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歲月靜好縫進「時間的針腳」
姓名:聶桂珍年齡:71歲入選理由:一針一線縫出靜好人生!
「我和他生氣,沒帶他……上完課又後悔沒帶上他。」「我寫字他旁觀,淨說『壞』話,說你看你寫得什麼。」「(擅長做針線活)這點他挺看好我的!」71歲的聶桂珍和老伴的日常對話任性又逗趣,雖然年逾古稀,但她的生活忙碌充實。空閒時她會拿出針線布頭,用精細的針腳詮釋歲月的靜好。 「搶」來的「家織布」「藏」了半個世紀
聶桂珍在家中排行老五。在她兒時的記憶中,母親喜歡且擅長織布、染布,做各種針線活。「有天母親拿出塊漂亮的扎染布,我和嫂子都喜歡得很,爭著要,最後嫂子逗笑說『給你吧,以後結了婚給娃做兜兜,』我都不好意思了,母親看著樂。」聶桂珍清晰記得這溫情一幕,說這塊藍白相間的布是母親用織布機自己織的、染的,俗稱「家織布」,對當時只有六年級的她來說,如獲至寶,悉心珍藏。
而後,這塊布也確實跟隨著她,結婚、生子,但直到前不久,才在一次收拾家的過程中,重新被翻找了出來,時隔半個多世紀。「勾起我好多回憶,我就想試試,自己能不能也染出像母親一樣的布。」憑借模糊的記憶,聶桂珍找來棉布,又託兒媳網購來了染料,準備「找回憶」。
追憶母親的手藝自製扎染布
兒時的自己雖然耳濡目染母親的手藝,但畢竟年幼,未曾認真研究,所以對於染布,聶桂珍更多憑腦中的片段影像。平紋棉布、按母親的方法緊繫繩、在混合了染料的廢棄電飯鍋裡煮、進冷水泡固色、再洗去浮色……經過反覆幾次嘗試、調整,聶桂珍終於扎染出了花色多變的圖案,做出了記憶中的扎染布。「遺傳基因作用大。」聶桂珍說受母親影響,自己從小也愛做針線活。六年級時哥哥送她一本裁縫書,她能照著圖樣做出當時很時興的雙面大衣,不僅做給自己和家人,還送給同學穿。納鞋底、圍鞋底,甚至做鞋、繡花,她都信手拈來,「做出來的東西應該還不錯,要不我姐也不能穿著上班。」聶桂珍呵呵笑,挺自豪。
將愛縫進針腳在「老友樂」裡全家樂
「外孫出生,她做小衣服小褲子;女兒成家,她勾了一套床單、電視罩、洗衣機罩;到了冬天,她給每位家人做棉拖鞋……」聶桂珍說雖然有些東西樣子不夠時髦,但都寄託著她的一片心意,飽含著對歲月靜好的滿足和對家人的祝福與關心。「我的愛好很多,寫字、畫畫、打球、旅遊、看電影……」聶桂珍很幸運,有個願意陪伴她的老伴,無論她做什麼,他都在不遠處。去年底,聶桂珍在女兒的推薦下認識了「半島老友樂」,陸續參加了「半島老友大學堂」的智慧型手機課,還和家人一起參加了幾次「大連名企行」的近郊遊活動,對此,她特別興奮:「有這樣的活動女兒一家三口帶著我們老兩口,全家能一起玩多好啊!」聶桂珍很珍惜這樣的機會,說是「半島老友樂」讓她的生活不孤獨、有樂趣、有目標!
「老友大秀場」邀您來「秀」!
退休了,不忙工作了,有時間張羅生活、豐富自己了!您的退休生活都在做些什麼?不妨告訴我們,和更多老友分享您的趣味退休生活!即日起,每周二,「半島老友樂」微信公眾號更新「老友大秀場」欄目,我們將結合您的個人風採展示您的退休生活狀態,文字內容同步在《半島晨報》版面上進行呈現,每季度還會評選「老友大秀場芳華之星」。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楊雪實習生王月松
(文章來源:半島晨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