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北京師範大學貴安新區附屬學校。
貴州師範大學貴安新區附屬初級中學學生在上課。
北大培文學校貴安小學學生在操場上玩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貴安新區圍繞打造全省優質教育示範區和教育惠民先行區的目標,始終堅持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新區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補齊教育短板、優化資源布局,推動貴安教育跨越式發展。
「十三五」以來,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工作目標,貴安新區在「一張白紙」「人少事多」的艱苦環境下,構建了基本教育體系,改變了教育形象,初步實現貴安教育由「農村薄弱」向「城鄉均衡」、由「封閉落後」向「開放現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三大轉變。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新區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不能降格以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安新區時作出的重要指示,貴安新區高起點謀篇布局教育事業,先後制訂了《貴安新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15—2030》《學校布局規劃》等多個專項規劃,規劃布局幼兒園75所、小學43所、中學30所。
貴安新區社會事務協調局教育處處長唐華介紹,新區成立以來,累計投入教育資金60多億元,其中義務教育投入約30.7億元,新建學校7所,改擴建學校10所,拆並整合學校8所,投入756萬元採購圖書60餘萬冊,投入4000餘萬元為中小學配齊實驗儀器設備,投入1193萬元在各校教室及功能室配齊「班班通」。
截至2019年底,貴安新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98所,其中公辦56所、民辦42所,包括幼兒園54所、小學35所(含教學點2個)、初級中學4所、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32486人、學前教育在園(班)幼兒6360人。在2017年獨立舉行中考的基礎上,貴安新區在2019年還順利平穩舉行首次高考。
在不具備市、縣兩級教育機構和人力的情況下,貴安新區2017年順利通過「普及十五年教育」及「兩項督導」省級驗收。2018年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省級及國家級驗收,實現了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19年,完全具備獨立實施中、高考的能力。
大力引進名校名師
不僅「有學上」,還能「上好學」,是廣大學生及家長的心願,也是貴安新區孜孜以求的目標。
為提升教育發展水平,貴安新區採取「高位嫁接」「強弱聯姻」方式,明確利用3到5年時間,通過名校引進、合作辦學、引進優秀教師等方式,快速提升辦學能力。
貴安新區先後引進北京師範大學貴安附屬學校、北大培文貴安高級中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安附屬小學、貴州省實驗中學等優質學校,逐步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鏈條、一條龍、公辦民辦並重的優質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每個鄉鎮和功能區都有1所標準化現代學校。同時,貴安採取「1+N」輻射模式,促進優質學校幫扶薄弱學校,促進校際師資平衡、資源共享,縮小校際差距,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問題。
辦好教育,除了好學校,還要有好老師。2015年以來,貴安新區從全國各地引進優秀教師224名,評選骨幹教師129人。目前,貴安有中高級教師620人、省級名校長4人、省級名師18人。
「優質教師資源的注入,將為貴安教育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機遇和新動力。」唐華說,今年貴安繼續多措並舉,通過公開招考、人才引進、特崗、僱員等方式引進了100餘名優秀教師。
貴陽優質資源進駐貴安
今年,貴安新區又引進了兩所優質學校,分別是貴州師範大學貴安新區附屬初級中學和貴陽市實驗小學貴安分校。兩所學校均於8月31日開學,讓500餘名中小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
8月31日,貴陽市實驗小學貴安分校迎來首批新生。作為助力貴陽貴安融合發展的又一舉措,貴陽市實驗小學貴安分校由貴安新區牽頭引入。據貴陽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校長鍾海燕介紹,貴安分校在教育教學、管理、課程等方面均與總校統一,總校將派出骨幹教師,保障學生獲得優質教育。
「分校有超越總校的硬體條件,能讓學生的課程生活更豐富。」鍾海燕說,貴安分校注重「貴在持之以恆,安於教學相長」,致力於培養具有「厚德仁愛、多能創新、善思能辯、國際視野」的現代學生。
「學校教學理念很好,老師們也很負責,娃娃在這裡讀書,我們都特別放心。」貴陽市實驗小學貴安分校二年級(1)班學生家長江黎黎說,今年6月聽說貴陽市實驗小學要在貴安新區辦分校的消息後,她便著手準備讓孩子轉學,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學習,孩子很喜歡也適應學校的學習氛圍,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貴師大貴安附中位於黨武鎮,有42個班、2100人,是由貴安新區管委會投資興建、貴州師範大學領辦的一所信息化、標準化、現代化的公辦學校。目前,學校已面向貴安新區招收首批七年級新生269人,共6個班。
記者在貴師大貴安附中看到,教學樓乾淨整潔,廊道、操場等均凸顯出學校藝術教育的特色。該校校長範向東介紹,學校結合全寄宿制實際,以藝術體育教育為亮點,培養學生音樂、美術、播音主持、書法、足球等藝術體育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力爭將學校打造成一所全省一流的優質品牌初級中學。
作為貴州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近年來,貴安新區不斷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以「一張網」「一朵雲」「一張卡」為抓手,全力打造「智慧校園」。
以建設「三通兩平臺」為契機,貴安新區與中國電信、騰訊公司合作,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以打造「智慧校園」為目標,鋪好教育「一張網」(校園光網),建好教育「一朵雲」(教育雲),用好教育「一張卡」(教育卡),分步實現43所中小學「校園光網」全覆蓋,所有學校實現了「1000兆到校、100兆到班」目標。
為大力推動教師在平臺上進行教學、教研、備課、資源共享及教育教學管理,使廣大中小學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貴安新區各中學與各鄉鎮小學加快構建「同頻課堂」,推進微課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將獲省級獎的微課上傳到新區教育雲平臺,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同時,充分發揮貴安教育雲平臺在教育扶貧、網絡扶智中的作用,努力提升數字教材和其他數字資源的課堂使用率,提升基礎教育教學及管理效率。
走進貴州省實驗中學貴安校區高二(1)班的化學課堂,正在上課的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任課教師僅憑手中的平板電腦和一部投影儀就能開展教學,改變了傳統的上課模式。
在講解相關知識點後,老師利用電腦教學為同學們展示複雜的化學分子結構,同學們可通過手中的平板電腦清晰直觀地認識分子式和分子結構的組合變化。學校老師說,通過電腦開展化學實驗演示教學,可以彌補因高消耗、易燃易爆、有毒有汙染等原因而無法進行現場實驗的教學遺憾。
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5G網絡等技術的迅速發展,貴安新區將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全力打造「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區。
打造「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區
亮點點擊
「一校一特」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天8點10分,貴州師範大學貴安附屬小學都會響起一片琅琅誦讀聲。該校校長黃美芳介紹,學校自2017年9月開學以來,遵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義務教育課程實施方案,除開足必修課外,還創新性地開設選修課、合作課、探索課,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讓他們擁有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生活技能。
貴州師範大學貴安附屬小學的探索,是貴安新區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個縮影。按照「一校一特、校校特色」的思路,貴安新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學習能力為重點,強化學科學習和實踐技能「雙提升」,改變過去「重學」「重優」「重考」的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各學校也廣泛開展閱讀、詠誦、社團、培優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貴安新區附屬學校不僅按照標準化學校建設要求完善校園設施,還圍繞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兩大核心素養,以「科技節」「中英戲劇節」「讀書節」「心理健康教育節」等品牌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還開發了「基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博雅課程」特色課程體系,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無獨有偶,貴安實驗中學、北大培文貴安高級中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安附屬小學、湖潮小學等也分別開發了「傳承經典做時代公民」課程體系、「博雅陽光知行合一」校本課程體系、「愛的教育樹形課程體系」、「布依族文化進校園課程體系」等。
以貴州師範大學貴安附屬小學為例,該校圍繞「讓兒童充滿生活力」的課程設置理念,開設了科學課、管樂課、烘焙課、舞蹈課、音樂課等不同類型的課程。「課程是學校最重要的產品,課程的設置決定了學校的品質。我們希望學校不僅服務於周邊鄉鎮,還成為更多新區市民子女就地享受優質教育的載體。」黃美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