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孩子們一放寒假,我就帶著孩子們踏上了去往臺灣的旅程。
因為二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裡有一篇課文叫《日月潭》,學完後,小女兒就對日月潭充滿了嚮往,央求我帶著她去看看。其實這篇課文我小時候也學過,誰還沒有過憧憬?但是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去臺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就讓我帶著女兒們一起去實現這個願望吧!
我們選擇了跟團環島遊,遊覽了碧波蕩漾的日月潭,登上了風景秀麗的阿里山,欣賞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國寶翠玉白菜,也參觀了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愛巢仕林官邸……而所有這些景點中最讓我感動和震撼的卻是一個很小的景點--彩虹眷村.
彩虹眷村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嶺東科技大學附近.什麼是眷村呢?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至1960年代,解放戰爭失敗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這些房舍比較低矮,也被稱為矮房子.
這些人在矮房子裡生活了好多年.後來政府有了統一的規劃,準備拆除這些矮房子.在這裡生活了多年的人們,對矮房子充滿了留戀,這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不免讓人有些心酸.雖然政府方面給予搬遷者數十至數百萬的補償費用,村裡的居民也急劇減少,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搬走,其中不願意搬走的就有黃永阜。老人年輕時入臺當飛行員,後負傷獨居眷村,晚年生活苦悶。眷村這種雞犬相聞的親密空間感,便成了老人唯一的慰藉.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他還曾打起了官司,但結果顯而易見,最終還是敗訴了。
面對著殘破的村落,2008年,86歲的黃永阜拿起了他的畫筆,開始在他自己屋內的牆壁塗鴉,畫起了他多年的記憶.他從未學習過繪畫,但卻越畫越有樂趣,開始往屋外拓展.鄰居看他畫得好,也央求他在外牆上畫。
因此眷村內的巷弄街道就成了他天然的畫布,在上頭彩繪了各式美麗的彩虹線條與可愛動物,不僅染亮了小村,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令黃永阜更沒想到的是,這些畫吸引了社區附近的大學生、攝影愛好者來此參觀。因他的用色大膽,構圖可愛並充滿童趣,讓到訪者有如置身彩虹世界,故網友稱此處為"彩虹眷村"。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好多外國遊客也慕名前來,一睹彩虹眷村的風採.
當得知「彩虹眷村」要被拆遷的消息後,嶺東科技大學的學生和當地一些熱心人士,又通過網絡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搶救彩虹村的活動。在輿論壓力之下,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裡裡長顏慶義不得不表示,「會留下創作空間,讓彩虹爺爺可以繼續自由自在地畫下去。」
就是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的老人,憑著一支畫筆,用藝術改變了眷村被拆除的命運,同時也把歷史留了下來。人們在參觀彩虹眷村的時候,總會記起曾經在這裡居住過的老兵。平凡人改變歷史的真實故事,怎能不使人感動,怎能不讓人震撼!
總聽人這樣說,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我想說熱愛生活的人,運氣也不會差,連上天也會多一份眷顧!
這個故事有沒有感動到你,你的身邊有沒有什麼感人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加關注,您的評論也是我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