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種類繁多,有捲尺、直尺、角度尺等等。可按類別來講,除了上述種種測物之尺,還有一種叫量人之尺。測物還好把握,只要對齊刻度、拉直尺子,不難得出準確數據;而量人之尺則比較深奧,大有學問。
以尺量人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難在握尺之人堅持標準、剔除情感,更難在量人之尺需始終如一。若是尺子的刻度前後不一,標準因人而異,那麼量出來的結果自然會失真跑偏,既有失公允,也難以服眾。
雖然理論上是千人有千尺,但自古以來,便有一些量人標尺可供借鑑。戰國時期,被譽為「謀聖」的鬼谷子,留有四句名言:「君臣之間,觀其忠惠;父子之間,觀其慈孝;兄弟之間,觀其和友;朋友之間,觀其信義。」透過這四個維度,用以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呂氏春秋·論人》更是將量人用「八觀六驗」來對標,即綜合一個人在面對通、貴、富、聽、止、習、窮、賤和喜、樂、怒、懼、哀、苦時的表現,給出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定。
人生之尺,無處不在,類型不一,因人而異。人人心中皆有把尺,量人也量己,量得又量失。中國有句俗語,「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一把尺子量人、一把尺子量己,是某類人的慣用手段和伎倆。玩弄「雙標」,自以為聰明過人,實則愚蠢至極。
心靜則尺平,心明則尺準。尺子的公平正義,在於一個標準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與人相交,最好只有一把尺子,尺子多了就會失了標準,亂了分寸,於人於己都無益。在用尺子衡量別人的時候,也別忘了時常度量一下自己。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更有尺度,有分寸,有輕重。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 程新兵
編輯:胡宇齊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