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熊出沒》,大多數人也許是鄙視的、不屑的、以及輕視的,你不會對他抱有任何的期待,也不會覺得這是一部合格的動畫,大多數對它的印象也就僅僅只是,孩子喜歡看而已。
對於《熊出沒》,你可能只是知道一個永遠想砍樹的光頭強,以及兩隻永遠不讓光頭強砍樹的熊,你不會知道,前年春節檔,它豆瓣評分排名第二,去年春節檔,它開畫上座率最高(70%)。
你更不會知道,《熊出沒》自從2014年出了大電影之後,至今已經連續7年出現在賀歲檔/春節檔了。
並且成績還不賴:豆瓣評分穩定在6分以上,票房逐年上升,最終在2019年創下新高拿下了7.17億的票房。
尤其是2019年上映的《熊出沒·原始時代》,在首日僅有4.1%排片的不利情況下,靠著強勁的上座率(一度衝到了80%以上),連續逆襲了《小豬佩奇過大年》《廉政風雲》《神探蒲松齡》等強勢影片。第二日其排片就暴漲至8.5%,以46.2%的最高上座率,拿下了8274萬的單日票房,打破了《大魚海棠》7965萬國產動畫電影單日票房最高紀錄,由此開始了它的逆襲之路。
可以說,《熊出沒》已經在大家的不經意之間,靠著其獨特的風格、逐漸升級的技術以及不斷地擴大更多層次的受眾,悄悄完成了它華麗的轉變——小孩子看了開心,大人們看了也不會尷尬。
現在,第七部《熊出沒》的大電影《狂野大陸》即將登陸院線,這一次,我們不應該再低估它。
看得見的進步
1.
這種進步,首先體現在最為直接的觀感上,也就是《熊出沒》所展現出來的動畫技術和畫面,都來得更加流暢、更加清晰。
從這個預告片中的畫面可以看出來,整個《熊出沒·狂野大陸》的畫質有了肉眼可見的提升,在這個動圖中,可以十分明顯的看到,熊的體毛、光頭強的毛衣,都有了毛茸茸的感覺,不再是那種簡單的平面效果圖。另外,皮膚和衣物的色澤,也更加接近實體。
除此之外,畫面中的背景虛化,也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模糊處理,光頭強說話的時候,背後的椰樹清晰可見;車輛在運動中的時候,車窗外的樹木也能很清晰的看出樹與樹之間的差異,甚至可以慢鏡頭來數一共出現了多少棵樹。
可以說,這一點在國產動畫中,是十分難得的,《熊出沒》並沒有把自己定位局限在小孩子看的動畫電影,而是儘可能的吸引陪同小孩一起看的大人,所以才會在這些細節處下功夫。
2.
進步還體現在故事的設定上。
動畫電視《熊出沒》中,故事設定十分簡單,就是大家印象中的那樣,光頭強作為一個伐木工人,想法設法想要砍樹,完成老闆定下的KPI,而熊大熊二作為森林中的原住民,便極力阻止光頭強砍樹。
這種人物之間的對立和矛盾點,是十分簡單的,即使升華一下,也只是一個環保主題而已。人物也十分單調,即使後面加入了許多動物角色,也沒有一個十分有血有肉的形象出現,僅僅只是多出了幾隻動物。
但在大電影中,《熊出沒》的主創們便已經有了豐富故事設定的跡象。比如,《熊出沒·年貨》電影裡熊大熊二和光頭強不再是單純的對立關係,他們在一個契機下,找到了利益共同點,一起對抗野心勃勃的破壞家。
儘管這依然是一個人類與自然的設定,延續了動畫電視中的基本設定。但光頭強的倒戈,讓電影主體有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面,面對自然共同的威脅,動物與人類可以合力擊敗敵人。這是動畫電視裡面沒有展現的一面。
3.
創意上的革新,是《熊出沒》能夠堅持每年都在春節檔上有所收穫的重要原因。
在《熊出沒·雪嶺雄風》裡面,罕見的串起了狗熊嶺的過往,這部動畫電影裡,長著鹿角的大白熊讓人印象深刻。《熊出沒·奇幻空間》中,熊大熊二和光頭強突破次元壁,有了新的隊友,與鹿族女孩攜手讓森林重煥生機。《熊出沒·原始時代》則直接讓熊大熊二與光頭強一起來到了原始時代,見到了許多只能出現在博物館裡的生物。
《熊出沒》大電影,一直致力於給觀眾們帶來與動畫電視不一樣的觀感,每一部大電影,都力求給看到它的人帶來新鮮的感覺。
這種創意上的革新,在今年的這部《熊出沒·狂野大陸》中,更上一層樓。在狗熊嶺,新建了一座叫「狂野大陸」的主題樂園,在這座樂園裡面,所有人都可以通過科技手段變成你想變成的動物——老虎、獅子、飛鳥……只要你能想到,你就可以做到。
這種設定,不禁讓人想到了美劇《西部世界》。同樣是一座樂園,同樣是讓人體驗不同的身份。光是這種創意的設定,就讓人充滿了期待。
這種不斷自我折騰的進步,讓《熊出沒》直接熬沒了同樣伴隨00後長大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如今,它已經開始正面對抗封神宇宙的《姜子牙》。
充滿野心的探索
仔細留意《熊出沒》的這幾部大電影,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熊出沒》並沒有老老實實的沉浸在它無敵的兒童市場裡面,它在保持它以往的競爭力的同時,也沒有放棄針對大人觀眾定製的敘事策略。
只有這些全世界全年齡通用的概念,才可以吸引更多觀眾。這一點《熊出沒》深信不疑。
比如在《熊出沒·原始時代》裡面,竟然採用了倒敘穿越情節手法,將熊大熊二和光頭強一分為二,分成兩個探險小隊,分頭講故事。
比如在故事主體層面上,《雪嶺熊風》突出環保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熊心歸來》展現了友情的重要性,而《奇幻空間》更是突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邊界,帶給觀眾對動物界和自然界最深的敬畏,《原始時代》又講述了關於友情和愛的故事。
不難發現,六部作品並不是在原地踏步的,而是各有千秋,注重故事主題的升級,以此來延續《熊出沒》這個IP的強大生命力。
與此同時,故事裡的主要角色也在完成著他們的成長和轉變。
比如熊大,在《熊出沒》的動畫電視裡,雖然極具正義感,但總是有些自以為是、又有些好吃懶做,而在大電影中,熊大的角色形象,已經慢慢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森林大哥。
光頭強,在《熊出沒》的動畫電視裡,是抑鬱不得志且猥瑣的油膩大叔形象,在幾部大電影中經過了磨鍊之後,逐漸成為了更具愛心和責任心的英俊大叔。
在最新一部的《狂野大陸》裡面,光頭強已經脫掉了油油膩膩的棉襖、刮掉了猥瑣的鬍子,形象一下子變得陽光了起來。
通過《熊出沒》的這幾部大電影,我們看到了一個曾經被我們輕視的IP,在基於內容和品質上的自我成長與布局,試圖讓IP具有不斷的延展性和創新性,擁有更好的品質。
獨樹一幟的合家歡定位
《熊出沒》的長青,除了其自身的因素以外,還有春節檔的氛圍。作為春節檔,最主要的氛圍或者氣氛,就是合家歡。
而對於有小孩的家庭來說,小孩歡樂了,大人才有歡樂。而這,也是《熊出沒》最開始布局賀歲檔的最主要原因,憑藉其在00後心中的地位,迅速在賀歲檔中站穩腳跟,並逐漸發力春節檔。
我們都知道,在以往的春節檔中,不乏大片雲集的時候,但唯獨在動畫領域這一塊,少有競爭對手,至少沒有多少有競爭力的對手。
大部分的動畫電影,都帶有投機取巧的目的,質量堪憂。所以,《熊出沒》看準了這一差異化的市場。我們都知道,兒童觀影一般都會有家長陪同,而一個家庭至少可以產出兩三張電影票,這也就給了《熊出沒》票房保障。
它不需要吸引特別多的成年人,甚至不需要吸引特別多的小孩,因為只要有一個小孩想看,就能賣出至少3張票。
我們常說,在好萊塢,將電影做成系列、做成宇宙的模式,已相對比較成熟。無論是「漫威宇宙」還是「迪士尼系列」,背後都已具備完整的鏈條,展現出強大的商業變現能力。
而中國,卻少有這樣的系列電影。但其實《熊出沒》已經做了很多的嘗試,至今已經逐漸成了一個春節合家歡的「熊出沒」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熊出沒·原始時代》初一的時候,粵語和普通話版全國上映,到了初五的時候,陝西話、湖南話、河南話、四川話四地方言版本會開始點映,到了大年初九,所有的方言版本會在全國上映,一共有六種語言的版本。
完全名副其實的合家歡,不只是某個家庭、某個地方的合家歡。
自2014年改編成電影以來,《熊出沒》至今已完成六部電影,第七部電影也已經製作完成,走過七年的「熊出沒」IP已經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國產第一動畫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