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別玩手機啦,都快十二點了快睡吧!
——嗯吶。
——那麼近地躺著看眼睛要壞掉的!
——知道!(還在看,嘴角甚至瘋狂上揚)
——媽,給你泡的西洋參都涼了!
(憤然轉頭看向老媽時,她抬起埋在手機裡刷快手的頭瞟了我一眼,又低下頭去刷刷刷)
——知道啦,退下吧。
得嘞.今晚又是我先睡。
這個喊你少玩手機早點睡的場景是多麼地熟悉和常見,只不過現在的你和父母對換了角色。
以前老喊著朋克養生的年輕人,現在搖身一變,成了真正的養生達人。
《青春有你》裡面94年的管櫟走到哪都要帶著自己的五穀養生粉。
《明日之子》裡95年的酷帥小姐姐葉禹含,第一次面試時手上還不忘拿上保溫杯,看呆旁人。
《中國有嘻哈》裡97年的rapper小白則一直惦記著一有時間就要燉燕窩給自己吃。
95後,其實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養生」這個詞了,從跑步跑不過老媽,爬山快不過老爸開始,年輕人們發現自己的精神和健康狀態遠遠不如中老年人。
丁香園聯合《健康報》社發布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在70前、70後、80後、90後四個年齡段的人群中,90後的健康自評分最低。
年輕人們對自己身體的亞健康狀態心裡還是有數的,他們迅速將自救的方式瞄準保健和養生。速途研究院發布的報告中,超過一半的90後有使用保健品的習慣。
年輕人養生,是從成為「藥丸女孩」和「枸杞男孩」開始的
95年出生的女孩小南有一個圓圓的小藥盒,打開來裡面每一格都是不同的保健藥丸。抗糖丸、維生素ABCE、酵素、抗氧化葡萄籽、膠原蛋白和深海魚油膠囊,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功效。
一年前,小南在大學裡還經常熬夜煲劇,第二天照樣精神百倍地去上課。上班一年後,她看著鏡子裡,一加班熬夜就暗沉的膚色和粗大的毛孔,狠狠心花了900多元,買了一堆內服保健產品,開始了「養生之路」。
天天盯著屏幕看,時間一長眼睛容易乾澀,小南就買了維生素A和深海魚油膠囊用來保護視力;久坐辦公室,新陳代謝能力也在下降,帶薪拉屎自由無法實現,於是又買了益生菌、酵素還有維生素B1,用來調理胃腸道。
上班簡直加速臉部衰老,看到舍友為了保持皮膚狀態一直在吃抗糖丸、葡萄籽和膠原蛋白丸,小南也跟著種草了一波。有時候工作壓力大回到家太晚睡不著,小南不敢亂買安眠藥,聽說褪黑素助眠,她也入手了。
但小南覺得自己並不是藥丸女孩。她每天會根據身體的不同狀態搭配了吃。
「我有點擔心大把地吃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至於效果的話現在還在試,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的吧,你看那些明星不也吃嘛」。小南認為自己沒買錯。
天貓國際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共同發布的《2018年跨境消費新常態年輕人群洞察報告》顯示,90/95後的消費金額佔比逐年上升,年輕人們偏愛購買膳食補充劑。
和小南同辦公室的男孩黑子則是黑枸杞的死忠粉,工作不到半年,一拉開抽屜櫃,滿滿當當都是黑枸杞。
每天一早來到公司,黑子就會泡上一杯黑枸杞,趁著氤氳的水蒸氣燻一燻鼻子,說是可以有效緩解鼻炎,「97年的叔叔再不養生就晚了!」
在養生低齡化的現在,90後已經越走越遠。
見縫插針:這屆年輕人的另類養生
據說,這屆年輕人忙得飛起,忙到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了,還有時間養生大保健?事實上,他們除了口服保健品,有的是辦法利用碎片時間見縫插針地自我保健。
小良每天早上起床後,會打開手機裡的英語APP,邊洗漱邊目視前方轉動脖子,鏡子上貼著他從學中醫的同學那裡學來的口訣:「前後左右各10下,切記不可大扭轉。」對於小良來說,這是最節省時間的保健。
B站最火的天鵝臂體態訓練,每天晚上睡前的煲劇小時光裡,重重都會堅持站著「飛」15分鐘,動作其實不難,關鍵就是要堅持,3個月後,重重擺脫了曾經的大圓肩和「富貴包」,自信地穿著小吊帶,美美地過夏天了。
在女生宿舍裡,泡腳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社交活動了,每天晚上拿出洗腳盆(或桶),接上熱水,兌點兒涼水,被束縛了一天的腳慢慢地放進去,讓水包圍住,泡腳的間隙打開手機,邊刷邊和室友探討學(liao)術(ba)問(gua)題,美哉。
這種見縫插針式的保健也存在於辦公室的格子間裡,辦公室是滋養久坐人群的大溫床。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公布過,全世界每年有200多萬人因長時間坐著不動而死亡。
豆沙所在的辦公室裡好多小姐妹都有一個小桌子,用來「站著辦公」。
「新聞上過勞死,加班坐死的群體現在越來越90化,我也怕我哪天坐著坐著就沒了。」作為獨生子女,怕死是日常,豆沙老是會有這種獨苗危機感,才步入職場沒多久,豆沙就跟著同事們一起團購了小桌子。
真的養生,還是圖個心理安慰?
早在一年前,丁香醫生就發布過一篇文章,直指市面上極受年輕人歡迎的保健品真不靠譜。
膠原蛋白吃下後,會作為營養元素吸收,但不一定會精準作用到臉上。類似於葡萄籽的「抗衰老抗氧化」保健品,都會強調自由基會加速人體細胞衰老,但人體的生理結構複雜,靠口服葡萄籽等保健藥丸來清除自由基並不可靠。
這麼不靠譜,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年輕人趨之若鶩,一是安慰感在作祟,二是沒有正確的保健養生知識。工作性質沒有辦法讓生活規律,只能以事後補救的方式讓自己稍感安慰。
年輕人養生的初啟蒙大都來自於父母、舍友、同事或者自行網上搜索,父母不亂買保健品就很不錯了,更不用說教年輕人辨別。
網上搜索的內容良莠不齊,分不清是廣告還是廣告,怕老又怕死的年輕人們只能自己「嘗百草」。
小南是通過小紅書和身邊朋友的安利了解到這些保健產品的,「我也知道不能加班熬夜,不能長期對著電腦久坐不動,但是工作就是這個樣子,只能通過補充這些來告訴自己,今天我也有好好惜命。」
久坐對頸椎確實不好,但久站未必就能達到真正的保健。豆沙不知道的是,站立辦公若沒有正確的站姿,脊柱承載的力量比坐下還大。
養生其實是一個愛自己的過程,從「朋克」養生到「真實」養生,年輕人終於接過了父母手中的「保健」大旗,昂首闊步向前。
只是別忘了,我們需要正確科學的養生觀念,更需要長期的保健意識。
|| 編輯:張文慧
|| 本文轉自壹讀
||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