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死後,小鳳仙的結局有多慘?嫁給鍋爐工,在老年痴呆中去世

2021-01-10 騰訊網

蔡鍔將軍一生為國,最終英年早逝,實在讓人惋惜,而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他與小鳳仙兩人的愛情也讓人很是感慨,蔡鍔死後,小鳳仙的結局有多慘?嫁給鍋爐工,在老年痴呆中去世。

說起蔡鍔與小鳳仙相識的原因,還是多虧了袁世凱,當時袁世凱為了避免蔡鍔在雲南反對自己,特地將他從雲南調到了北京,任全國經界局督辦,名義上是高升,其實就是為了解除蔡鍔的兵權,在北京,袁世凱又變相的將他軟禁起來,為了徹底打消袁世凱的疑心,蔡鍔常常裝成商人模樣,流連於北京的八大胡同,飲酒買醉,這才有了蔡鍔與小鳳仙的相識。

小鳳仙身世可憐,從小父母早亡,後來被奶媽收養,後成為一個唱戲的藝人,之後因為才貌雙全,小鳳仙一時之間名動京城,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包養小鳳仙,不過都被她一一拒絕,蔡鍔來了以後,小鳳仙不願意放手,她早知蔡鍔是個大英雄,因而便與他產生了非常纏綿的一段感情。

蔡鍔雖是大丈夫,也被小鳳仙的悲慘身世所震撼,因而兩人終究坦誠相待,袁世凱登基為帝前,為了防止蔡鍔搗亂,還特地前往他的家裡搜查,後來,為了擺脫這種局面,蔡鍔與小鳳仙演了一場好戲,使得蔡鍔成功的脫離北京,回到雲南,袁世凱一稱帝, 蔡鍔就舉起了反袁大旗,2個多月後,袁世凱去世,而蔡鍔同年也因病在日本去世,他在臨死前始終沒有再見到小鳳仙一面。

蔡鍔死後,小鳳仙開始了自己顛沛流離的生活,她為了防止有人對她報復,她開始隱姓埋名,後嫁給東北軍的一個師長,不過,那時畢竟是一個戰亂頻發的年代,那位師長沒多久便戰死沙場,小鳳仙又成為了孤身一人。

1949年,小鳳仙再次嫁人,那是一個鍋爐工李振海,李振海比她大5歲,而且帶有1個孩子,不過小鳳仙為了生活,也只能找一個家,李振海的家裡也不富裕,兩人結婚後,小鳳仙還要做額外的工作補貼家用,沒幾年,李振海去世,小鳳仙和李振海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1952年,小鳳仙患上了老年痴呆症,2年後,她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對於蔡鍔與小鳳仙之間的愛情,很多人予以褒揚,一個是救國英雄,一個是風塵俠女,兩人能在此生相遇,造就一段傳奇,那就是相當讓人羨慕了。

相關焦點

  • 小鳳仙結局有多慘?痴呆中離世仍帶蔡鍔照片,蔡鍔後人:自作多情
    由此和小鳳仙有了宿命般的相遇。33歲的蔡鍔一表人才,17歲的小鳳仙也美豔動人,二人的一段情緣也就此展開。小鳳仙雖然身處於風塵之地,但是卻出淤泥而不染。骨子裡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這讓蔡鍔非常的驚訝,內心不由對小鳳仙非常敬佩,而蔡鍔談吐不凡,對小鳳仙擅長的琵琶和京劇,都會有恰到好處的點評。這使得倆人一見如故,交往日益密切。
  • 「民國奇女」小鳳仙,人到中年嫁給鍋爐工,她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趁著袁世凱放鬆警惕,蔡鍔經由日本、東南亞返回雲南,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護國戰爭由此爆發。護國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僅當了83天皇帝就病死。而護國戰爭的組織者蔡鍔也已病入膏肓,沒過幾個月因病去世,留下小鳳仙獨自一人。那麼與蔡鍔演繹曠世情緣的「民國奇女」小鳳仙的晚年結局怎麼樣呢?小鳳仙出生於1900年,她本是浙江錢塘人,父親是一個沒落的八旗子弟。
  • 小鳳仙一直藏著蔡鍔照片,蔡鍔後人:不過是被利用的工具
    被困於京城的他與名妓小鳳仙相識,兩人從知己變為戀人,後來迫於形勢分開。 蔡鍔將軍不幸英年早逝,小鳳仙嫁給別人,卻一直將他的照片帶在身邊。小鳳仙就在北京城中盼著他歸來,憧憬著兩人未來的幸福生活。 可惜天不遂人願,她等來等去,卻等來了一個最壞的消息。蔡鍔在處理完手頭上的工作後,卻患了喉癌,並前往日本治療,但是由於病情已到晚期,非常嚴重,兩個月後就去世了。
  • 小鳳仙演戲助蔡鍔出逃,蔡鍔英年早逝,小鳳仙晚年患老年痴呆症
    蔡鍔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生前卻是一位英俊豪傑,像這樣的人物,自然有他的紅顏知己。提到蔡鍔,自然繞不開小鳳仙。 雖然蔡鍔和小鳳仙的愛情故事被人傳頌,小鳳仙更被視為紅顏知己。但蔡鍔的紅顏知己其實是他的夫人潘蕙英。後來蔡鍔去世,潘蕙英就把蔡鍔的一縷頭髮放在自己髮髻之中,以表示自己對蔡鍔永世不忘之情。
  • 1954年小鳳仙病逝,唯一遺物是一張蔡鍔照片,後面詩句引人落淚
    李振海是民國時期瀋陽的一位普通鍋爐工,因妻子早逝,他獨自帶著三兒一女四個孩子艱難度日。這種平淡生活過了很多年,直到他的生命中出現一個不同尋常的女人。李振海雖然身處社會最底層,但他有一個還算文雅的愛好——聽評書,作為資深老書迷,他是瀋陽皇姑區金城電影院的常客,手上但凡有閒錢,他便要去聽上一回評書,這是他多年以來的習慣。
  • 民國俠妓小鳳仙,幫助蔡鍔逃離北京後,她的結局是什麼?
    雖然在「冷豔」中度過,但小鳳仙的言談舉止令蔡得欽佩不已,在煙花隊伍中,竟有這樣善解人意的奇女子。「我此次入京,總算不虛此行了。」幫助蔡鍔離京,未能同行一次,張奶媽從江西來北京,找到胡老闆和小風仙。問他們是什麼人?小風仙說張是她的母親,胡老闆是是領家(押帳的債主)。蔡將軍知道了小鳳仙的身世後,十分同情。於是蔡鍔就出錢替小鳳仙贖了身。
  • 歷史上,真實的蔡鍔與小鳳仙是這樣的!
    2很多書中描寫,當蔡鍔遇到小鳳仙時,小鳳仙也是北京城內才貌色藝俱佳紅極一時的名妓。一個功名蓋世的青年將軍,自然應該有一個絕代佳人相伴,這樣才符合大眾的審美口味。這種說法更多的表達了一種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是一種人心的寄託。比較靠譜的說法是,當時小鳳仙是一個脾氣古怪,經常氣走客人的二流妓女。
  • 小鳳仙和蔡鍔,被誤傳的風流佳話,無法收場的悲慘結局
    事實上蔡鍔與小鳳仙沒有什麼「戀情」,小鳳仙也不是人口稱讚的俠妓,小鳳仙於蔡鍔來說,只不過是自己反對袁世凱稱帝計劃中的一環。那麼這位小鳳仙又是何許人物,長相又是否如天仙一般?其實小鳳仙的相貌一般,禍水一詞也用不到她身上去,小鳳仙為人爽快正值,略有文採,最擅長識人相面,客人是否具有才華能力,小鳳仙一看便知。
  • 亂世情誼:小鳳仙與蔡鍔相伴2年,卻落得生死兩隔再不相見
    一位二流妓女和威名赫赫的將軍的知音之緣在這次邂逅中開始了。蔡鍔總是留宿在小鳳仙的房間中,和她高談論闊,互訴衷腸,從兒時悽慘的回憶經歷到成年的機遇和變故,二人往事曲折,同樣在生活中不如意,卻依然有著對生活的美好期待和抱負。這樣的相知相遇讓他們的心漸漸貼近。小鳳仙聰明美麗識大體,自愛自尊有思想,是蔡鍔的紅顏知己。
  • 民國「俠妓」小鳳仙:人這一生,終究要與自己和解
    有一種幸運,是遇見懂得。佛說:「伸手需要一瞬間,牽手需要很多年,無論你遇到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小鳳仙,出生於官宦家庭,自幼便含著金鑰匙長大。後來其父仕途失意,怒火攻心之下,離開了人世。小鳳仙母親只是府中的小妾,因此被家裡人逐出。她們先是去往杭州謀生,小鳳仙十歲那年,母親又染病去世。自此以後,她就成為了孤兒。鄰居張奶奶看小鳳仙太可憐,便收養了她。
  • 鍋爐工娶了個老婆,不做家務愛打扮,44年後才知她真實身份
    導語: 有一部電影,講訴的是民國時期, 革命將軍蔡鍔和自己的知己紅顏悽美的愛情故事。 在故事中,這位知己是當時的名妓,而同時也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 甚至有後世之人提起她時,還會稱她為一代俠妓。
  • 農村一普通婦女,在死後身份被揭露,竟是當時轟動京城的有名人物
    當時,在這個混亂的時代背景下,在浙江杭州,朱筱鳳出生,蔡鍔作為將領回國參加反抗清朝的鬥爭,對於戰爭勝利,蔡鍔充滿必勝的信念。當時的兩個人都沒有想到,有一根無形的「紅線」已經將兩人連了起來。當時外界環境混亂,各個勢力爭先搶奪勢力範圍。
  • 他是梁啓超弟子,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為何戀上名妓小鳳仙?
    蔡老夫人,實在看不下去,向袁世凱的貴妃娘娘控訴蔡鍔,不給家用不說,還欠下不少債;半月不歸家,每天在八大胡同與小鳳仙廝混,簡直有損門風。貴妃聽了,反而勸起蔡老婦人,要不把小鳳仙娶回家當偏房,蔡老夫人不允,倒是帶著一行人跑去小鳳仙的住所,砸爛了很屋內物件,唯獨沒砸那把琴。
  • 歷史罕見老照片,第一張合肥四姐妹,第二張蔡鍔將軍紅顏知音
    蔡鍔原名艮寅,湖南人,他自幼勤奮好學,有著遠大的抱負,他東渡日本留學歸來後,看著山河破碎的國家心痛不已,因此懷著腔熱血投身到救國救民的革命運動中,這位鼎鼎有名的蔡鍔將軍,一生有過兩位紅顏知音
  • 比起如懿,歷史上的嫻妃才是真慘!被乾隆處處刁難,死後也不放過
    除了自己,幾個孩子都被害死,連唯一留下的十二阿哥永璂,也在25歲就早逝了,這樣的結局,這不得是夠慘的了!對於如懿這樣的結局, 大家都覺得太不公平了,一個心思善良,一心一意愛著皇上的女子,最後卻落得如此地步,甚至不如狠毒的魏嬿婉!但是,劇中的如懿一點都不算慘,比起如懿,歷史上的嫻妃才是真的慘!被乾隆處處刁難,打入冷宮也經常找茬,死後也不放過,做了很多侮辱她的事!
  • 老照片:圖1轟動晚清的俠妓小鳳仙,圖6場面壯觀的袁世凱葬禮
    老照片:圖1轟動晚清的俠妓小鳳仙,圖6場面壯觀的袁世凱葬禮 圖:小鳳仙。小鳳仙,原名朱筱鳳,晚清民初名動公卿的著名俠妓。清朝滅亡後,袁世凱為了復闢稱帝,特意請蔡鍔進京,封為「始威將軍」,拉攏蔡鍔。
  • 護國將軍蔡鍔:一生幹了兩件大事,愛過三個女人,享國葬第一人
    那年是1905年,那時候的中國仍然是時局動蕩,距離籤訂史上最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已經過去了四年多。面對四地群體的起義,當時的清政府正是缺人的時候,要你說這清政府看人的眼光還真挺獨到,在士官三傑當中,一眼挑中了蔡鍔。經過廣西巡撫李經羲的邀請,蔡鍔是前往廣西任職。
  • 民國最有文化的胡同:魯迅不為人知的一面,蔡鍔在此初遇小鳳仙
    慣常的路線是:出元大都麗正門(現在天安門的位置)斜向西南方向,到金中都施仁門(今虎坊橋西側)內的丁字街(今菜市口附近),在原有已然成型的市場上採購。一來二去,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再之後,由於這條路上人來人往,大家開始在路兩邊蓋上房子,於是一條條的斜街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