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平頂山12月18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張鴻雨) 清澈的河水順著寬約5米的河道緩緩而下,快速遊動的魚兒在水中劃出一道道漣漪,兩三隻白鷺在河道上空悠閒地飛翔。百米外,河面陡然加寬,一條寬約30米的白色水簾從液壓壩上傾瀉而下,一股股帶著水霧的涼氣不時擦臉而過。
這是12月16日,記者在堂街鎮石橋店村南柳楊河畔看到的景象。柳楊河是郟縣近年來大力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的一個縮影。
以「四水同治」工作為主線,紮實推進重點工程項目。郟縣今年開工建設了總投資額11.93億元的廣闊渠和恆壓灌區提質增效PPP項目工程,其中一期工程(工期2年)投資3.73億元,5月15日開工建設,建設範圍涵蓋廣闊渠、堂街恆壓灌區以及煙水配套工程,建成後將為郟縣西北部山區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全面完成總投資6800萬元的藍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道24公裡,河道防洪能力由原來不足5年提高到20年。
以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為依託,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今年以來,郟縣縣、鄉、村及社會各界籌集資金5000餘萬元,整治河道11條,總長156公裡,涉及9個鄉(鎮、街道)132個行政村,增加水面5000畝,沿線地下水位明顯提升。總投資2687萬元的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僅歷時4個月就全線通水,實現了縣城南部水系的大連通、大循環,創造了郟縣水利工程建設的「新速度」。
以河長制為載體,加大水生態環境治理力度。郟縣建成省內首家「智慧河長」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可看、可算、可調、可查」,有效提升河湖監管能力。建立河道監管機制,抽調專人24小時不間斷巡查,打擊非法採砂。通過開展農村河湖清潔行動,對全縣14條河流、22座水庫及青龍湖、廣闊渠和沿線鄉村坑、塘、壩進行全面排查,69處問題全部整改完畢。今年以來,郟縣累計投入412.5萬元,出動機械2013臺次,清理河道112.6公裡,清運垃圾2.3萬平方米,農村河湖庫渠坑塘壩等水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下一步,我們要高度重視水資源綜合利用,切實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原則,著力構建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通暢、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水清岸綠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推進水資源科學合理利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郟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