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講者微刊,輕鬆聽遍世界著名博物館
以爐火純青的繪畫技術將人的手畫得有骨有肉有溫度的達文西,是極為擅長用手勢來展現人物心理活動,表達自己創作想法的。
施洗者聖約翰:《聖經》中的人物
在《聖經》中,約翰是耶穌的表兄,在耶穌開始傳福音之前,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禮,並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人物降生,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基礎。當他奉上帝之命,為耶穌施以洗禮,天空豁然開朗,有一隻鴿子狀的聖靈顯現於被開啟的天空中,從此約翰緊隨耶穌布道。
《施洗者聖約翰》中的神秘手勢,數百年來被認為是達文西作品中最難解讀的一個手勢!
這種帶有指向性的手勢本身,具有強烈的主觀引導作用以及暗示意味。仿佛做此手勢的畫中人,從與之渾然一體的構圖和故事情節中跳脫出來,向觀眾暗示指尖上方別有洞天。畫外的觀眾,瞬間成為了畫作故事的參與者,想對這手勢所蘊含的深意一探究竟!
作為達文西藝術創作中的「常客」,聖約翰以不同形象出現在作品中:《巖間聖母》《聖母子、聖安妮與施洗約翰》中天真爛漫的嬰兒形象、《最後的晚餐》中貌似女性的形象(有學者稱,此人不是聖約翰而是耶穌的妻子),等等。
而晚年的達文西完全違反了世俗觀念,突破了苦修殉道的聖徒形象,創作出如此柔美、雌雄莫辨的聖約翰形象,是出於什麼想法?這指向神秘領域的手勢究竟蘊含著什麼深意呢?
這個在達文西作品中多次出現的手勢(與宗教或人文主義有關的古典藝術作品中也經常出現類似的手勢),依託於不同的繪畫主題,展現不同的深意。《最後的晚餐》中門徒食指指天,似乎在對天發誓「沒有人出賣主」/「我可沒有出賣主啊」;《聖母子、聖安妮與施洗約翰》中聖安妮向天一指,仿佛在說「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而《施洗者聖約翰》中手勢的神秘性就在於,這幅作品的人物被置於黑暗中,宛若約翰站在黑暗的人間被一束光照亮,背景的黑暗掩埋了為手勢註解的線索。沒有任何故事背景,只有,一個人,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快要被黑暗吞噬的(或是隱藏在黑暗中的)十字架,這就是整個「故事」!(藏於羅浮宮的原作,十字架部分是極其不明顯的,而大部分印刷品都將十字架變得明朗了)
要想從畫作中得知這個手勢到底蘊藏著什麼深意,我們只能將焦點聚在達文西所描繪的聖約翰身上。上身赤裸的約翰,整個身體沒入黑暗中。光,好似專為呈現他狡黠的微笑與神秘的手勢而存在。如此柔和甚至嫵媚的施洗約翰,仿佛充滿了世俗的欲望以及愛與被愛的渴望。他指向天空的手勢,還會是達文西早期畫作中所表達的「神的旨意」或「上天的安排」嗎?
一些學者認為,施洗約翰在茫茫黑暗之中手指天國,揭示了畫家此時內心的苦悶與彷徨。真的是這樣嗎?達文西為什麼要苦悶、彷徨呢?
如果單純從畫作中無法找出答案,我們可以看看創作這幅畫時達文西正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
據稱達文西晚年對性別的跨越極感興趣。他除了在《施洗者聖約翰》中將男女形象融為一體外,在《肉身天使》中更顯露出了他對世俗性別觀念的背叛。在《肉身天使》手稿中,將女性的乳房與男性勃起的陽具置於同一畫面,而人物的姿態也與同一時期創作的《施洗者聖約翰》有異曲同工之妙。
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希爾瓦諾•文塞蒂(Silvano Vinceti)曾說:「對於達·文西而言,最完美的人應當是男人與女人的結合體。」達文西的這種思想可能來源於古希臘的柏拉圖。在柏拉圖的《饗宴篇》中有這樣的描述「最完美的人類,兼具兩性,後來被懲罰,劈成了兩半,每一半都是殘缺的,每一半都在尋找另一半,但常常找錯,再也復原不了『完美』」。
關於這個神秘的手勢蘊藏著什麼深意,似乎有了答案!達文西仿佛在用繪畫顛覆宗教的傳統隱喻,以此表達自己對人、性、神的認識。這個手勢好像在發問,充滿了對宗教的質疑。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萬個觀賞者就有一萬個《施洗者聖約翰》,一萬種對神秘手勢的解讀。在藝術鑑賞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更沒有唯一的答案。
對於這個神秘手勢,你有什麼樣的見解呢?可以在文末留言!
(圖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