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人們怎麼去長城?外國使者有經驗:不要乘馬,一定要騎驢

2020-12-26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十月,我和家人去了一趟大名鼎鼎的古北水鎮,由於司馬臺長城就在附近,便買票坐纜車登了上去。站在烽火臺上,一邊遙望兩側層巒疊嶂、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覺得心曠神怡,一邊默默地在心中將這裡與從前攀登過的八達嶺、慕田峪長城做對比,愈發覺得司馬臺長城且陡且深,到處碎石動搖,號稱「萬裡長城絕險處」,果然名不虛傳。近年來國家從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的角度考慮,對長城進行了大規模的保養和修繕,增添了多項輔助設施,尤其是安裝了纜車,大大提高了遊客攀登的便捷度和安全度,否則想做如此登臨之遊,絕非易事。

▍11月21日,北京懷柔慕田峪長城冬雪美麗景色 攝影 卜向東/北晚新視覺供圖

於是便想到一個題目,百年前,生活在北京的人們怎樣登長城?並尋了一個特殊的角度,那便是來京旅遊的外國人,怎樣記錄自己與長城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赴長城 騎驢不時收起腿

在百年前西方人來華的諸多遊記中,筆者發現:他們在京遊覽的長城,主要是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和司馬臺長城則極少提及。

英國醫生芮尼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跟隨英法使團入京,他為我們留下了近代史上比較早的一份外國來華人士遊覽長城的記錄,時間是在1861年的11月7日。他和同伴是「乘著小馬和騾子」出東直門往南口的,當晚就住在南口的一家客店裡。第二天早晨繼續向長城進發時,發現夜裡可能下過一場大霜雪,道路上結了半寸厚的冰。「山路兩邊都可以看到寬闊的城牆,連著有射擊孔的胸牆,突出在山之上,城牆每隔一小段都有一個四方形的塔,好像長城的內岬一樣」。崎嶇的斜坡令馬和騾子舉步維艱,尤其是路上的霜雪,使它們不止一次地失足滑倒在地上。當關隘的路越來越往上時,路也越來越難走。通過居庸關後,芮尼感到他們已經被群山包圍了,偶爾見到駱駝隊、出殯的隊伍和拿著籮筐四處收集肥田料的農夫們,他只覺得無限的蒼涼。

差不多同一時間,普魯士東亞外交特使團也走上了跟芮尼一樣的道路前往八達嶺長城。從南口沿山坡攀援而上,一直來到了一個關隘,「山谷越來越窄,只有四百步的寬度,兩旁峭壁的高度達到了一千二百到一千八百英尺」。

▍1873年《倫敦新聞畫報》刊載八達嶺長城版畫

居庸關一帶的山勢搞得這些老外們大為頭疼。1868年,德國絲綢商人克萊爾在遊記中寫道:「山口的路面就像森林溪流中的石頭河床,到處巨石橫亙,即便是最老練的驢子,也要費盡力氣,才能走得過去。」正因為如此,當克萊爾發現直插入天的絕壁小道中居然駛來一輛大車時,便感到十分驚奇,如何才能讓大車穿過亂石叢呢?最後發現原來「就是簡簡單單地把輪子拆卸掉,放進車廂裡,把整個車廂像轎子似的架在兩頭騾子之間,穩穩地固定住,然後就可以通過了。」

德國銀行家恩司諾在報告中總結說,去長城不要乘馬,一定要騎驢,「我們的驢隊由一頭白驢、一頭黃驢及一頭粗野的灰驢組成」。恩司諾抱怨說自己在中國北方見過各種各樣糟糕得不可思議的路,但攀登長城的路才真是登峰造極的難走:「我們的驢子真是讓人欽佩,它們謹慎而充滿毅力地爬過最艱難的路段,我們一會兒收左腿,一會兒收右腿,一會兒又不得不兩條腿都收上去,或者把腿伸到驢子的頭上,因為巨大的巖石間常常只容驢腿通過,而容不得騎驢人的腿」。

也許往長城去的道路實在是太難走了,以至於在來華的外國人中間留下了可怕的口碑,所以直到1907年,英國畫家託馬斯·霍奇森·利德爾目睹京張鐵路的修建時,還感慨「路面看上去到處都是巨大的亂石,那些車夫是怎樣趕著馬車繞過或越過這些巖石的還是一個謎」。不過,隨著京張鐵路的開通,「駱駝、騾馬、公牛、意志堅韌的小毛驢、轎子,這一切將很快變成歷史,永遠消逝,我感到高興……現在鐵路已修到了關口處的長城邊,很快會像別的地方一樣,在這裡主宰一切。」

登長城 烽火臺裡散落陳舊槍枝

「第一次看到這座古老而驚人的世界奇蹟,無動於衷是不可能的!」克萊爾在遊記中這樣描繪自己第一次看到長城時震驚的心情。他和同伴把烽火臺叫做「瞭望塔」,他們在其中的一個烽火臺上找到了一個入口,從石頭臺階登上了城牆和城垛。

同樣認為長城堪稱奇蹟的,還有英國外交官密福特,「目力所及之處,長城綿延數十裡,翻山越嶺,有時直上懸崖峭壁,攀上最高山峰,正以為失去了長城的蹤影,望遠鏡裡又看到長城在遠處巉巖上繼續蜿蜒。如何能夠把這麼多建築材料,運到如此荒蕪、如此難以抵達的地方,真是個奇蹟!」除了遠處的山色外,近處的植被也讓密福特目眩神迷:「(長城)爬滿野葡萄、石刁柏、風鈴草、矮灌木以及其他植物,塔樓上覆蓋著葉背面為銀色的蕨類和苔蘚。」

▍民國初年八達嶺長城照片

芮尼對長城建築材料進行了認真的測量:「它由4英尺長的、18英寸厚的石塊建成,胸牆和壘道則是磚砌。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石建的四方塔,略為凸出在城牆外。」在其中一個烽火臺裡,芮尼數到了48條中國的舊式槍枝遺棄在地上。芮尼繼續他的測量:「牆的高度(包括胸牆在內)由26到50英尺,具體高度取決於牆所在的斜坡位置。內胸牆和外胸牆之間的牆的寬度是14英尺,逐漸向牆根部分擴闊。牆的兩面都是很陡的斜坡。牆的壘道鋪以四方的磚石塊,就像北京城牆上一樣。面對塞外的主胸牆有2英尺闊的炮孔,每個炮孔相隔7英尺。」芮尼還找到了一門火炮,火炮是西方形式的,由中國製造,上面刻有文字:「雍正二年鑄,重兩千斤」,旁邊也散落著一些陳舊的槍枝。在芮尼看來,這裡的城牆總的來說情況很好,但是已經沒有任何跡象證明還能起到什麼防禦外敵的軍事作用。

「從戰略的角度看,如今面對歐洲的武器,長城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了,長城的牆體是用未曾燒制的磚頭壘成的,裡面填充著泥土和碎石,幾發炮彈就能把它炸毀。」恩司諾站在八達嶺長城上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他和同伴們在一座烽火臺裡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隨身攜帶的食物,然後開始放槍,「我們的手槍射出的子彈喚起了群山的多次回聲」。

儘管恩司諾在萬裡長城上的胡亂放槍,可能只是一時興起,但這一舉動卻具有某種象徵意義,足以令百年後的每個炎黃子孫感到錐心之痛!當然,在那個列強橫行無忌,中華民族任人欺凌的時期,來華的外國人還幹過比這更加過分的事兒,比如密福特,在長城上逗留越久,越貪戀這「看不夠、贊不夠」的壯麗景致,然後他居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設法取下一塊大磚,作為戰利品,希望有一天能夠帶回英國。」

也許在激憤之餘,更需要頭腦冷靜,看一看普魯士東亞外交特使團在報告中講述的觀點,更有利於我們反思怎樣才是真正的強國之道。當他們在長城上發現大量被廢棄的古老的鐵炮筒的時候,「聯想到今天中國人進行戰爭的方式,他們試圖用巨大的牆體、上千個無用的火炮、巨大的爆炸聲、搖動的旌旗、怪誕的鬼臉和宏大的場面來嚇跑敵人,其實長城太疏闊遙遠,不駐兵的話,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阻擋作用。」

贊長城 宛如巨龍象徵民族精神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京張鐵路的開通,從北京城裡去長城容易了許多,美國學者劉易斯·查爾斯·阿靈頓記錄的攻略是:「北京到長城的火車站是青龍橋站,西直門車站乘火車幾個小時後到長城,下午再乘火車回去。」

日本學者丸山昏迷的「導航」更加精準:「乘坐京綏鐵路線從南口站到青龍橋下車,取左路前行二裡即可到達八達嶺。」

丸山昏迷可能是多次去八達嶺參觀的緣故,所以對沿途的路徑和風光特別熟悉:「從南口經過關溝站、東園站、居庸關、三堡站,在青龍橋下車,從這裡沿著通往張家口的鐵路沿線向西北前行,從題有『八達嶺山洞』的隧道前攀登即可到達八達嶺。」他甚至詳細記錄了所用路費:從西直門到青龍橋站,一等座二元九十分,二等座一元八十分,三等座九十五分。當時還有一種往返遊覽券出售,分兩條路線,一條是從前門站到青龍橋站的,一等座五元十五分,二等座三元三十五分,一條是從西直門到青龍橋站的,一等座四元四十五分,二等座二元九十分。

不過丸山昏迷認為:「如果(遊覽長城)想嘗試更風雅的方式,可以僱驢馬或轎子。」從南口站出發的話,僱轎子到長城的價格是大洋五元左右,僱驢馬是一元左右。

▍民國初年騎驢到長城

事實上當時很多來華的外國人,遊覽長城選擇的都是僱驢馬,以其更加自由,並充滿野趣,比如日本學者中野哲人,就僱了六頭驢,出德勝門,過土城,一直往南口去。耗時兩天,到達八達嶺,然後棄驢登城。「長城蜿蜒於各分水嶺之最高處,其規模之大,實令人驚嘆」!中野哲人此前曾經看過長城的照片,但眼前的實景,讓他神魂顛倒:「眼前之雄偉,實未能想像,可睥睨四方,氣宇豁然,以慨天下之小!」他即行作詩曰:「越嶺渡谷無窮盡,千裡之外亦此城!」

當然,既能省時省力,又可備嘗野趣的旅行方式,則是坐火車到青龍橋,然後僱驢沿著溪流,穿行峽谷,慢慢地遊覽沿途風光。美國攝影師多蘿西·格雷就是這樣前往八達嶺的。在林立的高山中,她坐在光滑的驢背上,看驢蹄在鬆動的石塊之間小心翼翼地尋找著可以落腳的地方,直到望見矗立在藍天下的長城的雉堞。

「它們和那些褐色的大山有著一樣的顏色,橫亙在陡峭的峰頂,它們翻山越嶺,像波浪一般綿延起伏於崇山峻岭之間。」多蘿西·格雷一面攀登,一面驚嘆於長城龐大的規模,「難以相信這竟然是人類的傑作,它那與日月同在的氣勢,只有大自然的手筆才能如此的驚人」!登上長城,站在高處,當蜿蜒盤繞的長城盡收眼底的那一刻,多蘿西·格雷忍不住感慨道:「它仿佛是一條盤踞的巨龍,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堅不可摧,永世長存!」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外國友人對中華民族最由衷的讚美。(責編:沈灃)

相關焦點

  • 幹部要多做「騎驢找馬」的事
    可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總是出現「騎驢找驢」的傾向,推動工作只顧於完成眼前的事,「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則難免會出現把決心掛在嘴上、落實留在紙上,導致許多工作中途擱淺,難以高質量完成。新時代黨員幹部,要用好「騎驢找驢」的智慧,在學習、思維、工作上一舉發力,才能實現事半功倍。學習上應有如渴如飢之欲。
  • 感情中,「騎驢找馬」的人,最有可能孤獨一生
    點點擔心阿銘是不是出了什麼事,特地中午請了假去阿銘的公司看他,順便把早上沒能給他的飯帶給他。等點點到了阿銘的公司才發現,阿銘正和一個氣質有加的美女談笑風生。點點似乎猜到阿銘要說什麼,直接打斷了他:「人都要向前看不是嗎?我男朋友還在等我,我先回去了。」人都是自私利己的動物,總想著在手上先抓著一個湊合著,等看到比手上好的了就趕緊棄牌。這樣也不能說錯,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更完美、更優秀的權利。
  • 「騎驢找馬」是90後年輕人的常態
    熬過艱難的實習期,還有漫長的實習期。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慢慢的熬著,種子灑在地上,要不幸運的就發了芽,要不就熬死了。熬了幾個月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下定決心要跳槽,去面對新的環境。騎驢找馬真的不是我們想要的,誰不想一份好工作一個好單位待到老,一旦離職就被人說年輕人就是待不住,老想往外跑,年輕人共不了患難,公司有點小困難就跑了,現在的年輕人不行了……這樣的說法很快就延伸到了情感方面,年輕人就是愛騎驢找馬,談個戀愛就是玩玩不長久的,個個都不想結婚生孩子,玩夠了下一個,帶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去工作去戀愛,這一代早晚會完的……
  • 「騎驢找馬」為什麼會摔的很慘?
    騎驢找馬的老闆可小張這些精英員工因此受到傷害,他們感覺無論在公司裡幹得多好,在老闆的眼中自己都還只是一頭「驢」。與其做一輩子「驢」,還不如冒險跳槽到其他公司做一次「馬」。受到傷害的小張老闆「騎驢找馬」的結果是:「馬」沒有找到,優秀的「驢」卻跑了。
  • 姑娘,我不勸你將就,但也不建議你「騎驢找馬」
    她也很猶豫,覺得父母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她想聽聽我的意見,該不該開始這一段她並不滿意的感情。這姑娘的問題很實在,我相信這不是特例。很多女人在婚戀伴侶的選擇上,都面臨一定的困境:他不是我的理想型,缺點很多,優點很少,但一時又找不到心儀的人選,年紀到了,自己時常懷疑,勸自己將就一下,接受這段雞肋般的感情。有些女孩,就開始這樣騎驢找馬。
  • 男友瞞著我偷偷去相親,該不該分手:騎驢找馬的愛情難長久
    這種人就是典型的「騎驢找馬」的心理,說白了,他們就是對目前的對象不滿意,不甘於妥協,於是會採用一邊談戀愛,一邊找更好伴侶的方式。通常一旦遇到這樣的人,都應該及時分手才是,因為和一個永遠都在準備著「有外心」的人談戀愛是件很危險的事,不僅僅只是花了時間和精力的問題,有可能也會讓你喪失愛的能力,對他人無法建立信任。
  • 裸辭還是騎驢找馬?應聘者做好職業規劃,千萬別信詹青雲給你打氣
    今天,我就結合我的經歷與感悟,為大家現身說法,談一談求職跳槽那些事兒,希望各位可以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個更清晰的規劃。騎驢找馬好嗎?網上有個關於跳槽的段子:70後,什麼是跳槽?80後,為什麼要跳槽?等我們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轉而要發揮個人價值。但是有人也會遇到「報國無門」的情況,前面的領導站著位置,你空有一身本領也不能發揮出來。平臺就這麼大,不能所有人同時站到前面。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工作三五年就想要跳槽的原因。說到跳槽,有人問:騎驢找馬好嗎?
  • 「騎驢找馬」是對驢最大的誤解?在古代驢可有大作用,馬可比不了
    在我們現如今社會中有很多的動物,在古代時期都被人們當作是神獸般的存在。隨著時代發展,各種繁殖技術不斷的增長,導致這些動物的產量也就越來越多,人們也就司空見慣,不再像以前那麼新奇了。在日常生活中,它的作用也就更大,像民間磨坊用的全部都是驢,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拉低了驢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可是我們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驢在社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騎得起,用得起驢的。
  • 國外「山寨版」長城:花費百年才建成,當地人稱可與中國長城媲美
    說起中國有名的觀光景點,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不是萬裡長城而是故宮,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遊客,來到中國北京,沒有一個人不登長城,說起萬裡長城,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中國的萬裡長城,萬裡長城從東到鴨綠江,從西到甘肅嘉峪關,跨越20個省市,綿延2000公裡以上,長城也是中華民族的結晶。
  • 科技城這位外國專家榮獲2020年杭州市「錢江友誼使者」稱號
    9月5日,第三屆「杭州國際日」開幕,「錢江友誼使者」授予儀式正式開啟。來自英、德、法、日、西班牙、義大利等8個國家的10名外國專家被授予杭州市外國專家「錢江友誼使者」稱號。
  • 長城一塊磚有多重?
    長城一塊磚有多重?  旅居紐西蘭北部城市奧克蘭多年,每當我看到當地越發常見的中國元素,遇到越來越多懂中國文化的外國朋友,都感到無比欣喜和自豪。我的內心深深感謝那些漂洋過海播撒中華文化種子的使者。  此刻,我正走近一位耄耋老人的住所。老人姓範,是一位多年來堅守和弘揚中華文化,致力於中新文化交流的翻譯家和作家。範先生雖年事已高,但思維敏捷、談風甚健,一談起文化和文學的話題便滔滔不絕。
  • 百年前的人們太智慧了,受用無窮!!
    如今的煙盒上都寫有「吸菸有害健康」,但是在一百年前,一家外國香菸品牌的煙盒,卻能夠讓人們的生活變得安全健康——1910年左右,這家香菸公司把精美的插畫和至今實用的生活技巧,印在了煙盒上。為了吃,一個世紀前的人們也是蠻拼的。在檢驗熟龍蝦是否新鮮方面,辦法是掰直蝦尾,如果迅速彈回那就是新鮮的,如果緩慢縮回,那很可能不新鮮。
  • 清末老照片:百年前人們遊覽泰山也愛拍照
    泰山作為自然和文化的雙重遺產,歷來都是人們嚮往的勝地。不論是帝王將相,文人騷客,還是平頭百姓,都希望到此一遊。今天,我們通過一組拍攝於1903年的老照片,來看看清朝末年人們是怎麼攀登泰山的,同時也領略一下100多年前的泰山風光。
  • 專訪中國公關之父:外國品牌入華一定要見的人
    這一條路現在很常見,很多人都在做,但在三四十年前一般人是不會走中國這條路的。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一些法國媒體還稱我為新時代馬可·波羅,可見在他們眼裡我走這一步棋是有多麼地冒險。當然,你得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理解他們的反應。1980 年代的中國貧窮落後,外交政策遠不如現在成熟開放,所以去中國做生意完全不在西方人的考慮範圍內。
  • 聖經揭秘 撒迦利亞書 作者寫的以色列之王為什麼要騎驢駒
    作者為什麼要寫他們的王是騎著驢駒來的呢,有經學家說,那個時候驢駒是有身份的人喜歡騎的,王室的人就應該要騎驢。實際上這種說法當然是沒根據的,傳道書10:7說,我見過僕人騎馬,王子像僕人在地上步行。作者寫的是反常的情況,反過來就是說王子才應該是騎馬的。但是那時候馬的數量比較少,特別是以色列,他們的馬更少,在他們傳統中沒什麼人養馬騎馬,基本上都是養驢騎驢。
  • 長城高度有限,城牆強度不足,到底有什麼作用?
    一、 長城的城防作用十分薄弱有句老話叫不到長城非好漢,在物質條件豐厚的現代社會,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後,也願意通過旅遊去領略五湖四海的勝景,當他們到了首都後,絕大多數會去長城遊玩。二、 長城真正的作用是防止騎兵奔襲如果用農耕文明中圍繞城池展開的攻防戰經驗去看待長城,那麼上述觀點成立,不過要注意的是,華夏民族修建長城的目的是抵禦南下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賴以生存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有著本質的不同,兩者相比較而言,農耕文明要領先於遊牧文明:
  • 戀愛中,女人有這幾種表現,八成是在「騎驢找馬」
    不要指望自己是戀人心中獨一無二的,如果從事實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之所以戀愛中只有一個人,就是因為遇見了,然後守護,哪怕以後有一個更好的,那也認了。這就是愛情,更好的總會出現,所以愛情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 5個男人騎驢找馬的行為特徵
    不過也有人喜歡用電話或微信語音通話聯絡,照理來說如果真沒有接到,應該有空就會直接回撥,但如果這男人即使有空也不想和你說太多話,或者心虛的話,就會選擇回傳訊息說怎麼了?  3、說自己的朋友圈很少在更新、沒在用  有件事很奇怪,每個渣男通常都不太會用朋友圈,要加好友也都會顧左右而言他,這理由無他,就是不想要讓你知道參與他的生活。當然,一定也有男人是真的不喜歡用朋友圈,但既然如此,攤出來看應該更沒差啊,看個空白頁面也好讓你放心不是嗎?那又何必藏東藏西呢?
  • 不要拿你的尺子,去丈量別人的生活!
    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李叔同,從富貴繁華到剃度清修,在很多世人眼裡都是不明智的決定,殊不知,這種寧靜安然,正是他要的圓滿自足的狀態。人們都認為紅樓夢裡賈元春是最有福氣的,她卻說「當日即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她並不享受宮廷生活,在她眼裡,生在小門小戶人家,骨肉團聚,全家包包餃子更幸福。
  • 去北京旅遊要怎麼玩呢?這裡的景點很多,都值得你一一去打卡
    去北京旅遊要怎麼玩呢?這裡的景點很多,都值得你一一去打卡去北京旅遊要怎麼玩呢?既然如此,來北京必去的景點就可以多一些了,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必去選擇。北京是文化古都,而且公共運輸出行費用也是最便宜的,在這兩方面,體現出了北京是全國人民的首都,沒有宰外地人的現象。既然如此,來北京必去的景點就可以多一些了,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必去選擇。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必去,北海、景山、圓明園、國子監,雍和宮,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