以慰藉詞人天大之愁。然作者卻善於通過「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詞,吞吐盤旋,翻騰挪轉,「一轉一深,一深一妙」(劉熙載《藝概》),把自己在特殊環境下頃刻間的微妙複雜的心理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情意婉絕,迴腸盪氣。

  最後兩句是廣為傳誦的名句。「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會,難以捉摸。如今作者卻意想天開地將它裝上小船,給人一種具體可觸的立體感;而且還怕愁太重,小船載不動,則愁又顯得有重量了;再聯繫前句的「輕」字,似乎還可看到這小船在重愁堆擠下被慢慢壓向水面之狀,從而獲得了一種動態感。其化虛為實,語意新奇,想像驚人,實在是描摹愁思的絕妙好辭。李清照是極擅長寫愁的。除本詞將愁寫成有形體、重量、動態外,她還在其它詞裡將愁寫得有長度:「如今更添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有濃度:「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滿庭芳》)等等。這些都形象傳神,韻味幽深。

  《武陵春》一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兵荒馬亂中人們共有的離恨別緒。李清照將時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進了自己有限的藝術境界裡,從而使本詞具有了典型性。因此這首詞不僅獲得了藝術審美價值,而且也贏得了社會審美意義。(江林昌)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我前面說為什麼怕講李清照、捨不得講李清照,不是不願意講那些美好的如「卻道海棠依舊」、「卻是綠肥紅瘦」,如「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詞雖然文辭中交待的是說不盡的春愁與秋愁,但其實它的背後是相思、是相愛,是美好、美麗而幸福的愛情。
  • 讀解千古第一才女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今天我們聊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大概意思就是,當年的風景依舊,當年的人卻已面目全非,什麼事情都沒有必要再提了。當我們,心中感慨萬千,未先開口已淚流滿面。和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武陵春·春晚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⑷「物是人非」,事物依舊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國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宋賀鑄《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鸞腸易斷,寶勒空回。」⑸「淚先」,《彤管遺編》、《彤管摘奇》作「淚珠」,沈際飛《本草堂詩餘》註:「一作珠,誤」。《崇禎歷城縣誌》作「欲淚先流」,誤刪「語」字。⑹「聞說」,清葉申薌輯《天籟軒詞選》作「聞道」。
  • 《大魚海棠》遇上雙笙的《故夢》昏黃燭火輕搖晃,物是人非事事休
    當《大魚海棠》遇上雙笙的《故夢》,再回頭看《大魚海棠》,當真是有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覺,當初聽《故夢》時就有感覺,這是以一個年輕女子的眼光去回憶,那不是《大魚海棠》中的椿嗎。從最開始的目送椿前往人間界,到後來陪伴著椿,保護鯤,為了椿出賣自己的生命,保送椿去到人間界。湫的質問之言仿佛就在耳邊,等到《大魚海棠》落幕,我才發現,每一幕都跟《故夢》中的歌詞相應。
  • 六首催淚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的眼淚,是國破家亡後的物是人非《武陵春》宋代: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的前半生,少女時無憂,出嫁後,琴瑟和諧,然而,靖康之難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12句悲情詩詞,哪一句讓你落淚?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事物還是當年的事物,人卻早已不見,一想到這些,還沒有開口我就淚如雨下。李清照在國破、家亡、夫死後,對照以前無憂的生活,也只有雙淚低垂了吧!這世界上有一種悲傷,叫物是人非。10.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天乩之白蛇傳說》小青再次見法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他們回不去了,忘了前塵,斷了歸途。一個人停在原地泣不成聲,留給她的是孤寂的背影,還有一人作壁上觀,永遠是一個「局外人」,卻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你與其苦苦追在他身後,倒不如與我一起遊戲人間。」
  • 《宮》尹恩惠、朱智勳:物是人非事事休
    兩人都是極其出色的藝人,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不得不感嘆物是人非。
  • 物是人非的傷感句子 感嘆物是人非的句子
    只怕,再一次重逢時,已是物是人非……3、很多事都被慢慢拆下來拼湊在心裡 然後物是人非、4、不是每段青蔥歲月裡感人至深的愛情哪怕經歷物是人非後也終會獲得圓滿,遺憾才是青春的主旋律!5、我揉了揉雙眼,眼前什麼也沒有。只有那隻鳥兒和伏在窗簷沉默的我。一切都結束了。我無法看到的彼岸那頭,你和風景已讓我漸次陌生。流年往事,物是人非。
  • 阿紅誦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作者:牟洪營【染香時光•1043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作者 | 牟洪營 朗誦 | 阿紅歲月蹉跎,韶華傾負,伊人幽幽情愁幾許。今夕回首,寄君一曲。剪影依舊,愛恨重溫。一簾塵煙,蒙蒙心弦,淺扣一闋故事。千種風情,凝重在欲說還休間,紅塵紫陌,情的悸動又輪迴了誰的心聲……。
  • 別太在意,人走茶涼,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時光飛逝,飄走無數時光;歲月流逝,細數無數春秋。別總是念叨來日方長,其實這世上回首之間的都是人走茶涼。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溼春衫袖
    然而思念阻止不了物是人非,我和你的故事,有一個並不完美的句點!臨水而居的人,容易感慨時間無情的流逝,那些奔流的江水,還是和從前一樣去而不返,木質的棧道上,行走著許多陌生人,熟悉我的是欄杆,是瞳孔深處的不歸人!
  • 喜「柿」連連,事事如意.
    柿滿枝頭喜柿連連秋去冬來萬物休,也許是那份甜美讓人相信,生活一定可以是甜的,就算凡事並不能事事順遂」、「事事安順」、「事事平安」等。在舊時婚俗中,柿也是必備的祥果之一,表示婚後「事事如意」。匠人精心製作手頭用品如茶壺、如意及其他巧小的日用品,都想把這份吉祥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