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作為女性的親密夥伴,在遮羞的同時更是女性美麗的延伸,更增一份情趣,同時伴隨著女性健康意識的覺醒,舒適、透氣則成為了選擇內衣的首要標準。
而內衣的作用也從遮羞到性感、健康不斷蔓延展開,不得不說內衣的誕生,對於女性更像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也是人類對人體認識的開拓之路。溯遊而下,內衣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人類思考。
據考證,早在2.5萬年前,中國人的祖先開始縫製衣物,與早期獸皮和樹葉相比,這才可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服裝。而中國有關內衣的出現及記載,因為遵從儒家思想,使得談論閨房情態成為不雅行為,這種含蓄的體現,在極為平常大家都會穿的「褻衣」一稱中就足夠顯現,誰都不肯多說一句,所以關於女性內衣的發展,在有盡的記載中顯得較蒼白。
愛玲說:「中國向來不贊成太觸目的女人,女人更想出眾一點,連這樣堂而皇之的途徑都有人反對,何況奇裝異服,自然那更是傷風敗俗了。」所以良家女子把鮮豔藏在衣下,害怕露出一點大膽的跡象招人口舌,於是內衣順其自然的成為中國女人展現自己的想像力和性格的依託,把所有不得展現的色彩都湊在一塊兒,用盡力氣刺繡裝飾,反而成了另一種生命力的體現。
接下來按照時間順序,簡介女士內衣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內衣從無到有,它的功能性也從簡單殘酷的束縛到保健身體。漫長的時間裡,存在著女性對於自身身體的認識、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變迭,以及社會對女性的認識和態度。
中國上古時期的內衣
在中國上古時期,內衣是以麻布的形式出現的,但那時內衣卻與外衣無甚區別,只是最原始的遮體、保暖的用途。隨著嫘祖的絲織技術的傳播,內衣日漸區別於外衣的功能,便成為大家有所熟悉的抹胸及裹肚等。直至清朝末期隨著洋紗洋布進入中國,西方的胸衣才真正演繹在中國女子的身型之上。
古羅馬時期的內衣
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在16世紀,還有鐵、木頭制的緊身胸衣。直到十字軍東徵,隨著紡織技術的運用發展,開始使用鯨髦、鋼絲、藤條等來製作緊身衣。在16世紀30年代,當時的時裝武器就是吊襪帶、緊身衣與裙撐,可見西方人對內衣的重視。對其功能的理解也不僅為遮體保暖,而更多的用意是塑造身體曲線。
巴瑟爾時期
巴瑟爾時期,內衣製造得越發精美,蕾絲、絲綢、薄紗充分運用。1900年,莎洛特有了健康胸衣。伴隨彈性織物在服裝中的廣泛應用,內衣變得越來越舒適易穿。二十世紀40年代,無帶胸罩開始流行。
五六十年代
高跟鞋、細腰條、平腹及圓胯都是當時女性美的標誌,緊身內衣及造型文胸出現。
70年代
燒掉乳罩,不要女性粉飾,一切向男人看齊。簡單舒服、實用成了當時女性內衣的基本準則。連身內衣"Body"成為一代時尚。
80年代
80年代是女性從自我解放到自我認可的過渡時期。人們追求自我的肯定,自我的價值,社會變得更加個性化。女性美被人們真正接受,引發了內衣消費的大增長,內衣的設計得到了恢復,且設計更加大膽、暴露,令女性更加美麗。
90年代
隨著內衣面料的不斷更新,人們越來越追求新技術產品,單純棉製品己不再成為人們的需求。新材質不斷湧現。
二十一世紀
二十一世紀的現在,現代人不僅重視內衣所帶來的誘惑感,更重視其帶來的健康呵護,這才是流行主調,這時更加透氣、舒適的乳膠材質進入人們的視野。
乳膠內衣一經上市便引起了廣大女性群體的關注,不僅由於其特殊的材質,更是好奇作用原理。
拿輕萃乳膠內衣舉例,這個新中泰三國聯合的產物,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讓女性對健康舒適有了重新的認知,還為內衣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標準——乳膠含量93%。
為什麼93%已經是非常高的標準?因為乳膠發泡過程中要加入助劑,輕萃加入的助劑主要成分是氧化鋅,也是各國認定的物理防曬的有效成分,常用於護膚防曬,應用於乳膠產品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同時輕萃乳膠內衣嚴選原產地巴西橡樹的乳汁,採用特拉雷技術,注模工藝一次成型,每個乳膠墊都含有數十萬個透氣孔,含量高達93%,並通過泰國乳膠行業檢測。本著舒適和健康的理念,輕萃對每一個原料都嚴格篩選,採用德國Karl Mayer經編機蕾絲製造、日本東洋紡原紗線、美國杜邦萊卡等優質輔料,同時也兼顧了時尚和美觀的需求。
內衣,就好比女性的另外一張臉,你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呵護,它則會百倍的回饋,所以,你還敢隨便選一款來穿嗎?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