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水同治」 加快水系連通 實現智慧監管 郟縣水利「命脈...

2020-12-23 央廣網

央廣網平頂山12月18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張鴻雨) 清澈的河水順著寬約5米的河道緩緩而下,快速遊動的魚兒在水中劃出一道道漣漪,兩三隻白鷺在河道上空悠閒地飛翔。百米外,河面陡然加寬,一條寬約30米的白色水簾從液壓壩上傾瀉而下,一股股帶著水霧的涼氣不時擦臉而過。

這是12月16日,記者在堂街鎮石橋店村南柳楊河畔看到的景象。柳楊河是郟縣近年來大力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的一個縮影。

以「四水同治」工作為主線,紮實推進重點工程項目。郟縣今年開工建設了總投資額11.93億元的廣闊渠和恆壓灌區提質增效PPP項目工程,其中一期工程(工期2年)投資3.73億元,5月15日開工建設,建設範圍涵蓋廣闊渠、堂街恆壓灌區以及煙水配套工程,建成後將為郟縣西北部山區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全面完成總投資6800萬元的藍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道24公裡,河道防洪能力由原來不足5年提高到20年。

以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為依託,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今年以來,郟縣縣、鄉、村及社會各界籌集資金5000餘萬元,整治河道11條,總長156公裡,涉及9個鄉(鎮、街道)132個行政村,增加水面5000畝,沿線地下水位明顯提升。總投資2687萬元的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僅歷時4個月就全線通水,實現了縣城南部水系的大連通、大循環,創造了郟縣水利工程建設的「新速度」。

以河長制為載體,加大水生態環境治理力度。郟縣建成省內首家「智慧河長」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可看、可算、可調、可查」,有效提升河湖監管能力。建立河道監管機制,抽調專人24小時不間斷巡查,打擊非法採砂。通過開展農村河湖清潔行動,對全縣14條河流、22座水庫及青龍湖、廣闊渠和沿線鄉村坑、塘、壩進行全面排查,69處問題全部整改完畢。今年以來,郟縣累計投入412.5萬元,出動機械2013臺次,清理河道112.6公裡,清運垃圾2.3萬平方米,農村河湖庫渠坑塘壩等水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下一步,我們要高度重視水資源綜合利用,切實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原則,著力構建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通暢、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水清岸綠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推進水資源科學合理利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郟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說。

相關焦點

  • 河南南召:「四水同治」潤山城
    為破解守著金碗要飯吃的困局,河南省水利廳把南召縣作為定向幫扶單位和試點單位,結合南召自然生態條件,因地制宜,把脈問診,開出良方,堅持以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為抓手,以引江濟淮、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衛河治理等十項省重大水利工程為引領,徹底改善南召水生態環境面貌,構建出水清安瀾、人水和諧的生態新格局。
  • 河南省四水同治工作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已投資823.2億元
    新聞1+1四水同治下一步工作重點是啥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高長嶺根據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對今後的四水同治工作的安排部署,當前要切實抓好「十四五」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編制,儘快完成全省四水同治「1+10」規劃審定報批工作,抓緊研究明年的四水同治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
  • 郟縣:廣闊天地新作為 綠色崛起萬象新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縣域治理『三起來』,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旅富縣、實幹興縣,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高質量,推進『厚重』郟縣、實力郟縣、文明郟縣、幸福郟縣建設翻開新篇章。」郟縣縣委書記丁國浩說。
  • 鄂竟平在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加快推進,完成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及評估,加強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動態監控。總結推廣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經驗。建設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水利風景區。  五是水利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印發實施《智慧水利總體方案》,啟動水利網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動(2019—2021年)。
  • 水系補水工程_2020年水系補水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本資料為我國調水工程簡介,共34頁。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多處涉及水利工作,把「水利」列為基礎設施網絡之首,把防範水資源風險納入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對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凸顯了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彰顯了中央對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 [分享]水系補水工程資料下載
    本資料為我國調水工程簡介,共34頁。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多處涉及水利工作,把「水利」列為基礎設施網絡之首,把防範水資源風險納入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對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凸顯了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彰顯了中央對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 敦化市水利項目建設實現逆勢上揚任務突破
    去年,敦化市克服疫情影響,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強勢推進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截止到去年末,共計爭取到位各類水利項目建設資金2.77億元,完成水利項目投資2.91億元,創近年同期最好水平,實現了「十三五」工作目標的圓滿收官。
  • 「專項債案例」漯河市郾城區幸福渠生態水系連通工程
    加快實施城市水系規劃建設,高標準推進沙澧河一期提升和二期開發,實施沙澧連通、引沙入潁等重點工程,選擇有條件的低洼地帶適度規劃建設一批湖泊、溼地,構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體系,建成獨具特色的濱河親水城市。
  • 青島市即墨區:聚力農村供水信息化 打造智慧水利新樣板
    中國山東網12月22日訊 (記者 楊廣科 通訊員 劉耀澤 賈立朋) 走進青島市即墨水利信息化中心,即墨區水利局正組織相關人員,通過智慧水利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對全區水資源管理、農村供水水廠及泵站運行等情況進行遠程綜合調度
  • 【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不同凡響的水利力量
    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強化社會化監管手段。推進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試點。攻克「四難」狠抓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截至10月底,全省4121座水電站已全部完成縣級驗收。新增國家水利風景區9家,確保生態安全。
  • 紹興諸暨:全流域聯調,水利更智慧
    原標題:全流域聯調,水利更智慧   12月10日上午,在紹興諸暨市陳蔡水庫加固改造工程現場,壩前塊石拆除、坡腳加固,以及新建輸水隧洞開挖加工等正在火熱作業。「我們要搶抓非汛期的黃金時期,加緊組織力量推進工程建設,計劃明年汛期來臨之前,完成81.18米高程以下條石護坡砌築。」工程技術負責人常臻說。
  • 河湖連通,通出一個「新白城」
    」2013年,吉林省啟動首個以恢復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為目的的重大生態水利工程——河湖連通工程,藉助這一工程,白城在全省率先破譯「水密碼」,利用自然水系和興修的水利工程,通過採取提水、引水、分水方式,把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富餘水資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溼地中,形成網絡縱橫、星羅棋布的水系網絡,目前已累計連接湖、泡、水庫124個,引蓄洪水近
  • 開展四水同治 高效利用水資源
    安陽臺 晶晶 實習生郭凱玥「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長期以來,我市始終把城鄉居民飲水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近年來,通過開展四水同治,高效利用水資源,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飲水質量和服務的均等化。12月23日上午,在南水北調西部調水工程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師傅們正在進行管片的吊裝作業。據了解,南水北調西部調水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省重點項目,工程完工後將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中鐵五局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項目負責人 程國龍:「整個項目我們管段全長49.6公裡,我們中鐵五局承建36公裡。整個項目是設三個提升泵站、一個新建水廠,年調水量7000萬立方米。
  • 飛諾科技進軍智慧水利建設
    隨著飛諾邊緣智能雲平臺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在商務市場開發的深耕細作,飛諾科技迎來了智慧水利領域的重要戰略合作突破。近日,飛諾科技與黃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下稱「黃委信息中心」)籤訂了三年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建立多層次、多領域、多維度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動飛諾智能邊緣計算整體解決方案在我國黃河流域的研發、應用落地和全流域推廣,進一步聯合完善黃委整體信息中心管理平臺架構,形成從信息採集終端到信息處理中心的「雲、邊、端」完整架構,實現雲邊協同和AI應用邊緣部署,提高黃委水利信息系統響應的實時化、安全化、經濟化,並逐步整合已有不同信息平臺的算力、帶寬、
  • 山東萊陽:做好水文章 做活水文化
    實施五龍河、蜆河四段骨幹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實現重點防洪工程隱患清零,水旱災防禦能力全面提升。為保證安全度汛,提高綜合保障能力,提供水利工程搶險技術支撐,加強防汛隱患排查整改,實現汛前防汛隱患清零;壓實水庫、塘壩、水閘「三個責任人」工作責任,修訂完善防洪工程調度方案;完善群測群防方案和村級防汛預案,加強物資儲備和防汛搶險隊伍建設,切實提高了防汛救災能力。
  • 水潤江城|簡沙洲湧:水岸同治,「墨汁河」重煥生機
    作為連接東莞水鄉與市區的橋頭堡,萬江街道水系發達,擁有河湧53條,由滘聯圍、新村圍、勝利圍、大洲圍、大汾圍、金豐圍6大水系構成。 田園蛻變,牧歌遠去。江河編織起萬江的經緯,也率先感知工業與城鎮化發展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