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嶺南大師,讓後浪懷疑世界音樂的盡頭是琵琶

2020-12-13 百家號

明明是彈著最傳統的中國樂器,你卻能聽出「咖喱味」。

興致起時,還會彈起自己的臉,用口腔共鳴變身「人型樂器」。

白著頭髮的老者,眼睛閃著亮光,抱著琵琶眉一挑,頭微昂,指尖撥劃出的竟是一段西洋曲調。

他,就是滿頭華發仍在以「廣東籍音樂人」身份推廣國樂的大師方錦龍。

這個憑藉用琵琶模仿十八種樂器的絕技豔驚四座,在B站晚會火出圈,收穫了1億次後浪的「膝蓋」。在這之前,他被「B站十萬血書請進站」。

圖 |實力演繹「我彈我自己」

最近一次破壁,是和李宇春在快手的《國樂大典》晚會上,直播間裡9008萬的觀看人數。

但如果了解一下這個被譽為「武器大師」、「琵琶精」的國樂大師,你可以發現,原來他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叛逆」。

01 無師自通後的「方逃課」

1963年,方錦龍生於皖南彈撥樂世家,父親是黃梅戲樂師,他從小就接觸到很多傳統樂器。耳濡目染中,才四五歲他就自己摸索玩起了樂器。

有一天,他與同院一個家承西洋樂的玩伴把家裡的柳琴和小提琴偷拿出來,兩人一起琢磨,竟然無師自通地情況下彈奏出《東方紅》,兩人興奮地跑到鄰居門前演奏,這一天賦令眾人嘆賞

圖 |《你好爸爸》裡方錦龍與李小萌談論

但6歲父親正式教他習琴時,方錦龍骨子裡的「叛逆」開始顯現,開始琢磨著怎麼「逃課」。

肩負著長輩和父親的期望,方錦龍從小就被賦予了很多傳承文化的責任。同齡的小夥伴在玩耍的時候,他卻要天天枯燥的吊嗓子、學琴,小小年紀一訓練就是一整天。加上父親信奉傳統的「棍棒」教育,教學極為嚴苛,一旦發現他偷懶懈怠就會「忽然一頓暴打」,至今他都能記得當時火辣辣的痛。

「開始學的時候是好玩,等到真開始真刀真槍練的時候,就發現苦啊、難啊,關鍵是什麼,你在這兒練琴呢,一幫孩子叫玩啊,就在這兒邊練著吧,心早就飛出去了。」

回想起兒時練琴經歷,方錦龍說,為了出去玩,跟小夥伴「合謀」偷偷溜出去,被父親發現後也沒少挨揍。

雖然天性好玩又叛逆,但到小學畢業,方錦龍已能演奏柳琴、京胡、板鼓等十幾種樂器。而身為人父之後,方錦龍也能明白了父親當年嚴厲管教的良苦用心,但對待兒子,他做的是帶他從小領略民族音樂的美,送他去接受正統的西方音樂教育,尊重兒子做音樂的態度和理念。

02 摔破飯碗南下的「方廣州」

這種「叛逆」貫穿了方錦龍人生的音樂之路。

1978年,方錦龍進入了濟南軍區的前衛民族樂團,並在其中擔任彈撥樂首席。但在1988年,他放棄了當時很有影響力的樂團「鐵飯碗」工作,南下廣州出唱片,開始流行跨界「試驗」。

提起出走的原因,方錦龍提起自己在隨團出訪國外演出時,發現很多華僑是廣東人,「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廣東音樂,所以我當年為什麼來廣東,我八十年代出國那時候還在山東,去了國外以後很多人你說給我來一首廣東音樂,不懂,潮州音樂、客家音樂,也不懂。後來知道廣東這個地區有這樣的,我就毅然過來了,就是為了三大樂種來的。」

是的,和同齡人不同,上世紀80年代時,年僅十五六歲的方錦龍就出國學習,脫離家庭開始走入社會,開始探索自己的音樂道路。在西班牙,聽到激情四射的曲風,他才發現原來音樂還能有這麼多風格,他的眼界一下子被打開了。

因為廣州有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氣質,也有著創新的空氣,而廣州本身本土有三大樂種,在一個城市裡面用市和用省命名的音樂就是廣東,廣東音樂、潮州音樂,這是全國沒有的。

這促成了他來到廣州,從1988年一紮根就是三十餘年。多年後,方錦龍說:「我曾走過許多地方,但是對廣州的情誼不一樣。廣州很宜居,人很友善,花兒很美,還有很多美食。」

在廣州,到了上世紀90年代時,他就已經出了很多流行唱片,把流行音樂和經典民歌都做成器樂曲,把民樂和現代的MIDI音樂結合起來。

為了推廣廣東音樂,方錦龍創立了「芳華十八」、「最強龍音」和「國樂四大天王」等演出品牌。現在,身為廣東省藝術研究所「錦龍音樂工作室」藝術總監的方錦龍,仍在向世界推廣傳統國樂。

方錦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中國博大的傳統音樂裡,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小學生,因為學得越多會發現自己越渺小。實際上我們就像海底的一滴水,這一滴水只有融到傳統文化的海洋裡,甚至世界音樂的海洋裡面,才不會幹枯。」

03 無所畏懼的「方天秀」

事實上,他也把「叛逆」這理念貫徹到了出圈的一刻。

今年1月,方錦龍在B站2020年跨年晚會上火了,他與交響樂團上演的長達11分鐘跨界演出火到出圈了,在彈幕上收穫了無數後浪的「膝蓋」。

他不僅用各種各樣的傳統樂器演奏了中國傳統曲目,還演奏了西方的交響樂曲和民謠,甚至演奏了搖滾樂。

這裡有《十面埋伏》、《笑傲江湖》、《將軍令》等經典曲目

這裡有八零後粉絲喜歡的《魂鬥羅》

這裡有老年人喜歡的鋸琴演奏曲《牧歌》

這裡也有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跨次元的碰撞,讓二次元都被這位「不一樣」的大師吸粉

圖 |B站跨年晚會上,洛天依演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2019年12月,方錦龍進駐B站,僅半個月就收穫25萬粉絲,看到本尊進駐後,網友們紛紛評論:「終於不用再替您搬運了。」而做B站UP主的契機,也是他應邀在B站做直播訪談,彈幕刷「十萬人血書請方老師進駐B站」,讓他看到了這群年輕人的可愛,也有了在這個年輕人聚集地讓國樂也有一席之地的念頭。

而跨年夜演出後,方錦龍粉絲迅猛漲到近60萬,晚會導演後來也告訴他,這個單個視頻瀏覽量過五百萬,「是B站的四大法寶之一」。

2020年11月,他在B站上與「大戰」百人樂團的視頻,有1.1億次播放量,79.3萬的轉發數,後浪們仍在尊稱他為「琵琶精」、「玩武器的老爺子」、「武器大師」…

圖 |方錦龍接受新華網訪談

火出圈,但他仍然謙遜地在不斷靠近、了解後浪,在B站帶著一群90後UP主出演《大亂鬥》節目,被抖音、快手平臺上工地「古箏哥」打動留言,帶著殘障人士組成的山水樂團一起去過深圳音樂廳、星海音樂廳演出。

他說「我不是放下身段,而是在向他們學習,學習年輕人的新思維、新想法,這樣才能了解他們喜歡什麼。」

破壁出圈後,隨之而來的也有爭議,有人擔心這會讓經典由「雅」變「俗」。

面對這些質疑,方錦龍也依舊「叛逆」地不管不顧。

在他看來,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讓更多人關注到民族樂器。

「一定要好玩」是他從事音樂秉持的原則,也是他收到B站最多膝蓋的原因。他說,「我們的音樂已經走出國門,但還未必走進國人的心裡。」

當一個95後的告訴方錦龍,B站上的後浪們喜歡「有梗」時,他坦然的說,大家喜歡他的表演,是因為他的東西比較「俗」吧。但俗字,是由「人」和「谷」組成,是人就離不開五穀,所以俗有什麼不好呢?只是不能做惡俗的事,而是要大俗,大俗才能大雅。

方錦龍說很多音樂還停留在殿堂上,國人覺得它高雅,但可能不覺得這些音樂能走進生活。如果老百姓不喜歡,尤其年輕人不喜歡,國樂永遠曲高和寡,最後肯定就沒有人傳承了。

方錦龍說:「我從來不拒絕任何形式,我覺得只要是對中國音樂有推廣的活動我就去做,哪怕招來非議。」

有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方天秀」,意思是他天天在秀。方錦龍知道後也笑著贊同,他認為中國的樂器就得天天秀,就得讓中國人自己都知道自己的寶貝。

「秀完了又遭到非議,那我覺得無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

從事音樂四十餘年,方錦龍說自己前三十年做傳統的協奏曲、組曲,這很重要,幫自己打下了基礎,但近十年開始跨界,這才走了出來。接收了膝蓋的他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國長大的年輕人就有喜歡國樂的基礎,國樂的市場很大,但是需要開發。我們就是要找準年輕人喜歡什麼,把他們吸引過來!」

2020年10月,第三季《國樂大典》正式開播,方錦龍又作為「尋樂人」出現在了綜藝跨界的屏幕上。晚會上,他和李宇春以國風歌曲《歲歲平安》壓軸亮相,當晚的快手直播間,觀看總人數達9008萬,直播間互動總量達1.34億次。

對了,如果你玩《劍網3》,仔細聽聽最新的主題曲,你也會獻上自己的膝蓋。

編輯:劉懿瑳統籌:覃茜來源:新華網、《你好爸爸》南方都市報、廣東衛視、b站

相關焦點

  •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十面埋伏》迴響天堂
    如今先生雖駕鶴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作品將陪伴、激勵我們後輩到永遠……」琵琶演奏家章紅豔驚聞噩耗,感到非常突然。她說:「現在我們這些可以稱為大家大師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了,可是劉老師是一位真正的大師!他年輕時,因為生活環境積累和接觸到了大量的民間音樂,而且他又非常善於學習。他帶著這樣的一種基因,由林石城先生引導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
  • 將《十面埋伏》帶向世界,琵琶大師劉德海去世
    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劉德海於4月11日14時2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作為我國著名的琵琶大師,劉德海曾受到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很高評價。劉德海生前曾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表示近些年做的事情就是「讓琵琶回歸古典」。
  • 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建館10周年,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銅像落成
    今年是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建館十周年。年初,對樂館乃至中國傳統民樂有著突出貢獻的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不幸離世,為了卻先生生前「回歸江南文化搖籃」的宿願,經多方合作,他的銅像日前在崇明「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落成。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坐落在上海崇明島中部,院內有小橋流水,山石異趣。
  • 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建館十周年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銅像落成
    年初,對樂館乃至中國傳統民樂有著突出貢獻的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不幸離世,為了卻先生生前「回歸江南文化搖籃」 的宿願,經多方合作,他的銅像日前在崇明「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落成。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坐落在上海崇明島中部,院內有小橋流水,山石異趣。山石上刻有劉德海專為江南雅韻網的題字。
  • 改編《十面埋伏》震驚四座的琵琶大師劉德海去世,享年82歲
    4月11日下午,一條「琵琶大師劉德海去世」的消息傳遍網絡。隨後,紅星新聞記者從劉德海的一名學生處證實了這一消息。「我也是今天下午知道老師去世的消息,現在正準備前往北京,送老師最後一程。」劉德海的這位學生非常悲傷,她現在正收拾行李準備乘坐最近的一班航班前往北京。紅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前幾天劉德海老師不小心滑倒,之後一直昏迷,沒有再醒過來。劉德海1937年8月13日生於上海,從小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樂器,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並表現出了突出的音樂才能。
  • 能演奏上百種樂器、亮相B站跨年晚會成功「破圈」 「武器大師...
    能演奏上百種樂器、亮相B站跨年晚會成功「破圈」 「武器大師」方錦龍又來了能演奏上百種樂器、亮相B站跨年晚會與虛擬歌手合作、為《英雄聯盟》《夢幻西遊》等遊戲演奏bgm,成功推動傳統藝術的「破圈」,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創辦的「方錦龍.深圳(
  • 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成功改編《十面埋伏》把它帶向全世界
    這段琵琶音樂就出自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劉德海,他出生於1937年上海,是一名從五十年代末期成長起來的演奏家。人們尊稱他為琵琶大師,國寶,在國內外的琵琶界都有影響力。劉德海從小就開始學習琵琶、二胡、笛子等民族樂器,為自己的功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敬的是他還有很突出的音樂才能。
  •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銅像落成於崇明陽剛民間音樂館
    昨天(18日),在上海(崇明)陽剛民間音樂館建館十周年之際,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銅像在此舉行了落成儀式。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中國音樂學院、陽剛民間音樂館代表和崇明區相關領導參加了揭幕儀式。
  • 山海小雅•國樂鹽田|著名琵琶演奏家繆曉錚本周日來鹽演出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鄧雪婷)近日,記者從鹽田區獲悉,「山海小雅•國樂鹽田」系列音樂活動之水沐蓮清•繆曉錚與臨風琵琶室內樂團傳統與現代作品賞析會,將於2020年12月20日下午15時在鹽田紫禁書院上演。本次演出將邀請著名琵琶演奏家繆曉錚來到鹽田紫禁書院,向市民呈現瑰麗多彩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 琵琶大師劉德海銅像落成儀式12月18號在「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
    琵琶大師劉德海銅像落成揭幕儀式暨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建館10周年活動隆重舉行時逢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建館十周年之際,琵琶大師劉德海銅像落成儀式12月18號在崇明「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隆重舉行!音樂館建設的雅韻網站2017年7月20日開播後,已組織上線節目共383期(每期三至四個絲竹樂及專題文章),介紹和傳播了江浙滬地區及大專院團在各時期的絲竹音樂的音視頻、文論、部分館藏珍貴資料、各級代表性傳人及名家的活動情況;介紹並修復不少民國時期的絲竹音頻及各時期創作改編的江南絲竹新作品約百餘首,包括弦索十三套、五大琵琶系列中瀛洲古調歷史專版、廣東音樂、西安古樂
  • 用琵琶彈搖滾,用簧片吹DJ,這個57歲白髮大叔迷倒幾千萬人
    當別叫他大師時,他說:「我不是大師,我就是個大師......傅。」當別人驚訝於他用臉彈奏時,他說:「我能彈出聲,是因為自己臉皮厚。」他們其實是同一個人,一名叫方錦龍的民樂人。正是因為這樣的反差,這位國樂大師有了許多稱號:方獨秀、方天秀、琵琶精、大師傅、白髮魔方、武器大師......
  • 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逝世,他的《十面埋伏》《草原小姐妹》轟動世界
    同時接受系統的西方音樂教育。1960年,劉德海在首次演奏呂紹恩創作的《狼牙山五壯士》時,就在技術技巧以及內容上對傳統樂曲有了較大突破,大大豐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顯示出成為一代琵琶大師的潛質。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劉德海留校從事琵琶教學工作。
  • 出生於洛陽的旅美琵琶演奏家高虹摘得「全球音樂獎」兩項金獎...
    1月2日,美國全球音樂獎(Global Music Awards)公布最新獲獎名單,出生於洛陽的著名旅美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高虹和其恩師著名浦東派琵琶大師林石城共同錄製的《海青拿天鵝》琵琶專輯,榮獲最佳器樂金獎和最佳專輯金獎兩項金獎。 此次「全球音樂獎」從來自美國、德國、英國、奧地利、瑞士、中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300多張候選專輯中遴選而出,僅9張獲得金獎。
  • 劉春草:記嶺南畫派楊善深大師
    本文作者著名畫家劉春草與楊善深(左)在近代的畫系裡,嶺南畫派是中國畫的新血脈,雖然國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步進明清兩代,已是暮氣沉沉,了無生氣。自嶺南畫派二高(劍父,奇峰)一陳(樹人)出現,以西方的技巧折衷國畫之形似不足,同時以大自然為師,故開一個中國繪畫的新面目,開世界東方藝術的一頁。
  • 賭王78歲當爸記錄被打破,他81歲得女,妻子是44歲的「琵琶公主」
    他的父親是一位音樂愛好者為了生活選擇從商,後來發家致富走上了商途。劉詩昆很小的時候就被父親發現有著過人的音樂天賦,三歲就開始學鋼琴,五歲就能登臺演出。劉父為了激發劉詩昆的音樂興趣購入四臺進口鋼琴放在家中,數萬張黑膠唱片陶冶他的音樂情操,成年後劉詩昆還前往莫斯科音樂學院進行了深造。
  • 琵琶與西方管弦樂的完美交織,一曲《關雎》讓您感受配器之妙思
    國樂大師馬久越歷時3年之作《聆聽中國·精靈》原班製作團隊打造作為中國新民樂的創始人之一,馬久越在「跨界」、「世界音樂」等領域獨樹一幟,被格林美音樂獎評委、屢獲殊榮的當代電影電視和VIDEO遊戲作曲家兼錄音藝人Jeff Rona譽為作曲天才。
  • 民樂分中心線上課堂 | 民族音樂賞析之 琵琶
    現一般流行的有琴、箏、簫、笛、二胡、琵琶、絲竹、嗩吶、鼓等,是代表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樂器。今天給大家介紹民族樂器:琵琶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
  • 琵琶大師劉德海去世,終年83歲,代表作為《十面埋伏》
    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一代宗師劉德海於今日14時25分在北京去世,其代表作有《十面埋伏》《草原小姐妹》等。劉德海祖籍河北滄州,1937年8月13日出生於上海。他酷愛民族音樂,從小就開始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樂器,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並表現了突出的音樂才能。1954年,劉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為師,得到了林先生的真傳。1957年,他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採博納,此後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孫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楊大鈞先生等學習請教,採各家之長,兼收並蓄,大大發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並具備了深厚的傳統音樂素養。
  • 夜上海·影音|2019天地世界音樂節,傾聽世界好聲音
    本屆音樂節將要登場的30支團隊橫跨五大洲2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來自法國的行吟詩人Lo』Jo、以色列的格萊美貝斯大師與鼓手YOSSI FINE&BEN AYLON組合、將越南和中國傳統樂器與爵士融合的創新樂隊the Huu Bac Quintet,以及印度古典音樂大師Raga Rhapsody等等。
  • 《直到世界盡頭》歌詞
    孤身一人 彷徨在大都市就像被人丟棄的空啤酒罐如果非要探究彼此的一切才叫愛的話 還不如永久長眠直到世界的盡頭與繁花盛開最貼切的不幸誰都滿懷著期望 卻又不相信永遠可是也一定夢想著明天短暫的時光 在這悲劇的夜晚直到世界的盡頭 也不願與你分離曾在千萬個夜晚許下心願一去不回的時光 為何卻如此耀眼對憔悴不堪的心落井下石渺茫的思念 在這悲劇的夜晚這悲劇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