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有十例境外輸入患者治癒出院,公衛專家談「上海方案」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
2020-12-19 12:16 來源:澎湃新聞
滬今有10例境外輸入患者治癒出院,公衛專家談「上海方案」(01:40)
12月19日上午10點,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1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經定點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專家組評估,認為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出院標準,於當日出院。
截至當日,上海累計境外輸入型出院病例破千。
一名年輕的出院患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是一名江蘇人,在上海工作多年,此前被派往日本工作,於11月29日從日本飛回上海,在隔離期間出現發燒症狀,並於12月1日被轉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接受進一步治療,「當時入院時是輕症,有一些發燒,還有輕微的咳嗽,最高體溫達到38.2攝氏度。」
談及住院期間的治療過程,這名患者直言,「不管是治療方面還是相處方面,這裡的醫護人員都很nice,偶爾會有一些心理方面的不適應,醫生也告訴我們『如果有心理方面不舒服的地方,要及時跟他們溝通』,在院期間,也得到了家人的安撫,我自己多看看書、多休息休息就好了。」
這名患者進一步表示,他住院期間心態表現得很積極,治療期間睡都很好,吃得也很香,還看了很多書,甚至看完了一本投資方面的書籍《美國金融史》。出院後,他將前往隔離酒店14天,而他也提前與其公司進行協商,打算在隔離酒店結束隔離期後,再進行自我隔離14天。
上海市公衛中心醫務部主任沈銀忠透露,當日出院的10例確診病例中,2例為外籍,8例為中國籍,其中年齡最小的僅10歲。病情均屬於輕型或普通型,在院期間給予抗感染、中藥、加強營養以及對症支持治療等治療措施,現治癒康復出院。
沈銀忠表示,為做好醫療救治工任務,針對近期本土病例和境外輸入病例的病情特點,不斷調整治療措施,加強人性化服務,從心理健康、語言翻譯、飲食管理、批量救治等方面提高救治水平。痊癒出院後,還將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衛生健康部門將對患者開展必要的隨訪觀察。
他進一步表示,針對境外輸入患者的新冠肺炎治療,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已建立有效的臨床救治方案和成熟的醫療救治管理體系。通過對前期臨床診治的總結,使用激素、維生素C、肝素、幹擾素和胸腺肽即「四素一肽」的聯合使用,有效阻斷重症化進展。通過這一集束化治療方案的運用,多名具有重症化危險因素的境外輸入病例避免發展為重症。在「四素一肽」的基礎上,通過高流量吸氧、俯臥位通氣等技術的應用,避免了重症患者向危重症轉變。
上述專家還指出,針對輸入性病例,上海還提供個性化的飲食服務,選派營養師進入病房,選派營養醫師進病房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餐飲服務,提供多樣化的營養套餐。
此外,上海還提供語言翻譯服務,增進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的良好溝通和交流,病房配備語言翻譯機器,同時還選派能講法語、英語等語種的醫護人員進應急病房工作,又與上海市外事辦聯絡,建立小語種服務志願團隊,即使是醫院提供的知情同意書也準備了中英文版本,便於患者籤字。同時還加大心理支持,關注患者心理狀況,引入心理師參與救治。
沈銀忠表示,上海專家還專題研究解決救治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針對某些患者病毒核酸轉陰時間相對較長的情況,組織多學科專家研究,商討對策。每周定期召開兩次專家研討會,討論和解決臨床救治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臨床救治方案和策略。根據研究國內外新冠肺炎診治進展和指南,及時評價和調整臨床診療方案,減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用藥,臨床救治方案更趨精準。
「當前我們國家還面臨輸入的風險,但總體上依靠強而有力的防控策略,我們國家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沈銀忠進一步表示,我們的患者來到我們醫院經治療後,一批批都陸續出院了,重返工作崗位,從這個角度看,這個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大家也不要恐慌。」
上海市衛健委方面同時指出,目前,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等此前支援武漢抗疫的醫療隊專家,已進入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順利實現上海本地專家和援鄂專家會師,進一步增強了臨床救治實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Content [contId='10458908', name='上海今有十例境外輸入患者治癒出院,公衛專家談「上海方案」', status='0', createTime='Sat Dec 19 11:36:00 CST 2020', updateTime='Sat Dec 19 13:01:17 CST 2020', publishTime='Sat Dec 19 12:16:07 CST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