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出逃時,把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已是「國寶中的國寶」

2020-12-09 尋歷史真相

01

「珥筆金華殿,三朝玉璽書。」——羊士諤《郡中端居,有懷袁州王員外使君 》

古往今來,君王都有執掌國政的信物,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傳國玉璽。這小小的一塊玉璽有著巨大的作用,是王權的象徵。那麼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末期皇帝溥儀有玉璽留世嗎?當然是有的,而且清朝滅亡後他將其縫在棉衣裡,26年從不離身。

這塊玉璽的第一個主人其實是乾隆皇帝,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是蓋章狂魔,對玉石,印章十分感興趣。有一天乾隆正在酣睡,在夢境裡玉皇大帝突然降臨,賞賜給了他一塊玉石,正當乾隆把玩之際突然夢醒。沒過多久下面有大臣獻上了一大塊田黃石,這種黃石本身就是稀有材料,號稱是萬石之王,如此大的一塊更是珍寶中的珍寶,最重要的是這塊石頭和乾隆夢到的一模一樣。

乾隆非常高興,讓工人將其精細打造,才有了後來的田黃三聯璽。乾隆皇帝十分喜愛,將其隨身攜帶,就算是睡覺都要放在枕頭邊。乾隆死後,這塊玉石代代相傳,嘉慶,道光等皇帝視其為國家至寶。

02

傳到溥儀這一代時,清朝早已搖搖欲墜。不過好在袁世凱對舊皇帝比較仁慈,並沒有將他們趕出宮。但是馮玉祥可不一樣,發動政變後立馬將溥儀趕出皇宮,清王朝連形式上都不存在了,溥儀只好帶著自己的珍寶出逃。

這次溥儀出逃,將田黃三聯璽縫在自己的棉衣裡,當然帶的也有其餘的珍寶。但是田黃三聯璽的意義是其他金銀珠寶比不了的,溥儀出逃後,自己的生活開支必須靠自己,但是溥儀哪可能去打工,所以常常會將珍寶典當出去。

其實在溥儀心裡, 一直都有一個復國夢,清朝的沒落能夠怪溥儀嗎?好像真的不能怪他,畢竟傳到他這裡的時候,清朝早已國力衰微,內憂外患沒有一樣是好解決的,在新思想已經傳遍中原大地的情況下,他的復國夢早就是空談了。

03

而想要復國,單靠他一個末代皇帝的身份恐怕還不夠,需要有一個信物來讓他的復國看起來合理,那就是這個田黃三聯璽,因為在世人眼裡,乾隆是一個能幹的皇帝,是得到大家認可的皇帝,他傳下來的田黃三聯璽代表著的是皇權,溥儀拿著田黃三聯璽,就是等著有一天復國夢實現了,以此昭告天下。

新中國成立後,溥儀積極地進行改造,在改造期間他終於醒悟,明天自己的復國夢只是一個夢而已,而且腐朽之至,他看到新中國的希望之後,決定把田黃三聯璽上交國家。國家將其保存到北京博物館裡,也算是讓玉璽回歸故裡了。

在那麼多年的逃亡生活中,溥儀始終沒有將田黃三聯璽獻出,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他能主動獻出,這也說明他真的看到中國未來的希望,自己真的放下了自己的復國夢。

04往期精彩文章

慈禧出逃時,清末陝西女首富周瑩資助了她,最終獲得怎樣的回報

幫助袁世凱掌控軍權,獲取最高權力,並最終推翻清朝的人是誰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努爾哈赤的女婿受不了他這種做法,轉身投明朝

為何有「髒唐」之說?李世民殺掉李元吉後,強娶弟媳霸佔為妻

紀曉嵐風流成性:一天不近女色,身體就會受不了,是真的嗎?

05參考資料

《郡中端居,有懷袁州王員外使君 》、《我的前半生》、百科資料等

題/溥儀出逃時,把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已是「國寶中的國寶」文/鯨魚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乾隆帝留下一國寶,溥儀退位後縫在棉衣裡藏了26年,結局怎樣?
    中國自建立封建帝制起皇帝一人獨尊,網羅天下珍寶,隨朝代更迭,這些珍寶代代累積,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時,庫中寶貝的珍貴程度已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只是隨著清朝被推翻,皇帝被一腳從龍椅上踹了下來,皇親國戚們高高在上的榮華夢破碎了。在封建帝制已被推翻許久的今天,這些曾被深藏在皇宮裡的珍寶已經能夠在博物館中被我們普通人見到,也算是走下了神壇。
  • 溥儀逃出宮時,將此物縫在棉衣26年不離身,成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
    清末傅儀退位後,當他逃出宮時,那些屬於他的東西幾乎都沒能帶走,然而有一樣東西卻被他帶了出來,他把這個東西縫在了棉衣裡,26年貼身保存,而到了現在,它變成了我國故宮博物院的寶物——田黃三聯璽。01當新中國剛成立時,有很多事情都需要進行辦理,其中美軍也不斷發來挑釁,為了鞏固政權,只好派兵上戰。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
    《國寶100》(長江文藝出版社)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本套書共包括4本,每本講25件文物,分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讚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身首異處近百年,商代「方罍之王」經歷了怎樣的聚散傳奇?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後輾轉多地一直貼身帶著的寶貝是什麼?
  • 三十三間堂是日本的國寶建築,裡面有幾尊雕像更是國寶中的國寶
    三十三間堂是日本的國寶建築,裡面有幾尊雕像更是國寶中的國寶三十三間堂是日本的國寶建築,裡面有幾尊雕像更是國寶中的國寶,一千多尊金燦燦的十一面千手觀音像整齊的排列著煞是壯觀,像兵馬俑一樣。在國寶博物館裡,有許多佛像。禁止在裡面拍照。這裡需要入場券,但沒有人登記。不得不說日本人很有秩序。地鐵或這些大廳會有意識地買票。眾所周知,由於照片不允許入內,在各種遊記中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很好看,特別值得去」和「不好看的是浪費金錢和時間」。不親自去是不可能辨別真偽的。
  • 中國的國寶是熊貓,日本的國寶是什麼?原來是它
    熊貓是我們中國的特有珍惜動物,由於它的特殊性和稀有性,所以這種黑白相間的大塊頭,光榮的成為了我們中國的國寶。但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中國的國寶是熊貓,那麼日本的國寶級動物又是什麼呢?其實,日本的這個國寶,目前在日本已經瀕臨滅絕,現存的這些「日本國寶」,其實都來自於我們國家的援助。
  • 《鼠來寶——國寶裡的漢字》
    以文物紀史,以漢字證心,繪本《鼠來寶——國寶裡的漢字》將文物通識、漢字演變、傳統文化與中國之美巧妙結合,通過靈趣可愛的子鼠心聲本書選取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館等多所博物館的54件頂級國寶,以機敏靈動的子鼠視角,以文物串聯古文字字形演變與漢字闡釋,帶讀者讀懂文物背後的文化知識,得窺古人的生活意趣,觸摸歷史的溫度。繪本插畫由獲得多項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師創作。緊抓國寶精髓,特別選用典雅的中國古典色彩,融入時下流行的卡通手繪元素,賦予國寶生動活潑的可愛形象,凸顯中國韻味的同時具有高級的審美趣味。
  • 馬未都寫國寶
    他1997年創立了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其後觀復博物館在杭州、廈門、上海等地開設地方館。2008年,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授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2010年,在廣西衛視打造全新節目《收藏馬未都》。2014年,脫口秀《觀復嘟嘟》於優酷播出。2018年,《國寶100》音頻版於喜馬拉雅播出。2019年,《國寶100》視頻版於優酷播出。
  • 47年前村民在地裡挖井,接連挖到「瓦神爺」,如今是國寶中的國寶
    在挖的過程中挖出了許多陶片,村民不以為然,可越挖越不對勁,陶製的人頭、四肢接連被挖出,由於村民較迷信,認為挖到「人頭」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當地的村民稱其為「瓦神爺」。他斷定它是秦代之物,而且給它取名「秦代武士俑」。三、沉寂千年的兵馬俑雖然趙康民能斷定是秦代的文物,但由於歷史原因,這次考古發現並沒有向上上報,直到1974年6月,記者藺安穩寫了篇內參《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這篇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內參引起了中央的重視。
  • 攜新作《國寶100》講述國寶故事
    日前,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馬未都,推出了自己新作《國寶100》,試圖向普通讀者揭開國寶背後的傳奇與歷史。談文物、聊歷史,日前,馬未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微信採訪。  《國寶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馬未都對於「100」的選擇標準是必須是博物館館藏的,既有故事又有知識,又能代表其涉及領域最尖端成就的文物。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出版社供圖馬未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講國寶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歷史,通過國寶來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方式。這座馬未都最喜歡的博物館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通往博物館有條單獨的通道,當你從停車場下來時才會發現,這座藏有西漢金馬的博物館有多麼漂亮。馬未都希望通過他個人的經驗,梳理圍繞著國寶文物周邊各種龐雜的知識,為讀者和國寶之間打開新的天地。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長江文藝出版社供圖據介紹,《國寶100》中的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讚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馬未都。
  • 揭秘溥儀盜賣故宮國寶:七八十箱書畫如何運往天津
    溥儀和溥傑從北京故宮中盜運出的奇珍異寶,雖然曾在醇親王府內集中存放了一段時間,但他們慶幸的是已全部轉移到天津日租界那個安全所在,這就足以保證他一生的榮華富貴。  關於事情的經過,我們還是聽聽當事人溥佳對此的回憶:「這批古玩運往天津時,又費了一番周折。這些書籍、字畫,共裝了七八十口大木箱,體積既大、數目又多。
  • 《國寶100》
    作者:馬未都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國寶100》中選取的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
  • 稀世國寶乾隆「金編鐘」,愛國收藏家冒死保護,1949年無償捐獻給故宮
    向來編鐘都是銅製的,所以乾隆的這套編鐘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金編鐘,它總重13647兩2錢,做工精湛,發聲悅耳動聽,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無法估量,是稀世珍寶。
  • 100件國寶 100個故事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出版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書中,馬未都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國寶100》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黑旋風-協助拍攝
    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第1幅圖】此作品由杭州攝影愛好者康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圖書版
    1997年,創立觀復博物館,其後在杭州、廈門、上海等地開設地方館。2008年,馬未都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授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2010年,廣西衛視打造全新節目《收藏馬未都》。2014年,脫口秀《觀復嘟嘟》於優酷播出。2018年,《國寶100》音頻版於喜馬拉雅播出。2019年,《國寶100》視頻版於優酷播出。
  • 德國婦人不要的「垃圾」,他花重金買下,如今是「國寶中的國寶」
    其中,有一個人把德國婦人不要的「垃圾」當成了寶,花重金買下,如今是「國寶中的國寶」,價值20個四合院,他就是徐悲鴻。第一、現代畫大師徐悲鴻,赴港辦畫展偶得國寶徐悲鴻在現代畫壇上的地位無人能及,尤其是在畫馬方面更是有極高的造詣。
  • 中國的國寶熊貓舉世聞名,你知道其他國家的國寶是什麼嗎?
    亞洲象相對於非洲象來說體型偏小一點沒有非洲象長長的獠牙,看上去溫順可愛,大象是非常有靈性的動物,對人類十分友好,可是我們卻瘋狂的壓榨這些可愛的小動物,讓它們當坐騎,迫使它們表演各種雜技,每當看到它們在馬戲團裡心裡就很難受。拒絕觀看動物表演從你我做起!第三是俄羅斯的國寶北極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