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組裝單分子膜表面分子間氫鍵的電化學研究

2021-02-15 中國科學雜誌社

分子間氫鍵是普遍存在於分子間的一種弱相互作用, 在細胞膜表面的分子識別過程中起著基礎且重要的作用. 為簡化細胞膜的複雜性, 利用結構明確的自組裝單分子膜構建模擬細胞膜體系, 在分子水平上對自組裝單分子膜表面的分子間氫鍵進行探究, 為細胞膜表面分子識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邵會波教授從電化學角度, 結合掃描電化學顯微鏡方法的優勢, 介紹了關於自組裝單分子膜表面分子間氫鍵的研究進展.

氫鍵作為一種弱相互作用力, 廣泛存在於生命體包括蛋白質和核酸等中, 參與分子識別、物質轉運和酶催化等基礎的生理過程. 早在1953年Watson和Crick發現DNA雙螺旋結構時, 就提出可通過氫鍵作用進行識別和配對, 用來傳遞和表達生物體信息. 對細胞膜表面的分子識別而言, 分子間氫鍵是其重要動力之一, 通過識別並固定胺基酸和酶等重要物質, 使這些重要物質進入細胞發揮生理功能. 因此, 分析膜表面分子間氫鍵可深入探究分子識別的機制, 並為分子識別的調控提供新的視角.目前雖有多種方法可以分析固/液相體系中氫鍵的特徵, 如X射線和中子衍射、固體核磁共振、拉曼和紅外光譜等實驗方法以及從頭計算等理論方法. 但是, 由於分子間氫鍵具有動態可逆、隨外部環境易變等特點, 且這種氫鍵強度比化學鍵強度小許多, 致使液相中膜表面分子間氫鍵的定量研究具有挑戰性. 基於氫鍵作用本質上是弱電作用, 這種微觀的弱相互作用可以通過電化學技術體現為電流或電子轉移速率等可定量比較的物理參數, 氫鍵電化學就此提出. Kaifer等報導了二茂鐵氫鍵聚集體中的電子交換作用以及活性中心被氫鍵聚集體包裹後的電子轉移行為, 成功通過電化學反應過程闡述了分子間氫鍵作用. Cooke和Rotello等基於氫鍵作用製備了二元主客體複合物, 在非極性或極性有機溶劑中, 通過電化學的氧化/還原成功驅動了兩種組分以不同狀態結合形成三種複合物, 並對結合效率即氫鍵作用進行了分析. Smith通過氧化/還原產生更強的氫鍵供體/受體, 成功採用電化學技術實現了對氫鍵的調控並將其應用於超分子的可控組裝. 至此, 通過電化學方法成功地對氫鍵進行了研究和調控. 然而, 對於膜表面的分子間氫鍵, 因表面可能存在的缺陷和結構不均一等情況, 只用電化學方法進行研究略顯不足. 掃描探針技術利用微米或納米級的尺寸針尖接近基底, 以較高的解析度獲取基底微區信息, 在膜表面的探究上展現出獨特優勢, 已被廣泛用於材料和微電子等表面科學的分析. 因此, 我們選擇了以電化學原理為基礎的、電化學方法與掃描探針技術相結合的掃描探針顯微鏡技術——掃描電化學顯微鏡技術(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SECM), 將其用於對膜表面分子間氫鍵的探究. 相比於傳統的三電極電化學方法, 具有超微探針電極的SECM「雙」工作電極體系能夠使電子轉移和氫鍵作用分別在兩個電極上發生, 避免互相干擾, 體現出本徵的氫鍵作用,同時, 基底電極的開路狀態可避免基底電場對氫鍵作用的幹擾. 此外, 超微電極的尺寸效應使SECM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電流檢測可達皮安以下).自組裝單分子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作為細胞膜的理想簡化模型, 其形成機理和界面電子轉移過程的動力學過程已通過SECM進行了研究(圖1). SECM減弱了雙電層電流和電勢降的影響, 提高了對SAM膜探究的準確性. 此外, 利用SECM不僅可得到膜表面微區不均勻表面的電化學信號, 而且能夠得到不同區域的形貌. 因此,對於膜表面分子間氫鍵的探究, SAM和SECM分別提供了理想的實驗模型和重要的研究手段.

圖1 在MPA SAM電極上的分子間氫鍵可逆組裝與解組裝過程示意圖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邵會波教授系統介紹了在構建的簡化模擬細胞膜-自組裝膜體系中, 利用掃描電化學顯微鏡方法探究自組裝膜表面分子間氫鍵在分子識別過程中的作用, 以期為細胞膜功能的探究提供參考信息.當然, 氫鍵在細胞膜表面分子識別的研究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困難. 首先, 模擬體系的構建需要完善, 雖然通過自組裝膜可以簡化模擬細胞膜. 但是生命體內細胞膜及其微環境遠比模擬體系複雜, 該文的研究結果並不能準確地體現出細胞膜的真實行為; 其次, 電化學測試的電流非特異性也使實驗數據的解析僅具有推理性, 這要求發展與多種測試手段的聯用以期使結論更明確; 最後, 分子識別過程的探究仍需細化. 因此,接下來需要深入探究分子識別的每一步, 如氫鍵在分子識別的固定、傳輸、響應和代謝過程中體現的行為機理, 為以後通過調控氫鍵改善生物體信息傳遞提供思路.

該文近期發表於《中國科學: 化學》——「慶祝北京理工大學建校暨化學學科創立80周年專刊」

文章信息:[點擊下方連結或「閱讀原文」可獲取全文] 


相關焦點

  • 詳解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知識點
    物質熔化或汽化要克服分子間的作用力,氣體凝結成液體和固體也是靠這種作用力。 除此以外,分子間的作用力還是影響物質的汽化熱、熔化熱、溶解黏度等物理性質的主要因素。分子間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間作用力(俗稱範德華力)和氫鍵(一種特殊的分子間作用力)。 分子間作用力約為十幾至幾十千焦,比化學鍵小得多。
  • 化學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對物質有什麼影響,終於總結好了!
    分子間作用力概念:物質分子間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注意對比,這個是物質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所有我們就很容易知道其作用力範圍:分子間!其作用力按照強弱來分的話 ---- 屬於很弱主要影響物質的物理性質,如熔、沸點--注意對比①影響物質的熔點、沸點、溶解度等物理性質;②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物質的熔、沸點逐漸升高,如F2<Cl2<Br2<I2氫鍵:某些具有強極性鍵的氫化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靜電作用),分子間(HF、H2O、NH3)較化學鍵弱得多
  • 均相聚合的自支撐COF膜具有高效的分子分離性能
    到目前為止,固態混合法、組裝COF納米片、原位生長、界面聚合及單向擴散合成等方法已被報導用於製備具有增強的分子篩分性能的COF膜。為了充分利用COFs有序孔道的優勢進行分子分離,製備連續的COFs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微晶COF粉末難以加工成連續的COF膜。近年來大多數合成策略例如自下而上的方法,均在特定表面生長COFs形成厚度為幾百納米的定向薄膜。
  • 氫鍵規則:帶你探索神奇的冰水世界
    自此,中心水分子的最近鄰水分子分居於正四面體頂角,並能從中提純O:H—O氫鍵單元,也能拓展出水分子的空間堆垛狀態。氧原子雜化、水分子配位、O:H—O氫鍵單元以及水分子空間堆垛O:H—O氫鍵單元結構上包含O:H非鍵和O—H極性共價鍵兩分段,單元內作用力包含O:H的類範德瓦耳斯弱作用、O—H共價強作用以及O-O上電子對間的庫侖排斥作用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分子間作用力
    分子間的作用力包括範德華力和氫鍵。強度:氫鍵大於範德華力。氫鍵只存在於強極性的H-F、H-O、H-N共價鍵的分子之間或較複雜的分子之內。除了F、O、N外其他原子與氫原子之間一般不形成氫鍵。氫鍵分為分子間氫鍵和分子內氫鍵。(1)分子間氫鍵:分子間氫鍵使物質的熔沸點升高。
  • 化學鍵與分子間作用力知識點總結
    H2、Cl2分子中的H—H鍵和Cl—Cl鍵都是共價鍵;稀有氣體分子是單原子分子,本身就已達到8電子或2電子穩定結構,不存在共用電子對,所以無共價鍵),你做對了嗎?今天一起來分享化學鍵與分子間作用力相關知識點。一.化學鍵概念:相鄰的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分類:化學鍵分為離子鍵(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電子對偏移(極性鍵);電子對不偏移(非極性鍵)。
  •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JACS:摩擦電化學受表面電荷的穩定性影響而不是表面的電荷量
    多年來科學家共同的認知是其在電化學領域的應用,摩擦靜電場的產生,不論其電荷載體是離子還是電子,都被認為在電化學領域具有巨大潛力,比如利用摩擦產生的電荷去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甚至包括非氧化還原反應。正是因為我們所能檢測的只是淨電荷,所以我們有理由推測摩擦起電所能產生的負電荷量可能是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的,其在電化學領域的潛在應用是巨大的。
  • 福建物構所電致變色氫鍵有機框架薄膜研究獲進展
    研究較多的電致變色材料主要有金屬氧化物、紫精類化合物、共軛聚合物等。目前,尚無氫鍵有機框架化合物(HOFs)應用於電致變色的研究報導。然而,HOFs應用於該領域具有獨特優勢:HOFs材料無需引入額外的基團(如引入官能團進行配位、聚合等),僅由變色的基元通過氫鍵自組裝便可成功製備,具有原子經濟的特點。HOFs材料易於回收和重新製備。
  •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擴散到電極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從而獲得增強的電化學信號。  該工作的研究發現一方面擴展了對不同晶相FeOOH結構的理解,為其表面原子排列模型提供了實驗依據;另一方面從原子層面上揭示了優勢晶相電化學分析行為的敏感增強新機制,為研究新型納米材料用於電化學分析檢測及對其他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功能應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持。
  • 高中化學:別怪我沒告訴你,關於氫鍵最全的知識點在這裡!
    一、氫鍵1、概念:一種特殊的分子間作用力2、形成條件:①與電負性大且半徑小的原子(F、O、N)相連的 H;②在附近有電負性大, 半徑小的原子(F、O、N) 3、表示方法:X—H... Y—。氫鍵二、氫鍵的存在1、分子間氫鍵 。如: C2H5OH、CH3COOH、H2O 、HF、NH3 相互之間2、分子內氫鍵 。
  • 《APR》綜述:如何設計本徵自修復材料來提高鋰電池電化學性能
    本徵自修復聚合物可以自發地消除自身的機械裂紋或損傷,故使用自修復聚合物作為替代品能夠解決電池充放電過程中聚合物的破裂問題,從而極大地提高鋰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對於本徵自修復聚合物而言,其是通過分子水平的動態鍵的相互作用、以及聚合物鏈的擴散和纏繞來實現的材料的自癒合過程;在本徵自修復材料的修復過程中,從在微觀層面分析,聚合物網絡中動態鍵以及聚合物鏈在一定條件下必須要有動態性,從宏觀角度分析,聚合物的斷裂面必須足夠靠近才能實現修復過程。
  • 【科普知識】電化學剝離石墨烯技術及應用
    石墨烯因為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質就一直是材料學和物理學的研究熱點。因此石墨烯成為備受矚目的研究熱點,潛力巨大,能顛覆未來。高品質石墨烯的低成本化有利於推動石墨烯產業在儲能、電子、電網等領域的發展,而面對石墨烯低成本化、規模化的同時,安全性也是不可或缺的。相比傳統的氧化還原法,電化學法的優勢在於保證石墨烯親水性的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過多的氧官能團的引入,這就使得石墨烯表面的sp2結構破壞較小,本徵程度更高。
  • 2020甘肅教師招聘專業基礎知識備考:範德華力、氫鍵、共價鍵的比較
    2020甘肅教師招聘專業基礎知識備考:範德華力、氫鍵、共價鍵的比較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丁寶全課題組在自組裝生物分子的功能化研究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進展(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8, 57, 15486;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 258; Natur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 水上漂與表面張力
    直到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才指出了這種微泡的存在。人們曾經相信這些水上滑行者的長腿末端一定隱藏著某種具有防水功能的蠟,雖然這與我們看到的情況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採用氣墊卻有效得多。圖1.水面上懸浮的水黽,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微氣泡為何能防止水黽下沉?這得歸因於所謂的表面張力。
  • 範德華力、氫鍵、共價鍵的比較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化學》學科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分子間作用力屬於選擇題考點,常和化學鍵結合在一起考察,包括分子的穩定性、物質的溶解性等。做題時需考慮分子間作用力和化學鍵之間的本質區別。【例題精煉】下列對分子的性質的解釋中,不正確的是( )。
  • 中國科大在可燃冰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範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劉波課題組發展了一種由胍離子和硼酸鹽離子構建的離子型氫鍵有機骨架(HOF)材料,其在常溫常壓下可實現主體結構的坍塌和自修復,同時伴隨著客體分子的釋放和可逆吸附,這一系列過程無需外界能量輸入。
  • 解讀 | 凱杜能量場能將大分子團水變成水分子團水
    1)要使大分子團水變成小分子團水就是要解決氫鍵問題。水中氫鍵的形成主要源於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的靜電作用力(O-H…O)。氫鍵的形成至少四種不同類型的相互作用,①HF偶極矩的取向力;②HF分子最高被佔用軌道與另一分子最低空餘軌道發生軌道重疊和電荷轉移作用,即類共價鍵。③分子間電子云的排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