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森林也是食物樂園-樸門永續農藝

2020-12-22 ONELiving一活

食物森林Edible Forest Garden

向大自然學習

小農的永續農業才是生態農業的未來

從關注健康到食物,再到尋找可行的自產食物的辦法,知道了現代農業的眾多弊端後。一次機緣巧合在有機會的網站上認識到了樸門永續農業也認識了食物森林,簡直就是絕佳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比較困難,因為不同的國情和氣候條件,幸運的是,它沒有局限性可以從小規模開始,比如水泥林立的城市中的小陽臺,需要的是將很多知識融會貫通後,加以調整實踐,設計出自己的可食小花園!而且最喜歡的一點是樸門也倡導永續的生活方式。

樸門永續設計基本原則

1. 照顧地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2. 照顧人類 尊重所有生物與生俱來的價值

3. 分享多餘 資源獲得的合理分配

同時關注能源,包括土壤,陽光,水等在地智慧

地球本是多樣化的物種聚集地,

人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萬物互相連接!

共同來維護這個地球,才能讓人類生生不息。

真菌,細菌和微生物都是動植物的好夥伴

寫在最後,澳洲大火過後,生命又開始綻放,地球真的需要人類的照顧嗎?地球迭代從未停止過,所以生命都以他們的方式不斷努力活著再死去,輪迴成為自然而然的事兒。

不過對地球和生靈的破壞已經開始顯現結果,但願一切還來得及,但願更多的人類可以重新思考並作出力所能及的行動。

樂觀者總說一切都會好,但是一味的樂觀而不作出改變真的就是對的嗎?

在網上看到一篇樸門的實踐者的文章,說很多樸門局限於形式,國外的樸門設計師也給不了好的設計建議。但是樸門的精髓是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情況作出最優的設計,而最優的設計來源於前期的觀察分析,還有過程中不斷的改進,沒有一步到位的方法。所以那些尋找捷徑的可能不會領會真正的樸門。 推薦一本不錯的樸門書《向大自然學設計》 作者 孟磊 Peter Morehead,江慧儀(臺灣)

而且樸門在都市中一小塊的陽臺也適用,實踐樸門有些日子,看了向大自然學設計後,發現自己已經在陽臺搭建出了有蔬菜,水果各種植物的小天地竟然跟裡面圖片有些許相識。希望你也可以有一個找到自我的可以生產食物的陽臺。在繁忙的生活中,多幾分的平靜。歡迎交流你的都市陽臺設計。

相關焦點

  • 「東方的樸門——樸門永續設計與中國的生態家園」研討會在京成功...
    2018年12月9日下午,樸門永續設計分享研討會之:東方的樸門——樸門永續設計與中國的生態家園(Permaculture Design and Chinese Eco-Homeland)在北京設計之都大廈舉行。這是國內第一次關於東方的樸門永續設計分享研討會,由印心創新國際設計中心主辦。
  • 志願招募 | 包住宿,在春城親自創造屬於你的永續生活,昆明樸門基地...
    到了80年代早期,樸門的概念已經從農業系統,擴展到全面的永續人類居住環境。Permaculture一詞也從原來單純的永續農業,擴展成了Permanent(永續)+Culture(文化)的含義。這一原本單純用來對農場進行設計的方法,也逐步在更多維度下產生影響,對建築景觀設計、廢棄物處理、生態設計、水資源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 志願招募|包住宿,在春城親自創造屬於你的永續生活,昆明樸門基地...
    到了80年代早期,樸門的概念已經從農業系統,擴展到全面的永續人類居住環境。Permaculture一詞也從原來單純的永續農業,擴展成了Permanent(永續)+Culture(文化)的含義。這一原本單純用來對農場進行設計的方法,也逐步在更多維度下產生影響,對建築景觀設計、廢棄物處理、生態設計、水資源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 當科技遇上樸門永續自然農法
    結合科技與樸門農法,可以創新農業,為永續發展謀出一條生路。 食物、水、能源一直是永續發展需要克服的難題,如前所述,60%能量和85%的養分被牛排洩至牛糞中,如何有效率的利用這些資源,就是永續農業的關鍵。
  • 自然而然 | 國際樸門永續設計課程6月@昆明大墨雨
    它是科學、農業,也是一種生活哲學和藝術。:樸門設計學:樸門設計理論與原則、自然模式、了解地域、系統區域、設計方法論、基地分析與設計實作等地理與氣候:地景與水、水資源管理、氣候與微氣候、地形與地景、土壤、大地工程植物與動物:食物地景、畜牧系統、食物森林、植物病理、水產養殖、動物系統
  • 樸門:以大自然為師,讓生活永續又輕鬆
    早期,樸門永續設計以創造出多年生的農業系統為目標,發展至今,其內涵已非常廣闊,很難概括,簡而言之就是一套基於倫理和原則、向自然學習的、用以支持永續生活的設計體系。照顧地球:包括照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非生物,例如土壤、空氣、森林、微生物、動物、水等等。透過無害的人類活動、主動的保育、資源節約或從事對地球有益的工作,都是實踐這個倫理的方式。
  • 樸門農藝設計原則是設計決策的檢驗標準
    原創/彩霞解說樸門農藝設計原則是設計決策的檢驗標準。設計封閉循環系統回想高中時上過的地理課和物理課,大家能記起學過的熱力學三大定律。前兩條定律對樸門設計者來說非常重要。第一條定律說的是,物質和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它們只是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東西是真正離開或消失的,這一點很重要。
  • 「樸門永續設計」走進衡陽縣
    「樸門永續設計」走進衡陽縣 來源:紅網 作者:劉晏辛 編輯:於佳麗 2015-11-27 11:03:50
  • 讓麵包成為麵包 —— 藏在昆明木魚麵包店裡的樸門永續設計哲學與藝術
    或許會有讀者覺得這樣的表態有幾分「裝」的程度,可深入了解後,一套藏在木魚麵包店背後所蘊含與踐行著的樸門永續設計哲學與藝術便逐漸顯現了出來。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是樸門永續的三個倫理。TO SEEK PEACE, AND TO GUARD HUMAN RIGHTS EVERYWHER樸門永續設計尊重所有的生物與生俱來的價值。人類雖然僅僅是地球上整體生態系統中的一小部分,卻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如果人類不快樂,很可能就沒有意願照顧地球或其他生物。因此,照顧人類其實也是在照顧地球。
  • 營造一座食物森林:在鄉村|設計觀點
    因為一年生的蔬菜園必須時時呵護照顧,而以多年生作物為主的食物森林不僅大大減少了體力的勞動與時間的投入,也提供了某些仰賴一年生作物的日常飲食所無法攝取到的營養。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概念架構的共同創始人生態學家Bill Mollison在造訪了Hart的溫帶食物森林後,獲得靈感,從此積極地將食物森林的生態設計概念融入樸門永續設計的教育推廣中。
  • Food Forest食物森林 | 遠古時代的傳統農業栽培技術
    在國內,我們稱之為「食物森林」或「可食地景」,巧妙的蘊含著天然森林的幾個特色,例如:多樣豐富的物種、立體空間的產出方式、兼容多元生態,包容分享而不獨佔、可自然循環與永續再生。食物森林可視為樸門哲學的體現,其目的在於創造一個自我維持且有益於生態的系統,並提供家庭或社群所需的食物及日用品,建立好的食物森林隨著時間而成熟,日久能提供更多的產出而減少維護成本。
  • 3月18日窯烤披薩麵包+厚土堆肥植年桔,帶孩子體驗樸門永續生活
    3月18日質樸特別活動窯烤披薩、麵包厚土堆肥種植年桔帶孩子體驗樸門永續生活【活動時間】3月18日(星期日)9:30-16:00【活動地點】深圳梧桐山·質樸永續生活【招募對象】熱愛綠生活與健康飲食、關注環保的朋友早到的幸福,就是不會塞車,還可以喂喂兔子,逛逛我們樸門自然農法種植的菜地,漫步梧桐山腳下,享受清晨的空氣,開始美好的一天。
  • 樸門設計為大家提供的是一個視角,而不是一張處方
    原創/志梅說說樸門設計為大家提供的是一個視角,而不是一張處方。過渡期的道德標準要求稍低,這是大家的運氣和福利。它只在少數幾部樸門農藝文獻中出現過,但它非常重要。本質上,過渡期的道德標準表明任何事物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轉變需要時間。使用挖掘機和割草機等不可持續的技術進行作業意味著什麼?
  • 樸門小測試,10個「樸門術語」您知道幾個?
    每個人樸友心中,都有自己所理解的樸門,它時而簡單,時而複雜。簡單時,就像大江東去一般的自然,複雜時又如漫天繁星難以窮盡。 有時在門內,有時在門外。 這可不行,怎麼才能假裝自己是樸門中人呢?樸門十大行業術語,了解一下?
  • 麗日2019系列永續課程
    再生平衡之境 麗日2019系列永續課程 當你身處一片荒漠,你可以選擇離開,找尋下一個綠洲,也可以選擇帶進一粒種子,創造出一片森林。▲ 2018麗日食物森林系列工作坊來自課程導師Gui的話:The regenerative mindset.再生理念。
  • 一個典型的樸門農場是如何設計與管理的?
    ,這裡定期會舉行樸門學習課程。同時根據地形、水系、實際需求的靈活變通,從核心居住區開始,形成了,聯繫它們之間的道路以及道路兩側的一些公共建築與場地成為1區,包括堆肥廁所、主菜園、淋浴場,2區包括稍遠些的蔬菜園,育苗室,工作間,3區包括雞舍、豬圈和食物森林
  • 樸門中國計劃|全國樞紐農場共創營 倒計時3天
    Albert Bates:適切技術地球村研究所創始人,全球知名樸門永續設計與教學雙料專家波波:中國新一代自然建築探索實踐者頓智:一位將戈壁沙漠改造成桃花源的孤膽英雄賀建增:全域有機農業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者,耕讀大學執行校長
  • 樸門設計不僅要考慮最終結果,還要考慮過程
    原創/崔盼解說樸門設計不僅要考慮最終結果,還要考慮過程。樸門設計不僅要考慮最終結果,還要考慮過程。設計的背景條件及採用的方法和最終結果同樣重要。本質上,這條道德準則也貫穿於其他設計準則中。以過程為本有兩個獨立的關注點:剩餘物再分配(最終目的是為了地球和人類的福祉)和資源消耗與發展之間的自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