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雖然是一個人的名稱符號,但卻也寄託了父母長輩對後輩的期望,比如徽音一名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不過有些名字在同齡中卻容易遭到嘲笑,比如「高超」這個名字。
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相貌出眾的女子卻被同學嘲笑名字太高雅,校長則說:改個土氣點的,不成想後來紅遍祖國大地。
這名女子就是王庶熙,一個湘妹子,出自大戶人家,家中姐妹兄弟共有10人,王庶熙最小,父親王正權是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數學老師,因此王庶熙曾在第一師範學校念過書,但沒有待很長時間。
母親和父親相繼離世後,12歲的王庶熙跟著兩個兄長前往了上海,當時王庶熙因為年紀小,還沒有能力謀求生計,但上天對她是眷顧的,給了她一副好皮囊,上海紙迷金醉,有人富貴也有人落魄。
王庶熙清楚地認識到,要想在「十裡洋場」的上海擁有立足之地,還得進入學校磨鍊幾年,後進到了上海美美女校學習歌舞,該校的創始人是我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近代歌舞之父黎錦暉,黎錦暉是湖南湘潭人,早年畢業於長沙高等師範學校。
黎錦暉與王庶熙也稱得上是老鄉,並且黎錦暉與王庶熙的父親王正權有些舊交情,因此黎錦暉對王庶熙就多了份關照。
黎錦暉對王庶熙是非常看好的,不過王庶熙因為名字太過高雅,並且相貌出眾,就帶給了旁人「生人勿近」的感覺,十分有距離感,學校的同學在背後也沒少議論、嘲笑王庶熙,認為王庶熙自作清高、裝腔作勢。
此外黎錦暉還發現一件事情,王庶熙兩位兄長的名字分別是王人路和王人藝,按照我國取名的習慣,兄弟姐妹通常只會相差一個字,王庶熙怎麼就不同了?後來經過了解才得知,王家女娃是不列入「人」字輩。
對此,黎錦暉嗤之以鼻,後親自為王庶熙改了名——王人美,「人美」這個名字稍微土氣了點,但卻拉近了王人美與其他人的距離,王人美在學校也漸漸受歡迎起來。
2年後,中華歌舞團解散,王人美又進到了南洋招商附屬英文專科學校學習英語,1930年,王人美參演了個人首部電影《空谷猿聲》,開始走上演藝之路。
王人美的基本功紮實,而且有學問,待人也和氣,很快就在演藝界展露出了頭角,另外王人美的嗓音也十分動聽,結果紅遍了大江南北。
只是王人美的最終結局卻不盡人意,1952年王人美因被人誣陷與戴笠有往來而深受刺激,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送入瘋人院;1980年王人美又中風癱瘓在床,6年後又因腦溢血成為了植物人。
而王人美晚年時回憶自己的一生,悲歡離合都有發生,並寫下了一本自傳《我的成名與不幸》,這本書直到2011年才出版,王人美則於1987年在北京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