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由中建西南院設計的成都城市音樂廳正式啟動運營。
從此,成都有了屬於自己的音樂「會客廳」
一年裡,成都城市音樂廳為觀眾奉獻線上線下演出活動共計252場,公益演出活動101場,國家及省市區政府演出活動61場,合作演出活動(含高校、市級院團)52場,商業租場演出活動38場。參演演員近2萬人次,超10萬觀眾走進音樂廳享受高水準藝術成果(公益演出超3萬人),受到政府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
△ 相關演出數據及圖片摘自 成都城市音樂廳公眾號
本期特編發此文回顧這座文化殿堂的成長之路,祝賀城市音樂廳1周歲生日快樂!
city
M
music
罄音璞玉——成都城市音樂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傳承歷史文脈,固城市之根,打造『音樂之都』。」秉承上述思想,成都城市音樂廳應運而生。
建設標準「世界一流」,項目規模全國前五,坐落區位城市腹地,成都城市音樂廳建成之際,便已成為巋然屹立於城市之心的一座音樂殿堂。不過,在此之前,四川省內甚至沒有一座能夠容納多類型演出的專業性觀演類建築,而突破這個瓶頸的任務交給了我們。
文化建築不應該是脫離於大眾的高冷存在,它應該以一種謙和開放的態度,讓更多人能夠觸碰到,能與之產生聯繫,能融入其容納的時間與空間。我們將成都城市音樂廳天衣無縫地嵌入地塊內,與周圍環境呈現高度的包容和滲透。項目基地所處區域的城市圖底關係充分與錦江流向相呼應,形成縱橫交錯的小尺度城市結構。建築的歌劇廳及音樂廳兩個最具有標誌性的體量順應城市結構傾斜,在老城的城市肌理中,有張有弛、高低錯落地塑造包含大型建築體量在內的建築群落。
除了與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間產生聯繫,成都城市音樂廳還充分體現了其「文化性」的傳承。在建築風格的設定上,我們遵循「回歸經典」的設計原則,突出文化特徵的設計思路。立面大面積採用石材幕牆,形成經典、安靜、莊重、返璞歸真的藝術效果,同時融入取自成都特有竹文化的「窗欞式玻璃幕牆」,在嚴整的石材立面中閃耀出靈動的光芒。
而完整的功能配置成為了成都城市音樂廳對標「世界一流」最有底氣的資本。1600座歌劇廳、1400座音樂廳、400座戲劇廳、300座小型室內音樂廳,從大型歌劇《圖蘭朵》到合唱表演《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從話劇《雷雨》到川劇《變臉》,從交響音樂會《命運》到獨奏音樂會《馬友友大提琴演奏會》……一幕幕視聽盛宴徐徐展開,一次次歡呼掌聲此起彼伏,一張張歡樂笑臉盡情綻放。
回頭再看,10.2萬平方米的建設規模,侷促逼仄的用地範圍,間不容息的設計周期,我們做到了。
他是剛參加工作一年的菜鳥,他沒有任何建成項目的設計經驗,他甚至還沒來得及建立最基本的協同設計思維方式。幸運的是,成都城市音樂廳給了他一次共同成長的機會。
他記得項目設計總負責人劉藝說:「聲音是很微妙的存在,我們要懷著對聲音的崇敬之情去設計成都城市音樂廳,她才是美的。」他記得項目審定人錢方說:「建築設計要講求機構學,尤其像成都城市音樂廳這種標誌性建築,打磨她應該仔細再仔細,就像德國人造鋼筆一樣精益求精。」他還記得項目設計執行總負責人王永煒說:「音樂廳是建築設計中金字塔尖似的存在,能夠參與其中,何其幸運!」
老總們的教誨他銘記於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成都城市音樂廳的設計工作中。歌劇廳頂棚,星空背景中盤旋的太陽神鳥,成都的圖騰在他與燈光設計師的共同努力下投射進現實;音樂廳舞臺中央,懸掛的「冰芙蓉」反聲板,他與舞臺機械及聲學顧問單位反覆建模推敲,實現了文化象徵與聲學控制的完美結合。項目工地上,他的足跡踏遍了每一塊磚、每一片牆;他與建築工人嘮嗑,了解磚牆的砌築方式;他仔細比對石材幕牆的顏色,力求精緻、典雅的表現效果;他排了100多遍觀演廳座椅,只為觀眾能在廳內任何一個區域都能領略到最優美的視聽效果……他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項目上服務了兩年,他在成長,音樂廳也在成長。
28個月之後,成都城市音樂廳完美呈現,他帶著新的菜鳥們參觀這座建築,一邊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一邊訴說著他對建築的愛。成都城市音樂廳刻進了他建築師的身份中,而他的名字也刻進了這座建築的光輝歲月裡。
2018年12月29日,成都城市音樂廳首演由《中央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奏響,著名指揮家湯沐海慷慨激昂,《紅旗頌》、《藍色多瑙河》、《卡門》等經典曲目悠揚婉轉。舞檯燈光的呈現、樂曲聲音的傳遞、演員精湛的表現,賦予了成都城市音樂廳生命的意義。
我們有幸受邀觀看了這場盛大的演出,也聆聽了使用者們發自內心的讚美。「這個音樂廳的聲學效果一定是國內一流的標準了!」這是來自演奏家的評價;「『冰芙蓉』既作為整個音樂廳的視覺中心,又作為演奏的聲學中心,達到了文化傳承與功能使用的完美結合!」這是來自領導的評價;「座椅的排布方式很舒適,兩個小時的音樂會不會讓人感覺疲倦,能使我們更加專注於舞臺的音樂演奏。」這是來自觀眾的評價。我們笑了,設計的作品受到認可,這是最大的幸福。
作為設計師,我們看到項目落成後會感動、會欣喜,用一磚一瓦把圖紙上的內容變為現實,這是設計師的幸運,也是設計師的使命。但是,項目落成僅僅是一個建築完成其一半的使命,對於成都城市音樂廳來說,我們希望其在今後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被接受、被認可、被讚揚,這才是設計師與建築相互依存所能體現出的最大價值。未來可期。
圖文 / 設計一院 陳淵
審定 / 群團工作部
原標題:《作品 | 罄音璞玉·成都城市音樂廳一周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