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財經網 吳碧慧/文
近日,運營商財經網發布了「2019年度家電公關大事件排行榜」,盤點過去一年家電企業發生的重大事件。其中蘇泊爾因虛假宣傳罰款348萬元登上此榜。
蘇泊爾虛假宣傳被重罰
據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管局於2019年11月6日作出的一項針對上市公司蘇泊爾全資子公司——浙江蘇泊爾家電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泊爾家電」)的行政處罰決定(滬市監楊處【2019】102018002915)顯示,蘇因為發布虛假廣告,蘇泊爾家電被罰款348萬餘元。
調查結果證實,蘇泊爾家電於2018年10月到11月在電視上播放了蘇泊爾全靜音破壁機(型號:JP96L-1300和JP98LV-1300)的廣告。在廣告開始第1秒處,出現了蘇泊爾另一款破壁機(型號:JP01-1500)運行的畫面。這款破壁機運行聲音巨大,還混入衝擊鑽的聲音,把在睡覺中的父子吵醒,以突出噪音的破壞性。在廣告第9秒處,巴旦木仁和核桃仁被放入「全靜音破壁機」中運行的畫面,但沒有出現聲音,電視畫面打出「高速破壁,始終靜音」的文字。
然而,蘇泊爾家電所謂的「靜音」僅指破壁機在最低檔位攪拌純牛奶的噪音小於60分貝,而在廣告中,噪音低於60分貝的運行條件(在最低檔位攪拌純牛奶)被「隱藏」,蘇泊爾家電只稱這兩款破壁機取得了由第三方機構出具的「靜音認證」證書,卻未在廣告中對這一「靜音認證」的具體信息進行任何提示,可能會讓受眾誤以為任何情況下,這兩款破壁機都是「靜音」狀態。
因此認定,蘇泊爾的廣告違反了《廣告法》,發布的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構成了虛假廣告。
屢陷「質量門」研發不足
運營商財經網獲悉,蘇泊爾創立於1994年,以一口壓力鍋起家,蘇泊爾開始走進中國的家庭。但是近年來,蘇泊爾屢次陷入「質量門」。自2012年引發眾多關注的「質量門」烏龍事件開始,蘇泊爾似乎就走入了「歧途」。近年來,蘇泊爾旗下包括電磁爐、燃氣灶、空氣淨化器等多類產品先後爆出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公示的「黑名單」。
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公示的一份抽檢結果顯示,型號為SJYZ11-200200W的蘇泊爾商標廚房機械(原汁機)「接地措施」項目不合格。同年,在上海市電磁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蘇泊爾品牌型號為C21-SDHC15K的電磁爐被指「質量問題嚴重」。
2016年,甘肅省工商系統流通領域家用燃氣灶類商品質量抽檢中,蘇泊爾的兩款家用燃氣灶被檢出 「熄火保護裝置」、「熱負荷」、「幹煙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銘牌」等項目不合格。今年,蘇泊爾「全靜音破壁機」實際噪音達到80分貝,因涉嫌虛假宣傳被上海市場監管部門處以348萬元罰款。
為何這一國內知名的家電品牌還不是虛假宣傳就是質量出問題呢?
數據顯示,蘇泊爾2019年半年報顯示,包含職工薪酬、產品設計、試製實驗費及消耗支出等在內的總計研發投入近1.83億,同比增10%。同期銷售費用超15.56億,同比增7.27%。該時期,蘇泊爾營收近98.36億元,同比增長11.15%,而蘇泊爾研發經費不到營收的2%。
如此看來,蘇泊爾更加重視宣傳銷售而忽視技術研發,也難怪蘇泊爾屢陷「質量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