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能否回娘家?各地民俗差異,不回娘家不吃粽子且夫妻不同房

2020-12-17 農俗俱樂部

#地方習俗#

我們常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因為大家居住的地方不同,各個地方的習俗也會有所差異。

同一件事,有的地方允許,甚至支持,有的地方則是堅決不允許。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說說端午節能不能回娘家這件事,有的地方說可以,有的地方卻說不能回去,還有很多禁忌,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不許回娘家,不許吃粽子

在山東一帶就流傳著端午節不能回娘家的習俗,在其他地方的俗話裡也說,五月五管婆婆,既然要管婆婆,那就不能回娘家,因為如果回娘家就不能好好照顧婆婆。

農村注重孝道的儀式感,所以哪怕人們不知道為何,也會因為害怕被人說閒話而遵守,端午節不敢回娘家。

當然,這是針對已婚婦女的,沒結婚的當然端午節只能回娘家了。

尤其是山東一帶,受到孔子思想的影響,這個習俗流傳至今。

端午不僅不能回娘家,還不能吃娘家的端午粽子,說是吃了娘家的粽子對娘家人不太好。

端午節「歸寧」習俗與女兒節,夫妻五月不同房

山東一帶是覺得端午出嫁女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吃娘家的粽子,但其他一些地方則是說,端午應該要回娘家才合適。

因為節氣和時間的緣由,農村覺得農曆五月,一整個月夫妻都不能同房,這樣對身體會很好。

為了促使夫妻不同房,所以民間習俗裡說,五月要讓已婚婦女們回娘家住一個月。

很多地方也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這個習俗也叫「歸寧」!

人們覺得,女兒出嫁後長時間住在丈夫家,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回去見見自己的父母,所以到端午就可以回娘家一個月,與家人敘敘舊,照顧一下父母。

所以端午節在一些地方也叫「女兒節」,也是說這天已婚婦女需要回娘家這件事。

在湖北、北京、廣州等地的一些農村地區還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的俗語,在他們看來,端午節比春節還要隆重。

端午這天,已婚婦女們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問候娘家人,娘家也要準備好韭菜,邀請其他親朋好友一起過端午。

具體的習俗,各地也會不一樣。

比如北京農曆五月一號到五號,人們就會把自家的小姑娘打扮好,已婚婦女也要選擇在期間回娘家。

蘇州則是說,已婚婦女們要在端午這天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回娘家,當地稱為「躲五」,讓孩子們躲過端午的xie氣。

在成都婦女們也會帶孩子回娘家,臨行前還會給孩子們掛上自製的香包,這個香包說是能保護小孩子平安,端午後再將香包燒掉,代表清除晦氣。

但如果把香包弄掉了就會被視為這一年不太好,所以端午也有「禁丟香包」的習俗。

不僅要給孩子掛香包,還要帶上婆家準備的禮物去娘家,在娘家吃了午飯後再帶著娘家回贈的禮物回到婆家。

武漢的舊俗則說,五月初六回娘家,比其他地方晚了一天。

在陝西一帶,已婚婦女在端午這天也要回娘家,而娘家也會回贈夏天衣物、扇子、涼帽等物品,以及繡有蛤蟆的花裹肚兜。

河南農村則有姻親於端午走動的習俗,就是說,已婚婦女要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娘家,娘家也會設宴款待。

與陝西一樣,回婆家時娘家人也會送些衣物帽子雨傘之類的東西。

也有的是娘家人在端午去婆家看女兒,並相互贈送食物,比如糖糕、烏鴉頭、麻葉兒等。

安徽一帶,端午前,兒子則會給父母送雞鴨魚肉酒當禮物,女婿也要給嶽父母準備禮物,以表孝道。

已經訂婚的,端午則由準婆家接去過節,並贈送衣物等禮物。

有錢人家還會在這天送女兒女婿一套新衣服,非常熱鬧。

還有一些農村地區,端午學生家長還會給老師送粽子、鴨蛋等當禮物,以表示感謝。

所以端午到底能不能回娘家?這個真的是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決定的。

有的地方在端午還有「忌惡月」的習俗,沒有滿周歲的小孩子要送到外婆家去待一個月,以保平安。

端午還不能遊泳,一些農村說,那些溺亡的人會上來找替身,所以不能去遊泳,甚至不能靠近河水邊,尤其是小孩子。

大人們會把粽子丟到水裡,讓他們不要上來找自己和家人。

雖說今年的端午已經過去,明年的端午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碰巧聽到一些朋友的分享,所以之類就隨便和大家說說。

不知大家還聽過哪些有趣習俗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相關焦點

  • 端午只知吃粽子就外行了!五毒餅、雄黃酒、葫蘆花……您都知道嗎
    女兒節端午節也叫女兒節。這女兒節怎麼過呢?就是讓結了婚的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這個習俗一直由北京作為都城——金元明清一直到民國。過五月節「女兒節」,結婚的婦女回娘家住,這是有歷史的。我認為,它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夫妻分居,不能同房。
  • 為什麼回娘家要是正月初二?初一為什麼不能住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這一天中國各地的漢族都有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的民俗。
  • 大年初二,除了回娘家,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祭財神的習俗。可是,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祭財神呢?各地回娘家的習俗有什麼不同?財神都有哪幾種?本期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大年初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這一天,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再回娘家就離婚,也不嫌丟人」「小姑子總住娘家不丟人嗎」
    回娘家對嗎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腦海中總有一種傳統觀念,那就是女人嫁出去之後,動不動的往娘家跑了,更別說長期住下去,如果真這麼做了,肯定會被別人說閒話。咱也不知道這是啥道理,但總有人一直盲目跟風。雖說嫁到別人家去了,但終究是娘家的女兒,住一段時間又怎麼了?有錯嗎?
  • 年夜飯是回婆家吃還是回娘家吃?
    外人再進家門也是客人,客人是不能除夕回娘家的,否則對娘家人不好。婆家的長輩更不允許兒媳回娘家過除夕,他們認為兒媳嫁了進來,就是婆家的人了,如果兒子兒媳回娘家吃年夜飯會被人指點,說閒話的。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女性的地位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於女兒女婿不能在娘家過除夕這個習俗,也沒有這麼苛刻和死板了。
  • 大年初二回娘家,濟南這些習俗你竟然不知道!
    萬一一輩子都不讓女兒回娘家了怎麼辦所以就約定要讓女兒年初二回娘家久而久之就約定成俗慢慢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風俗了娘家的準備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餃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餃子,是要給女兒留一些回來吃的,因為以前當媳婦的在家裡地位低,有吃不飽的可能,回娘家總要添補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個荷包蛋的,在「雞蛋就是好東西」的年代,六個荷包蛋就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春節前幾天,出了門子(結了婚)的閨女要跟丈夫回娘家送節禮。
  • 端午買粽子吃粽子 一定要注意這些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端午買粽子吃粽子,一定要注意這些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傳統節日端午節快要到了,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主要的節日習俗。挑口味甜的、鹹的,你喜歡就好由於地域差異,人們選擇粽子的口味也不相同,北方人偏愛甜粽子,多用紅豆、紅棗、蜜餞等,蘸白糖或淋上蜂蜜食用;南方人偏愛鹹粽子,以鮮肉、香菇、火腿等為餡。
  • 大年初二回娘家有何講究?
    「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與小旦」一句民諺形象的形容了今天的「回娘家」場景。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家拜年,俗稱「回娘家」,又稱「走娘家」、「歸寧」。古代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平日裡女兒回娘家屈指可數,在正月初二這一天,與丈夫同行一起回娘家,不僅能夠一解相思之苦,表達孝心還能向娘家顯示自己的日子過得很紅火,故今天又稱「迎婿節」或「姑爺節」。初二這天,女兒定是略施粉黛,花枝招展;女婿也要盛裝出行,氣宇軒昂。同是也要帶上各種禮品、年貨再不濟也要有餅乾、糖果。
  • 七臺河:包粽子做香囊 品民俗迎端午
    七臺河:包粽子做香囊 品民俗迎端午 2020-06-26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夫妻吵架後妻子回娘家兩年不歸,丈夫不懂我的心
    兩口子在生活中吵架拌嘴在所難免,有的女子在婆家受委屈後,習慣跑回娘家訴苦。這是一種帶有威脅和警告性質的做法,很多時候也會起到作用。而一般情況下,回娘家的媳婦也知道借坡下驢,婆家人來請也就跟著回去了。但河南濮陽郎中鄉的這位小芝在吵架後一回娘家就是兩年不歸,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 「回娘家」習俗的變遷
    第二,「過」有度過,慶祝的意思,慶祝節日時,一般稱為「過節」,例如,過春節,過端午節,過中秋節等。「過娘家」中的「過」字讓「回娘家」這一日常生活實踐增加了節日的儀式感。第三,「過」還有交往之意,例如,「過從甚密」,相互交往非常親密的意思。在傳統的農村社會,對於「過娘家」的日期都有著明確的規定和禁忌,什麼日子要「過娘家」,什麼日子不能「過娘家」,都要嚴格遵守。
  • 端午又叫「五月黃」,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黃」,寓意好運安康
    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有很多的民俗,比如戴五彩繩、划龍舟,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端午節的各種美食了。粽子作為端午節的主角,關於南北鹹甜粽之爭的話題熱度每年都居高不下。南方偏愛鹹香可口的鹹粽,而北方恰恰與之相反,喜歡南方人一向鍾愛的軟糯香甜的甜粽。
  • 吃不胖的粽子,怎麼減少粽子的熱量,讓你過個有姿勢感的端午節
    因為在端午節前後大家都會吃起粽子,而粽子的熱量一般是195大卡/100g,碳水為45g,同時因為糯米比較難消化,所以吃粽子過量還是容易胖的。但既然是傳統佳節,粽子還是要吃的,這是和家人團聚的節日食品,而包粽子更可以增加在這個節日的姿勢感,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包粽子?再告訴大家怎麼吃粽子不會發胖?讓你過個吃粽子不長肉的端午節!
  • 端午節不緊緊是掛菖蒲艾草,還要掛稻穗,寓意風調雨順
    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端午節的重頭戲自然是粽子。每個地方的粽子都是不盡相同的!不同形狀的粽子也有不同的寓意在裡面!01粽子形狀各不相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餡料的粽子,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小夥伴們,可以下評論區留言,你喜歡的粽子。03姑媽回娘家端午節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來看望父母兩老。
  • 春節回娘家拜年的講究 回娘家過春節物品準備清單
    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家庭也會有不同的講究,那麼貿貿然的上門拜年很容易搞得大家都不愉快,所以了解春節回娘家拜年的講究就很有必要了。而在這些講究裡面,回娘家有什麼不能做的事情,以及該準備一些什麼樣的物品更是重中之重。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過年回娘家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小年?
    在封建思想裡嫁出去的女兒已經不是娘家人了,她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小年的,如若在娘家過小年會對娘家人不利。嫁出去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年,在端午、清明、七夕、中秋等等節日都是不可以在娘家過的。二、嫁了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元宵節不能回娘家過,俗語說「見了娘家燈,一輩子窮坑」,「正月十五不躲燈,先死老公公」 ;清明節不能回娘家過,俗語說「不忌清明,死老公公」;農曆的數九也不能回娘家過,俗語說「不忌數九,死兩口」等等。
  • 21世紀最晚端午節怎麼過?賽龍舟、包粽子、香囊艾草備齊了嗎?
    4.粽子君說起粽子可就複雜多了,中國幅員遼闊,在吃粽子這件事上,南北東西差異極大。各地的粽子都有哪些不同?讓我們一起來為接下來的三天假期預習一下。北京皇城根兒下的爺們兒們、尖兒蜜們,在端午節偏愛吃黃米豆沙餡的甜粽子。北京粽子一般個頭較大,大多數是糯米粽。
  • 又是一年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你還記得老家的哪些端午習俗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我不樂意陪你回娘家,並非因為不愛」
    很多人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婚之後你就成了娘家的客人,以前只是回個家,如今去反倒成了做客,而你逐漸的卻跟婆家成為了一家人,甚至過年會婆家,都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正是如此,才導致夫妻之間的不平衡,男人理解不了女人出嫁的感受,於是面對她的家人,自然無法當成一家人來對待。
  • 大姑姐生二胎回娘家坐月子,兒媳不同意她住新房,婆婆叫兒子離婚
    如果不識相,提出一些過分要求,那最後連親戚都會沒得做的。有些姑娘出嫁了,但心還是在娘家,回娘家也不覺得自己是親戚,她完全還是以主人的姿態自居。如果是獨生女,這也是應該的,娘家就是自己家,任何時候回去都是主人。但如果是多子女家庭中,而且父母明確是按老傳統辦的,也就是兒子留在家裡傳宗接代,女兒拿了嫁妝嫁出去的。那女兒再回娘家時,可真不是主人了,女兒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