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當知的中國禮:中國的御守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人崇尚"進口",似乎外來的東西總是好一點。曾經,也有人去到日本的寺廟求御守,求平安,卻忘了,能夠守護中國人的,永遠只有我們自己的"菩薩"。就像這次疫情,許多人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祖國這麼強大,執行力這麼高,醫療水平簡直世界一流啊!

今天的中國,已經足夠給我們的14億同胞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中華民族這頭獅子,已經覺醒,已經崛起!

其實,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四大古國文明之一,是唯一傳承至今,經過幾千年歷史變遷,雖然歷經災難磨難,卻依然強盛不衰,生生不息。中華這個民族的偉大與智慧,非一語能說盡。這其中,藏著的文明太多,藏著的智慧太多。而"麼麼御守"便是其中之一。許多人不曾了解中國的御守,還以為它是日本的產物,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御守的源起。

護身符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由來已久,據資料記載,在古代,金、銀、寶石等皆被賦予避邪的功用。 這種認為稀有珍寶會避邪的觀念由來已久,原始時代的人類(比如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了類似的觀念並付之於實踐,又被當代人類學者歸為"靈物崇拜"。這些珍寶兼有二種功能,一是作為人體的裝飾,根據各自的審美觀點和觀念加工成各種飾物,一是這種珍寶本身又被認為具有神奇功效,對於人體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阻止那些神秘力量的侵害。

義大利著名學者圖齊在《西藏考古》中收集有不少託架,大都是先民的金屬飾件。這些飾物,有三角形、圓形、十字形等幾何圖形,及動物圖形等,屬於工藝裝飾品。對此可以推想,遠古的遊牧民族使用這些金屬飾品時,除了實用、美觀外,也含有一種宗教意義,即佩帶這些物件,同樣有護身的功效。

金屬器物護身的觀念流傳至唐代,已經形成了一種被民間廣為接納的"護身符"文化。唐代張說《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詩記載:"願齎長命縷,來續大恩餘",這裡的"長命縷"便是當時流行的護身符長命鎖。長命鎖一般是由銀打造,在貴金屬中,銀飾相對於金飾來講相對價格更低廉更普遍。

而護身符的文化傳入日本,大概也是在唐代,唐代作為中國封建時代最為開放和繁盛的一個朝代,眾多歷史資料記載了唐代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史書上關於日本的記載,最早在《後漢書》,那時日本還沒有文字,只是一個部落。後來,再次出現日本的記錄,是在隋朝,當時日本的聖德太子苦於國內的部落酋長不聽命於中央,決意學習隋朝的中央集權制,就派遣了一位名叫小野妹子的大臣來華訪問。在給隋煬帝的國書上寫了一句"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無恙"的話激怒了隋煬帝:一個孤懸海外的酋長還敢自稱天子?簡直是不可理喻。由於這段不愉快的經歷,聖德太子大規模向隋朝派遣留學生的計劃並不順利,直到唐朝建立,大規模官方交流才得以成行。

貞觀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遣唐使第一次來到中國,唐代的繁榮完全驚呆了他們,到開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遣唐使通過友好訪問或是留學長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帶回日本,在遣唐使的幫助下,日本進入了長達300年的"唐化時期",經過近300年的學習,日本從一個蠻荒的時代跨入了封建社會。

無論是政治制度、禮樂傳統、生活習慣甚至是語言文字,統統中國化,也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的"附身符"文化也傳到日本,也就是"御守"。

了解了這段歷史,你還認為御守是日本的嗎?中國文明的強大,不止影響中華幾千年,還影響了周邊乃至世界多國。

而今天,麼麼御守作為中國幾千年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繼承了其中的"生肖守護"文化,其主體部分是由足金打造的十二生肖形象。而金,不僅從古至今都被認為是最為"珍貴"的象徵,也被認為是佛家七寶之首,闢邪之力最為強大。

麼麼御守不僅傳承了傳統的十二生肖"護身符"文化,還傳承了中醫文化中,中草藥香包在健康中的應用文化。在我國傳統民間醫藥學中,艾葉、麝香、石菖蒲等中藥用於預防瘟疫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清代顧祿《清嘉錄》云:"端午,制繡囊絕小,類荷包之形,五毒俱全,諸疾蜂起。"而麼麼御守所鑲嵌的香包,正是用特別配方的中草藥研磨成粉而製作,分別有抗病毒防感冒和驅蚊蟲,安眠等幾種類別。

因此,麼麼御守對於傳統的"護身符"來講,還兼有健康的作用,是一份應用很廣,人人可佩戴,百利而無一害的禮物,加之外觀精美,可以說,作為中國傳統禮走出國門,也是不辱中國千年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御守這麼可愛,還需要跑去日本買?
    以前買御守都跑去日本,每年要去還願,日本御守只有一年的保留時間,但是從今年開始,終於可以不用跑那麼遠去求取日本御守了,也不用每年想辦法還願銷毀了。中國有自己的御守,來護佑自己的國人,麼麼御守,每個中國人都值得擁有,贈禮,收藏,大氣有度。
  • 麼麼俠動畫片:用十二生肖文化弘揚中國御守(麼麼御守)
    生肖文化在中華文化中源遠流長,已傳承數千年,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國人的傳統審美中,生肖文化更是代表著吉祥、祝福、和諧的文化。麼麼俠小兒推拿《麼麼俠》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屬性,賦予每個生肖一個健康的使命。組成最強十二御守戰隊,協助麼麼俠一起,對抗魔王混沌王。
  • 中國的御守,傳承非遺文化
    御守,來自於日本神社,是日本一種文化,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提到御守就會想到日本,也有人不遠千裡去求取。其實如果中國有御守,大家也就不用跑那麼遠,在自己的地盤上也能戴漂漂亮亮、可可愛愛的御守。中國有沒有御守呢?有的。
  • 中國的御守(護身符)介紹:麼麼御守一個流傳至今的吉祥物
    從古時候的金屬器物用於闢邪開始,再到後來的「長命鎖「,在到佛堂裡大師開光的各種」符「,都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裡,人們對於這種」護佑「力量的重視。千百年來,中國人通過生命歷程的經驗,經過千錘百鍊,精雕細琢,把最美好,最重要的祝願凝固在了一個」護身符「上。今天,作為中國」護佑「文化的傳承代表,麼麼御守,是中國的非遺繼承人所介紹給我的。
  • 麼麼御守:中國御守佑善心、結善緣、結善果
    御守作為一種護身符,是否是「有求必應」?其實,中國的御守,也就是麼麼御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有它的講究。麼麼御守所護佑的願望,自然也是有講究的,並非「有求必應」,其中有一種願望,麼麼御守就不會護佑,知道是什麼願望嗎?
  • 喜歡日本御守的可愛?原來中國也有!
    御守在日本, 是用來祈福祝願,避除厄運的護身符,在日本的寺廟、神社都能夠求取。而且不同的神社和寺廟會有自己風格的御守,種類豐富,御守的功能和寓意也不一樣,如今御守在日本生活中隨處可見,幾乎人手一個,在中國也受到了很多好評和追捧。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日本御守再好,那是你沒有見過中國的!
    御守御守,去日本旅遊或者對日本有一定了解的人會以為御守是日本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歸根究底,御守的理念其實來源於中國的傳統護身符文化。唐朝,風氣開明,萬方來朝,看過電影《妖貓傳》的人應該有印象,當時的唐朝正是文化鼎盛之時。
  • 麼麼御守背後的寓意,妥妥的吉祥物!
    也許你聽過中國「護身符」,日本「御守」,但鮮少聽說「中國御守」。實際上御守也起源於中國,承自中國傳統的護身符文化,唐代年間隨日本遣唐使一起傳入日本,演變為御守。而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御守——麼麼御守,與十二生肖文化相生,背後又有怎樣的寓意呢?
  • 日本御守VS中國符籙大PK!
    相比於中國道家的符籙,年輕人受到日劇或日漫的影響,日本的御守似乎更加深得這一群體的喜愛。從表面上看,符籙與御守都是貼身佩戴用來祈求實現各種訴求的一類信物,並且兩者的形式也十分相近,但是其實內裡千差萬別,你又知道多少?今天就來談一談中國符籙和日本御守之間的差別。
  • 中國人自己的護佑——麼麼御守
    從古時候的金屬器物用於闢邪開始,再到後來的"長命鎖",在到佛堂裡大師開光的各種"符",都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裡,人們對於這種"護佑"力量的重視。千百年來,中國人通過生命歷程的經驗,經過千錘百鍊,精雕細琢,把最美好,最重要的祝願凝固在了一個"護身符"上。今天,作為中國"護佑"文化的傳承代表,麼麼御守,是中國的非遺繼承人所介紹給我的。
  • 車馬慢、書信遠——我對你的情誼麼麼御守可鑑
    俗赴親友之家,每帶餅餌為相見之禮。而臺北曰手訊,謂手之以相問訊也。"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所以感情深厚,人情味足,在外打拼的人回鄉探望親人,在家的人外出友人會面,往往會帶上三兩小禮物,表達祝福。這些小禮物有的或許稱不上貴重,但能夠表達送禮之人的真心,禮輕情意重,這便是最早的伴手禮出處。
  • 愛情守護,兩種不同的御守,你適合哪一種?
    御守,也就是中國傳統的護身符,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變化,遠洋渡海到日本,在日本廣受喜愛。中國還有沒有御守?有的,麼麼御守。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麼麼御守在護身符、宗教、香囊、十二生肖、中醫等多個方面都有繼承和發揚,並且根據十二生肖的寓意和形態進行了分類。
  • 最具中國風的情人節禮物——絲綢香囊.麼麼御守(緣良御守)
    傳統古法金飾的工匠們和刺繡手藝人,用她們嫻熟的手法,織就著我們快要遺忘的故事,加上中藥師們精挑細選,上等的藥材,經過現代破壁技術的研磨,帶著芳香之氣的中草藥粉稱量,裝入織就好的香包:麼麼御守之緣良御守,穿越歷史的浪漫,見證著針尖上的愛情,成就中式的姻緣。
  • 日本御守4大禁忌,不懂會遭殃
    日本的御守類似於中國的護身符,最早是作為闢邪和解除厄運之用,之後慢慢演變成有了求學業、結緣、保平安等等。中國人都講究十全十足,所以在面對眾多御守的時候,大多數人總想著統統帶回家,然而,御守不是越多越好哦,尤其是買不同寺廟或神社但功效卻大同小異的御守,因為它們的功效很可能會相互抵消。
  • 最全日本御守選購指南!正倉開運貓(招財貓)御守我要來10個!
    作為去日本必buy的伴手禮之一,每家神社都有各式各樣的御守可挑選,面對做工精美、小巧可愛的御守難免會喪失理智。年末年初是求御守的高峰期,小知特意出了這篇御守選購指南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能順順利利~御守的三個出處:神宮、神社和寺廟神社:神道教崇尚萬物有靈,因此神社供奉的是自然萬物的神明,如伏見稻荷大社供奉的是稻荷神(宇迦之御魂神),主農業豐收;
  • 原來日本御守傳承自中國唐代,你還去日本寺廟買御守嗎?
    長大後接觸了外面的世界,發現原來不止中國有護身符、泰國還有佛牌、日本還有御守,泰國佛牌不做深究,但日本御守與中國傳統文化本是息息相關。貞觀五年(631年),日本遣唐使第一次來到中國學習唐代文化,後經過300多年的學習,日本從蠻荒時代跨入了封建時代。
  • 5.20,既不俗氣又特別有文化內涵的禮物——緣良御守
    它就是麼麼御守裡的緣良御守,是愛情的守護御守,特別適合5.20的禮物。這款緣良御守,一定是情侶之間才贈送的,代表對愛情的守護。所以,如果是有心儀的對象,送緣良御守,也是一種特別的告白。那為何說送緣良御守,是有文化內涵的禮物。緣良御守,也就是麼麼御守裡面的生肖兔御守,代表對愛情的守護。整體上外部是一個用絲綢織就的香包。
  • 麼麼御守:傳統元素與潮流文化的結合體
    說起御守,大多數人並不陌生,畢竟很多去過日本的人都去過神社寺廟祈福請願,求取御守。說到底日本的御守和中國的護身符還有很深的淵源,日本御守傳承自中國唐代的護身符文化,具體的故事可以翻翻之前我分享過的內容。今天要說的是中國的御守,麼麼御守,集傳統元素與潮流文化為一體。為什麼要這樣講?
  • 日本御守鹽的傳說
    後來日本著名的通靈師"賚良"要求船工幫助搬運中國大漢王朝運來的書籍藥材時發現有些船工的身上沒有任何濁氣。而有些身上有大量小鬼依附身體。所以叫來一些船工詢問後知道是因為身上攜帶一種苦澀的鹽,故此"賚良"將此鹽命名為「御守鹽」,並把「旗木佐佐鹿明」專門請來揀選御守鹽。到了公元六世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混和了道教咒術與密教佔術,傳入日本。正是日本平安時代陰陽師盛行。
  • 御守的香包失效後怎麼處理?
    御守裡面還有香包?御守裡面不就是一些小物件、祝福語嗎?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樣的,那就太不了解御守了。御守裡裝紙片、祝福語等小物件在日本可能比較常見,而在中國御守中的小玩意兒遠遠不止這些。麼麼御守是中國傳統的御守,國風造型,古樸自然,御守袋裡面有生肖動物千足金飾,還有一個中草藥香包,中草藥香包由國醫大師親自配比,根據當前人們常見的幾種需求進行配製,驅蚊香包、抗感抗病毒香包和安睡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