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野縣須坂市,在被譽為縣寶的「舊小田切家住宅」裡,結束「日本第一位女性攝影師」笹本恆子的攝影展,牆上的黑白照片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如果你恰巧走進去過,或許會遇到一個嬌小的身影。
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在紅框眼鏡的襯託下,月牙兒似的的眉眼笑起來格外抓眼,皮膚因為歲月留下了些許痕跡,但臉上紅潤有光澤,一口整齊的牙齒更是白得發光,瞥一眼她的著裝,也是新潮得很呢。
猜猜她多少歲了?
1914年出生的她,今年已經整整105歲了。
不管你幾歲,如果老想著「啊,我都這個年紀了...」那你就已經完蛋了!
這句話,出自日本第一位攝影女記者笹本恆子之口。
1914年,笹本恆子生於日本,是一家和服店老闆的女兒。年少的她就有著一籮筐的夢想:畫家、裁縫、小說家、記者……
那時候的日本,非常封建和落後,女人基本就只是生育的工具。女性在學校畢業後,都是直接嫁人,操持家事,當一個賢妻良母。
那是一個女性外出工作,就會被說成烏煙瘴氣的年代,可她卻因為一顆好奇心,走上了與其他女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男人能做的工作,女人沒理由不能做。」
不顧家人阻撓從技術學院家政科輟學後,她一邊學著油畫,一邊為《每日報社》社會版畫插圖,閒暇時還自學縫紉,看上去過得還不錯。
一個朋友很佩服她的勇氣,對她說:「日本很少有能進行新聞報導的攝影師,女性新聞攝影家更是一個都沒有,你要不要成為第一個女性攝影家?因為如果你很會畫油畫的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來。」
合機緣巧合地,她認識了日本攝影師協會創辦人林謙一,親眼目睹了國外堆積如山的新聞相片。
「日本到現在連女性報導攝影師都沒有,可美國早就有了,你不想試試看嗎?你之前是畫油畫的,一定能拍出好照片來。」
林先生隨口一說,恆子的眼睛立馬就亮了:「既然如此,也許我可以試試。」
笹本恆子的第一臺相機
「幾乎沒怎麼拿過相機」的恆子,隨後加入專門為國外媒體提供新聞照片的攝影協會,成了日本第一位女性攝影記者。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不容易,很快恆子就遭到了父母的勸阻,同行的白眼也甩了過來:「一個女人不在家相夫教子,跑出來跟男人搶飯碗。」更揪心的是,很多關於性別歧視的言論,是被她拍攝的對象當場發出的。
恆子回憶說,在那個炮火連天的年代,「有時感到非常害怕,但又相當好奇,不喜歡一些事物,但還是很想要親眼目睹,我感覺不得不面對這個世界,讓人們知道我鎖看到的,必須把它們拍下來……」
她是多麼地不合時宜。
別的女生在家安穩相夫教子的時候,她卻不知疲倦地前往各地拍攝,無論白天黑夜,還是休息天,只要有事件發生,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拍好後連夜衝印照片,比男人還拼。
漸漸地,憑藉不同於男性視角的動人照片,恆子贏得了同行的尊重,開始名聲在外。
恆子拍攝的人物攝影
作為極少數女性記者的她,決心要做點什麼,不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而用相機記錄下眼前發生的事情,就是當下最好的辦法。
儘管英語蹩腳,可她敢和外國人搭話,從一眾畏懼採訪外國人的日本記者中,脫穎而出,憑著一股拼勁,贏得了整個攝影圈的尊重,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報導攝影師。
1950年,日本職業攝影師協會成立,她成為創始會員,甚至被邀請到皇室拍攝,成績斐然。
笹本這一生,經歷了太平洋戰爭,東京大地震,經濟泡沫,311.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劫難,卻沒有擊退她往前衝的決心。
她也十分關注中日關係,大膽地呼籲和平:我有很多朋友的丈夫死於戰爭,在我們經歷了可怕的戰爭之後,我們不應該再經歷一次戰爭。
她的鏡頭下的人各色各樣,有日本首相、美軍司令,但更有許多在那個時代掙扎著和她一樣,尋求自身獨立的女性身影。
49歲那年,安保條約籤訂之後,日本雜誌社相繼倒閉,僅靠拍照片已經無法維持生計了。
人到中年,單身女人,還失去了生活保障,對於一般女人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可她卻笑笑說「沒什麼大不了的」。
恆子另闢蹊徑,開了一家自己的時裝設計店,為顧客定製服裝。憑藉學生時代掌握的服裝設計知識和對服裝搭配的獨到見解,服裝店的生意越來越好。
後來由於機械化生產興起,成衣大量湧入市場,門店備受衝擊,52歲的她,又關掉門店,從零開始,再次創業,開始學起最時興的歐美鮮花設計。
學習的第二年,她就出版了《鮮花造型設計教室》。後來,鮮花設計熱消退,她又立刻轉向首飾珠寶設計,再次嘗試學習新的技能.
在她的人生裡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總之她不會閒著。
在71歲那年,她覺得自己不能像一個老太婆那樣,天天在家無所事事的呆著,曬太陽等死。
在同齡人都在安享晚年的時候,她決心重新拿起相機,記錄自己想要記錄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工作。
但畢竟已經71歲,她已經離開了這個社會許多年,要重操舊業,困難重重。
但她決心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她花了6年的時間,自己跑遍了日本大大小小的地方,採訪了無數不同年齡的女性。
還在日本全國各地舉辦了攝影個展《恆子的昭和》。
「恆子的昭和年代」攝影展
Soya號南極觀測船 1956
藝妓學校 1951
轟炸後的Hirosima穹頂, 1953
職業摔跤運動員力道山 | 1954
街頭的戰爭
日本著名作家、記者和歷史學家德富蘇峰
女性受邀觀看淺草脫衣舞秀 | 1952
日本政治家、社會黨人淺沼稻次郎 | 1955
她說:過去的女性,生活在極端苛刻的男尊女卑環境裡,即使那樣也能拼盡全力,讓才能之花綻放,我覺得非常了不起。
最終1992年,她成功出版了《璀璨的明治女性》。
她說,「如果隨興過日子,生活一定會變得散漫,人越大就要越自律。」
當你走進恆子的房間會很驚喜,白色牆壁被她裝飾上梵谷的畫《向日葵》,瞬間感覺溫暖。
她還設了個書架和書桌,恆子至今仍保持著學習英語的習慣,平時看到什麼感興趣的報紙文章,也會認真記筆記,或做個剪報。
房間角落裡擺了個紅酒櫃,存放著她最愛的紅酒。醫生曾叮囑恆子多吃蔬菜豆腐,恆子可不願聽:「我從年輕時候到現在一直愛吃肉,而且我不吃主食,只喝紅酒,特別是在晚上月亮出來的時候,我喜歡喝一杯。」
4年來,她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自學了英語,這個毅力和難度,就算是對於年輕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許多年輕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人家97歲還活得這麼瀟灑,我有什麼理由繼續『喪』下去?」
許多老人到了晚年,覺得容顏已老,就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可她這個90多歲高齡的老人,仍然對時尚有著自己的態度,在她心裡,美是女人一輩子的功課。「時尚不是錢,而是得用頭腦。」這樣說的她,自己的衣服,幾乎都是自己動手製作的。不管見任何人,她都要化上精緻的妝容。她說:即便年老,我也不會變成枯木,至少是豔麗的乾花。
她的百歲人生裡,時代翻滾的潮流一次次地,將她拍離了原本的生活軌道,可她從不抱怨,不憤怒,不放棄,她常常會笑著說:「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學到的東西,早晚有一天會派上用場。」「一直保持微笑,難過時也要微笑,不管是運氣,還是人,一定是聚集到開朗的地方,不是嗎?」
攝影展結束之後,笹本依然沒有閒著,她決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一些心得,寫成書,哪怕有幾個人看到獲得力量,也是值得高興的。
很多人都勸笹本,你已經這麼老了,還是不要折騰了,就好好休息一下吧。她卻一笑而過:「誰說我老了?早著呢!」
工作時,經常有人問她多大了?她總是回答:我沒有年紀。
並且,笹本之前從來不在鏡頭前公開自己的年齡,不想被過多關注。
96歲那年,她告知別人自己的年紀,把周圍人都給嚇了一大跳,在人們看來,她每天都大量採訪、寫作,忙得不可開交,絲毫沒有96歲高齡老人該有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但她更讓人驚訝的還在後頭。
2011年,日本發生大地震,此時的她已經97歲了,可她著急災區復建進程的緩慢,竟直接乘船前往災區,運用自己掌握的裁縫手藝,在當地開設起服裝製作教室,來幫助災區的人們。
同年,她還出版了自傳,《97歲的好奇心女孩》,講述自己的生平、經歷、愛情和人生觀。她在書中很少談及人生的苦難,她的正能量給人們帶去了無限能量,出版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對於這個世界,她永遠充滿了好奇心。在《好奇心旺盛的女孩,今年97歲》一書中,她說:
「說好聽點是好奇心,其實是雖然害怕卻也想去,不喜歡也想看。縱觀世間百態,就算能讓不知道的人知道一點點,也想要用自己的力量來留下痕跡。」
在100歲那年,笹本獲得了「最佳著裝獎」,是日本史上最高年齡獲得者。
百歲攝影展
但她生活中的衣服,卻沒有一件是大牌,都是自己淘回來之後,手工改造的。
她說:「有些自以為很講究的人,省下美食的錢,去買一些奢侈品來穿,這是俗品味。」
只有戰勝了物慾,直到自己想要什麼,你才不會被金錢左右,活成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在102歲那年,笹本拿下了世界攝影界最高獎項——攝影終身成就獎。震驚全球,但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開始攝影時,她結識了很多攝影界的朋友,其中就有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在她眼中,他是個傑出的人,不僅在工作上給了她諸多建議,也對她的工作給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他欣賞她的才華,曾深情地說:「能幹的人就應該儘可能多地做事。」
按照日本的傳統,女人婚後就該本分待在家裡,等待丈夫下班回家,然後鞠躬道一聲「您辛苦了」。
在輿論的壓力和愛情的推動下,恆子不得不做出妥協,放棄熱愛的攝影,在家做家庭主婦,然而那些失去自我的日子對她來說難熬極了,儘管丈夫待她很好,她依然會在夜裡悄悄抹眼淚。
在做人生排序這個選擇題時,恆子苦苦掙扎了好久,最終將第一名的位置給了熱愛的攝影,她離婚了,最終各奔東西,一別兩寬。
恢復單身後,沒來得及消沉就重拾明朗,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攝影事業裡。重新扛起笨重的相機,投入新的攝影工作,那酣暢的感覺又回來了。
戰後日本雜誌媒體發達,離婚後的恆子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攝影上,她扛著沉重的器材走到廢墟裡,爬上卡車頭,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
她說:有時感到非常害怕但又相當好奇,不喜歡一些事物,但還是很想要親眼目睹,我感覺非得面對這個世界不可,我必須讓人們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必須把它們拍下來。
樂觀的女人,運氣肯定不會差。
愛情也再次悄然而至,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二次婚姻,之後和丈夫一起風雨相伴20年。
可世事無常,1985年,深愛的丈夫因癌症溘然長逝。
那一年,她71歲了,古稀之年遭遇喪夫之痛,說不孤單,都是假的。許多人勸她找個老伴兒,她卻不想再隨便找個人,湊合下半輩子。
直到後來她在法國工作的時候,遇見了一位叫做查爾斯的雕刻家。兩個人相見恨晚,成為了經常聯繫互訴心腸的好友。
可是,由於年齡和國界、距離的關係,彼此都沒有再前進一步。
十年後,在她96歲的那一年聖誕節,她決心要鼓起勇氣對查爾斯先生告白。
她給查爾斯先生寄了一張賀卡,裡面只有短短一句:「I LOVE YOU「,卻遲遲沒有等到回信。
她以為自己被拒絕了,傷心了好久。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造化弄人,就在聖誕節前夕,查爾斯先生因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他再也來不及讀到笹本的那張賀卡了,這成為了笹本心中永遠的痛。
禍不單行,偏偏在這個時候,剛過了97歲生日的笹本,自己在家摔到骨折,陷入了昏迷狀態,誰都沒有發現。
直到22個小時之後,鄰居才報了警,好不容易把她搶救了回來。雖然活了下來,但是大腿和左手腕骨折,再也不能正常行走。
這件事對她的打擊很大,她卻絲毫沒有放棄:「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於是,她每天都積極的接受康復鍛鍊和治療。
醫院的人都震驚了:第一次看到97歲了,還這麼認真接受康復治療的人。
「無論在哪裡,都要活出自我,絕不敷衍了事。」
而且在進行復健時,她依然天天梳妝打扮、絕不邋遢。就算穿著運動裝,但必定是精心裝扮、甚至還要塗著指甲油。
經歷了這兩件事,笹本更加懂得,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什麼,不要再做無謂的糾結和等待,活在當下,下定決心,就去做吧。
就像她在書裡說的那樣:「珍惜生命最好的途徑,就是把它淋漓盡致地燃燒透了,不停地去折騰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去養,養生就是在等死。」
人的一生很短暫,所以不要再給自己徒增遺憾。
經歷了骨折一事,原來堅決不住養老院的笹本,還是聽從醫生的建議,住進了養老院。即使在養老院,她也不願安分地迎接夕陽落幕,到處尋找生活樂趣。
但是她小小的房間內,卻和其他老人的房間完全不一樣。
牆上掛著她自己畫的油畫《向日葵》,柜子上擺著紅酒和紅酒杯,書桌上放著最喜歡的書籍和鋼筆,衣櫥裡整整齊齊的掛著各種衣服和帽子.
是誰說老了就不用有儀式感了?是誰說老了就不能精緻的活著了?笹本告訴自己,只要我活著一天,就要精緻一天,就要認真過好這一天。
而生活中的我們,又有幾個人做得到?
並且,笹本的書上,那些悲傷痛苦、難捱的日子,都寫得很少。
因為她不想給任何人帶來負面的影響,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因為討厭被傷害,就算說了抱怨的話語,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不是嗎?」
「一直保持微笑,難過時也要微笑,不管是運氣還是人,都會聚集到開朗的地方不是嗎?」
有些人,剛活到18歲,就已經死了;而有些人,88歲依然活得旺盛,而笹本就是後者。
一個人的笑是沒法騙人的,這樣永遠笑嘻嘻的笹本,怎麼可能會真正的「老去」?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
「我覺得總有想見的人,總有想去的地方,哪還有工夫去死呀!想做什麼就去做,只要好奇心還在,無論多少歲總是能有新的開始。」
如今105歲的笹本,她的皮囊已然褪色,但她的靈魂卻越發光彩熠熠。有一天,她一定會與這個世界告別,但已獲得內心的圓滿。
追求自我,優雅一生,精緻到老,她活出了一個女人最令人羨慕的模樣。
比金錢珍貴的是知識,比知識更珍貴的,是無休止的好奇心,她的好奇心、人生觀、價值觀,讓她突破了年齡的極限,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年輕」的活著。
希望我們都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