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汗國,除了熟知的噶爾丹外,其實還有強人

2020-12-18 深更讀史

明清交替之際,在西北出現了一個準噶爾汗國,不過當時誰也顧不上這裡。然而等到清朝入主中原後,準噶爾汗國也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實力不容小覷。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準噶爾的噶爾丹,他是這個政權的首領。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準噶爾汗國實力越發強勁,積極向外擴張,稱雄西域外,還大有統一蒙古之勢。這讓大清比較鬱悶,在籠絡不成後,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徵,才把噶爾丹徹底擊敗。

康熙的心腹大患死了,但是準噶爾並沒有被消滅,反而又有很角色,尤其是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是準噶爾汗國的鼎盛階段,號稱擁有三十萬大軍,數次擊敗清朝軍隊。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做了大汗,其實他本來曾經就有機會的,畢竟他的父親僧格曾經是準噶爾的首領,不過他父親死後,作為長子的策妄阿拉布坦並沒有繼位,反而是他的叔叔噶爾丹做了大汗,並一步步讓康熙非常頭疼。

策妄阿拉布坦不笨,他也知道被康熙打得狼狽不堪的準噶爾已經沒有能力再戰了,所以他向康熙表示臣服,雙方迎來了暫時的和平局面。

可是稍微有點起色的準噶爾汗國並沒有老實,反而將目光放在了西邊也就是哈薩克,愣是打得哈薩克分裂了,還臣服於準噶爾。

這還不算,面對強勢的俄國,策妄阿拉布坦並沒有屈服,反而打得俄國在中亞的擴張一度停滯了。並且策妄阿拉布坦還從俄軍裡面拉攏了一些炮兵方面的人才,為自己的汗國生產大炮。

不過再次強盛的準噶爾汗國又一次和大清矛盾激化,並且刀兵相向。不過雙方也是互有勝負,在雍正繼位後,雙方議和了,劃分了邊界,並商定互相貿易。

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猝死,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承汗位。噶爾丹策零統治準噶爾雖然只有十八年的時間,但他確實是一位優秀的首領。

本雍正希望利用噶爾丹策零剛剛繼位,內部不穩的機會,永絕後患。為了完成此計劃,他特地派出了開國功臣費英東的曾孫吏部尚書傅爾丹靖邊大將軍,率五萬精銳出兵徵伐,同時他任命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從西路出師助戰,沒想到準備如此充分的清軍卻遭遇了有史以來的最嚴重的一次大敗。

噶爾丹策零,比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噶爾丹」多了「策零」兩個字,人稱「小噶爾丹」。不過,這位在開疆拓土方面,可比他的父親策妄阿喇布坦和叔祖噶爾丹都厲害得多,曾經讓雍正、乾隆兩代清朝皇帝坐臥不安。

客觀地說準噶爾汗國經過噶爾丹等人的經營,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遊牧政權。

和大清的康熙雍正乾隆一樣,準噶爾也恰好也是噶爾丹以及策妄阿拉布坦父子倆,雖然雙方並沒有可比性,但不得不說,準噶爾這三位大汗,對大清是個巨大的威脅。

不過隨著噶爾丹策零去世,準噶爾再次陷入了內亂,正所謂堡壘永遠是從內部攻破的,之後的接班人陷入了奪權爭鬥,讓乾隆抓住了機會,徹底平定了準噶爾汗國,將整個新疆納入了大清的版圖。

相關焦點

  • 夢回3000年,穿越戰火,看盡硝煙中的準噶爾汗國
    在書中的第一部分,陳舜臣先生以魏源的《聖武記.乾隆蕩平準部記》為引,講述了曾經馳騁西域的準噶爾汗國因何覆滅,準噶爾汗國的一國之君究竟做了怎樣錯誤的決定,大清又為何要對他們實行恐怖的血洗政策。此時的準噶爾,在同室操戈之下早已土崩瓦解,清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掌控了主權。準噶爾部落的滅亡是內憂外患之下的土崩瓦解,內部家庭人員之間的勾心鬥角,權力角逐,讓曾經馳騁西域的準噶爾部落瞬間滅亡,在清軍的血洗之下,幾乎傷亡殆盡。在書中,作者向我們傳遞了以下三個觀點,正是這三點徹底導致了準噶爾汗國的覆滅。
  • 準噶爾汗國戰爭,葛爾丹是被他們坑死的!
    在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中喇嘛扮演著關鍵角色,它的一系列戰爭決策都是喇嘛驅動的。喇嘛有時候很靈,有時候也很坑,葛爾丹就被他們坑得很慘,葛爾丹敗亡後策妄阿拉布坦卻依舊尊重喇嘛,讓喇嘛充當自己戰爭決策依據。這首先是因為喇嘛們會給自己的決策打補丁,準噶爾士兵不管戰果如何都信奉他們。
  • 清朝三代君主,為什麼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真的就那麼懷恨嗎?
    事實上,這場滅國之戰,多少與《康熙王朝》的熱播有關。事實上,康熙帝出兵準噶爾,只是挫敗了準噶爾東侵喀爾喀蒙古的企圖,並沒有徹底摧毀它的基本盤,也就是說,康熙帝對準噶爾的用兵,是康熙帝和噶爾丹汗時期的準噶爾汗國的對決,遠遠不像一戰滅國那樣簡單。其原因與清初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地理力量結構分布有關。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尋找準噶爾
    位於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準噶爾汗國都城遺址,雖然遙遠,但卻是我的起點,踏進「四衛拉特之廟」,零亂的磚瓦上方還迷散著歷史的氣流,無不讓人心生小心 與敬畏,好像踩上去的腳步重了,嘻嘻哈哈的聲音大了,就會喚醒安睡的故事。其實他們出發已經好久好久,再沒有跨馬回歸原點。除了我的內心感慨以及耳邊風吹的悸動,其實再無任何迴響過來。
  • 清朝平定準噶爾後,大小和卓誤判形勢,崛起的軍隊被清朝消滅
    清晰準確的對抗圖阿布薩那投靠清朝,讓清政府掌握了準噶爾汗國的實際情況。乾隆皇帝大喜,曾經與清朝對峙戰爭近七十年的準噶爾汗國極有可能滅亡在自己手中,上天的恩賜,果斷出兵準噶爾汗國。清軍同意與哈薩克汗國的軍隊同時進攻準噶爾汗國的達瓦孜汗,本來就勢單力薄的達瓦孜汗很快在兩軍夾擊下潰散,達瓦孜汗被對手俘虜,交給了清軍。
  • 什麼是中亞浩罕國?
    當時與烏茲別克人相鄰的準噶爾蒙古汗國,正在被東方的大清帝國打得節節敗退。準噶爾汗國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只得向西奪取哈薩克人和烏茲別克人的地盤。《清平準噶爾回部得勝圖》在18世紀的頭二十年,噶爾丹策零率領準噶爾騎兵,以及包括中亞的吉爾吉斯騎兵等各族僕從軍,屢屢西侵哈薩克汗國和布哈拉汗國,奪取了塔什幹地區。
  • 蒙古往事:成吉思汗子孫不敵也先的子孫!喀爾喀蒙古被逼投奔清朝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了喀爾喀蒙古內部的愛恨情仇,重點講述了土謝圖汗與噶爾丹之間的仇恨起源,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準噶爾汗國與喀爾喀蒙古之間的戰爭經過。戰爭開始前的勢力分布圖戰爭開始公元1688年春,準噶爾汗國大汗——噶爾丹以土謝圖汗殺害自己親弟弟和使節團的名義發起復仇之戰
  • 從匈奴到準噶爾,草原帝國曆時二千年的傳奇
    (三)丁零 丁零又稱高車、鐵勒,鐵勒一部突厥建立突厥汗國,攻滅了源出鮮卑的柔然汗國,後在隋王朝打擊下分裂為東、西突厥汗國。後均被唐王朝徵服。乞顏部首領鐵木真,作為北方胡族千年一出的蓋世英雄,建立了影響力空前絕後的蒙古帝國,令人類史的十三世紀,成為「蒙古徵服世紀」,之後,陸續分裂為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和大元帝國。
  • 清朝邀沙皇俄國一起對抗準噶爾,俄羅斯電影《託博爾》想表達啥?
    編者按:最近幾年,原本屬於比較冷門的準噶爾題材電影,不知道為何突然火了起來。不僅作為當年準噶爾的老仇家後代的哈薩克斯坦,時不時的在自家電影中怒黑準噶爾人,就在去年,俄羅斯也上映了一部與準噶爾有關的電影——《託博爾》。
  • 最早的原住民其實是他們......
    這個阿史那稀裡糊塗的控制了鐵勒,結果反而被「鐵勒化」了,說了鐵勒的語言,這個部族越來越強大——最後由於生活在被自己稱為「突厥」的阿爾泰山,隨著部族的強大,他們建立了「突厥汗國」。其中「鐵勒」分成好多小部落,最大的三個就是——回紇(維吾爾),葛邏祿,薛延陀逐漸強大的突厥汗國開始派鐵勒的葛邏祿部西徵,很快開始佔領已經無主的中亞諸國,向西一直達到高加索山,向東到達中國大興安嶺,建立了極大的突厥汗國。
  •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大蒙古帝國」,現在哪個國家還存在?
    雖說忽必烈取得了勝利,但其實他的大汗稱號是自封的,因為絕大多數的蒙古貴族並不承認忽必烈的合法性。要知道阿里不哥的大汗之位是由蒙古貴族們組成的庫裡勒臺大會推舉出來的,因此忽必烈屬於「篡位」,即使他打贏了阿里不哥也無法獲其他蒙古貴族的承認,最終也導致了蒙古帝國走向了分裂。
  • 【阿啟泰】克裡米亞汗國世系
    又譯克裡木汗國。13世紀30年代,蒙古人徵服了克裡木半島和黑海北岸草原地帶的阿蘭人(亞速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等當地居民。13、14世紀之交,金帳汗國在索爾哈特(即舊克裡木)設置總督管轄區。1443年,哈吉-格萊(1443~1466在位)在當地蒙古封建主的支持下,脫離金帳汗國,建立了獨立的汗國,定都巴赫奇薩賴 。1475年土耳其人入侵,1478年淪為土耳其的藩屬。
  • 從伊朗國家博物館藏元青花看元代與伊爾汗國的聯繫
    公元1304年元成宗鐵穆耳設立「大都等路打捕鷹房諸色人匠都總管府」[7],作為伊利汗國在大都(即今天的北京)的代表機構,後來元朝政府精簡機構,但照顧到伊利汗國「遠鎮一隅」,因此這個都總管府一直「存而不廢」。  第三,伊利汗國與元朝政府之間的往來極為頻繁。公元1284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丞相孛羅出使伊利汗國,伊利汗阿魯渾由於喜愛孛羅的淵博學識,就把他留在了伊利汗國。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後蒙古在西域先後建立了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 1235年,成吉思汗孫子拔都率軍西徵,史稱「長子西徵」,此次西徵擊敗欽察羅斯,勢力遠達多瑙河流域,佔領東歐地區,震驚歐洲。西徵結束後,蒙古建立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 1252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發動第三次西徵,此次西徵攻陷了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地,後建立伊兒汗國。
  • 成吉思汗的原配:被人擄走,長子不是丈夫親生,但創立了欽察汗國
    大蒙古帝國的創立者成吉思汗鐵木真也不例外,這位傳奇的帝王,背後站著一個偉大而傳奇的女人。成吉思汗子女很多,女人也很多,但最為傳奇的,還是他的原配妻子——弘吉剌·孛兒帖。弘吉剌·孛兒帖生於1161年,比成吉思汗大一歲,兩人在成吉思汗9歲那年相識,也在那一年訂了親,有了婚約。
  • 成吉思汗如何激勵士氣?除了用一桶渾濁的河水,還有一段祝酒詞
    面對強大的克烈部,成吉思汗一路撤退,從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中,退到了董哥澤(今貝爾加湖東面)。可王汗的兒子桑昆並不想放過殲滅成吉思汗的機會,就在其追殺到董哥澤之前,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被王汗軟禁後,用計騙過王汗,得以回到成吉思汗身邊,並帶來了桑昆前來追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