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2020年十大「最美慈善家庭」出爐啦~
10戶「最美慈善家庭」來自全市不同戰線、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家庭不僅在平時參與慈善,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中,他們亦積極站出來,獻出自己一份力。
本期,我們帶來李小良慈善家庭的故事~
-慈善家庭專題第6期-
李小良和太太林潔結婚兩周年。這一天,他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派對。派對上,銀色的心願樹上掛滿了心願卡,李小良抓起麥克風,讀出卡裡的心願,現場邀請親朋認領。
李小良是廣州市某企業的負責人,林潔是電視臺的製片人、主持人。他們倆有共同的默契。婚前,兩人都投身慈善超過十年,婚後,兩人更是一拍即合,做起了公益「夫妻檔」。
今年,在結婚兩周年紀念日派對上,夫妻倆決定聯合英德市一所鄉村學校開展學生「微心願」活動,收集了50名困難兒童的微心願,邀請親朋為他們實現心願。
結婚派對,就這樣變成了公益派對。心願樹上,孩子們的心願豐富,「我想要一輛自行車」「我想要一個藍色的行李箱」「我想要一套公主裙」……林潔細數道,「一年可以實現50個孩子的心願,做十年就能實現500個。」
而最近,李小良家庭入選了2020年度廣州市十大「最美慈善家庭」。
從善多年,一拍即合
李小良是一名青年企業家。2004年,從國外歸來不久的李小良在廣州市白雲區創業,老黨員父親對他說,做企業是取之於社會,所以要回饋社會。他記住了父親的話,在工作之餘,他熱衷於參與公益活動。在他看來,「慈善就是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哪怕自己的力量只是點點星光。」
在他做慈善的第14年,與同樣熱心慈善事業的媒體人林潔結婚。李小良最初對林潔的印象是,「覺得她很正能量。」作為電視臺主持人,林潔從2009年開始踏上慈善之路,由她創立的「潔伴同行」節目與育苗基金至今資助過近百名困難兒童學習和生活。
婚後,倆人一起投身於慈善。林潔點子多,李小良給予太太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去年年底,林潔了解到英德一所學校沒有運動場,孩子們只能在半米高的草地上打球、踢球。她和學校聯繫,想給學校捐一個運動場。
不同於捐圖書、捐桌椅,要建一個運動場工程量不少。林潔把想法告訴李小良後,他很支持,捐贈了10萬餘元。夫妻二人還一同參與了運動場的建設。前期的選施工隊、選材料,兩人都親自把關。運動場建好那天,學校舉行了一個開幕儀式。李小良讓公司的員工幫忙購入了籃球、足球、桌球、毽子、呼啦圈等運動器材,之後他和妻子一起將這些運動器材帶去給孩子們。
在開幕現場,夫妻二人還與小朋友玩起遊戲。李小良當「老鷹」,一群小孩躲在了林潔身後。冬日裡,嶄新的運動場上,一群人玩得不亦樂乎,李小良夫妻也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
當天放學後,他們送一個小孩回家。幾年前,這戶人家新房剛蓋好,外牆還沒來得及裝修,父母就遇上了車禍,落下殘疾,如今倆人一起在外地工作,家裡剩下4個小孩和一個80多歲的奶奶。踏入客廳,裡頭幾乎沒什麼家具。左邊的房間裡頭放置著一張床,癱瘓的奶奶躺在床上,蚊帳已變成了蠟黃色。再進廚房,一鍋冷粥放在灶臺上,它正在等待四年級的姐姐回來煮熱給家人吃。
看到這樣的情景,夫妻倆人都忍不住眼淚,李小良掏出了身上所有的現金,硬是塞給了這戶人家,林潔則給家裡的姐姐留了自己的電話號碼,還加了微信,「以後有什麼需要你找我。」
辦更有意思的結婚周年派對
結婚一周年紀念日時,李小良辦了一個派對給林潔驚喜。今年,來到結婚兩周年紀念日,林潔決定由她來策劃,她想要辦更有意思的派對。
萌生邀請親朋為困難兒童實現「微心願」的想法後,林潔和李小良商量,「你看一年可以實現50個小孩的心願,十年就有500個,這樣下去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聽上去就很有意思,夫妻二人對接英德一所鄉村學校,舉辦了一個學生「微心願」的活動。在當地誌願者和學校的協助下,收集了50個困難學生的微心願,做成心願卡掛在了一棵心願樹上。
在紀念日當天,他們邀請了30個親朋參加派對。李小良拿著麥克風,邀請現場的親朋認領小朋友的微心願。心願樹上的心願卡一個個被摘下,剩下的20個由李小良夫妻承包。之後,李小良公司的員工負責購入禮物,在當地誌願者和學校的協助下送到了小孩子手中。
時隔幾個月,在採訪當天,夫妻翻出孩子們送給他們的致謝卡片。林潔翻查著一張張紅色卡片,說,「有一張很可愛,那個小孩說什麼什么叔叔,你好,其實我不知道你男還是女,但是你的名字像男的。」李小良則笑著說,「我那個更可愛,那個小孩子說會一輩子記住我呢。」
通過邀請公司員工、身邊親朋一同參與公益活動,李小良發現大家的熱情都很高,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合適的渠道做公益。「我們有這樣的渠道,那就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慈善事業。」
抗疫相助,夫妻檔出動
今年年初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農曆新年期間,李小良還在老家,他看到基層人員戴著頭盔、穿著兩層雨衣入戶排查疑似感染人員、高風險地區回來的人員。李小良馬上找了太太,「老婆,請你幫我動用一切關係買防疫物資。」
新年期間,兩人打了無數個電話,多方聯繫資源。遇到要求先付款後供貨的,遇到報價8塊錢一個口罩的,遇到手上只剩下十幾件防護服的……「那時候只有對方有貨,價格高一點,我們都要。」林潔說。
資源緊張,市場上買不到口罩,夫妻二人找到了一批口罩棉墊,也得買,沒有新口罩更換,更換一下棉墊也好。輾轉幾回,東拼西湊,倆人購入了72盒口罩棉墊,241套防護服和500副護目鏡。倆人將這批物資送給了白雲區7家基層單位和紅十字會。「物資不多,但是要儘自己的一分力量。」林潔說。而在李小良看來,這是一個企業家應該做的事情。
文-何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