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表)第十三款:『新表』Grand Seiko 推出3枚 9F Quartz GMT 石英機芯雙時區腕錶
Grand Seiko 剛剛推出了3枚新表——「9F Quartz GMT」石英機芯雙時區腕錶,搭載品牌自產的第一枚具有 GMT 功能的石英機芯 Calibre 9F86,其中 SBGN001 腕錶限量生產800枚,以此紀念 9F 石英機芯誕生25周年。
表殼和表鏈為精鋼打造,表殼直徑是傳統的39mm,厚12.1mm,防水能力達到100米。表圈上印有第二時區24小時時標,內緣的下半部分則搭配淺色塗層象徵「白晝」,尖銳的大三針和長方形雕刻時標都是經典的 Grand Seiko 元素,一枚彩色指針用於指示第二時區時間,日期窗位於3點。
三枚腕錶的主要區別在於配色,限量版 SBGN001 擁有明黃色的第二時區指針和表圈內緣塗層,黑色錶盤裝飾象徵「石英」的圖案,6點處額外印有一枚五角星。SBGN003 擁有黑色錶盤+橘黃色第二時區針,SBGN005 錶盤為藍色,第二時區針為紅色。
Calibre 9F86 機芯完全由 Grand Seiko 自行研發生產,可以獨立調校時針而不影響手錶的走時,還提供防磁保護。限量的 SBGN001 走時精度達到每年±5秒,另外兩枚是每年±10秒。
限量版官價3600歐元,將於10月正式發售;標準版官價3200歐元,2019年1月正式發售。
第十二款:最強日本表,能不能比過勞力士?
精工GS是精工的高端表,理論上和勞力士、歐米茄這個級別的瑞士表處在同一定位上。因為精工GS的「對抗目標」就是瑞士名表,所以精工GS的性能和做工都非常強悍,精工號稱在GS上用了「日本刀」的工藝。在前幾年,精工GS在國內很火,熱炒GS,精工GS在二級市場裡的行情一路上升,一隻二手GS的行情當年甚至可以追上勞力士、卡地亞、沛納海這些一向熱門的手錶。後來GS的熱度回落,這兩年恢復到正常行情,但不可否認的是,精工GS本身的素質是非常高的。
精工GS高頻36000手錶
國外有玩家拆解了一隻精工GS中的「最強」型號,高頻精工GS,這隻手錶使用高頻9S85A機芯,擺頻36000次/時。這枚機芯中使用了精工最新的技術,走時標準超過瑞士天文臺-4/+6,精工GS標準為-3/+5。我們藉此看一看GS能不能達到「假想敵」勞力士的水準。
精工GS的盤面和指針。
精工GS的做工和勞力士正好相反,勞力士的表,表殼很圓潤,精工GS的處理方式都非常銳。首先我們先看GS的盤面,GS盤面上有細密的放射紋,GS的指針和時標切割的非常銳利。我們可以看到,指針的邊緣稜角分明,非常像一把刀劍,錶盤立體時標也像「刀削斧砍」出來的,很鋒利。這就是精工GS裝飾的特點,和瑞士表完全不同,精工GS讓人有一種「匕首」、「暗器」的感覺。在各個角度的光線下反射出「寒光」。
精工GS的機芯正面和背面。
精工GS的錶冠。
手錶的背面,精工GS的裝飾條紋,比瑞士一般的日內瓦條紋寬。精工GS的定位是偏向於「工具」的豪華表,所以用的也是鋼陀,在鋼陀上有鎏金的Grand Seiko刻字,和勞力士、歐米茄的裝飾方法類似。去掉自動陀,我們可以看到,精工GS雖然用的是滾珠軸承自動陀,但是自動陀的中心帶有螺紋固定,根據拆解者的解釋是,GS的這種設計,可以減少自動的陀的零件數,簡單牢固。在機芯的正面,去掉盤面後,我們可以看到機芯上有花寫GS的裝飾,在「看不見」的地方,裝飾也沒有遺漏。我們在錶冠上,也可以看到雙層防水膠圈,可見GS和勞力士一樣,把防水防塵作為一大重點。
精工GS機芯夾板上的刻字,37個寶石軸眼,6方位調節。
將精工GS的機芯夾板逐個拆下來,我們就能看到9S85A機芯內部的情況。首先在機芯夾板上,我們可以看到鎏金的刻字,刻有37個寶石軸承,6方位調教,可見對機芯的性能要求很高。37個寶石軸承基本保證了機芯裡每個軸都有紅寶石軸承,一般常規機芯達不到這個數量。9S85A是高頻機芯,更多的寶石軸承能減小摩擦。6方位調教是最高級別的調教,瑞士天文臺是5方位,精工GS的標準更高。
精工GS機芯的底層夾板。
繼續拆下夾板,我們可以看到底層夾板。可以看到,精工GS在底層看不見的夾板上,有一些部分沒有進行裝飾打磨。對於精工GS,包括勞力士這個級別的手錶,這是正常現象。這個級別的手錶公價起步在3、4萬,機芯裝飾要有一些取捨。到了寶珀這種起步價在7萬左右的手錶,機芯各個部位,看見,看不見的地方,都會有裝飾。精工GS的機芯裝飾,是同級主流水平。
精工GS的擺輪和遊絲。
下面我們看機芯中的關鍵部分,遊絲、擺輪、擒縱。精工GS使用的遊絲是Spron 610合金遊絲,這種遊絲是精工經過5年時間研製而成的。精工Spron 610合金遊絲的特點是抗震性能是一般遊絲的2倍,防磁能力超過一般遊絲3倍。精工GS 9S85A機芯的擒縱輪和擒縱叉使用了MEMS技術處理,通俗的說,就是把擒縱叉和擒縱輪做了蝕刻鏤空,擒縱叉和擒縱輪上有大量鏤空,減低了重量,減少能量損耗。我們知道,在勞力士新一代3235機芯上,3235機芯的擒縱輪也有相同的鏤空處理,但勞力士只鏤空了擒縱輪,沒有鏤空擒縱叉,精工GS做的更徹底。
精工GS的擒縱叉和擒縱輪。
精工GS的齒輪。
因為GS的9S85A是36000的高頻機芯,提高擒縱效率,可以提高手錶動力。高頻36000的優點,就是高擺頻可以減少外界振動對手錶走時的影響,走時精度高(擺頻越低,越容易和外界振動形成共振,影響走時),相對的,就是動力消耗多,對潤滑要求高。對此,精工GS的擒縱輪上還有一個細節,在擒縱輪輪齒的末端,有儲油的功能,讓潤滑油留在擒縱輪齒末端,增強潤滑。另外,GS在擒縱輪上也加了避震器。
精工GS的避震器、遊絲外樁、快慢針。
精工GS高頻36000手錶和它使用的9S85A高頻機芯,是精工GS最精良的手錶之一。通過上面的拆解,我們可以看到,9S85A機芯一切以性能為第一位,所有齒輪軸都有紅寶石軸承,9S85A機芯的走時標準實際要超過精工GS常規的-3/+5,達到更高級別的每天誤差-2/+4標準。熟悉手錶的人都能看出,精工GS是一種以勞力士為目標的日本豪華手錶,手錶性能、裝飾水平都和勞力士看齊。性能優先,兼顧裝飾。雖然勞力士目前每天-2/+2的誤差標準目前在其他牌子的量產手錶中還無人能比,但精工GS已經很接近勞力士這一「神級」標準了。之前有人把精工GS稱為「東方勞力士」,是有道理的。
款式十一:『新表』Grand Seiko 推出三枚 Hi-Beat 36000 高振頻腕錶,「Calibre 9S」機芯20周年
為慶祝「Calibre 9S」機械機芯誕生20周年,Grand Seiko 在2018年 Baselworld 表展上推出了3枚限量紀念款 Hi-Beat 36000 腕錶,均為大三針布局,搭載最新款 9S85 高振頻機芯,擺頻達到36000vph,提供55小時的動力儲備。
9S85 機芯的發條和擺輪遊絲材質為「Spron」合金,採用 MEMS 微電子機械技術加工,能夠將關鍵部件的製造公差控制在千分之一毫米,從硬體層面為高精確度打造基礎。
Hi-Beat 36000 高振頻 V.F.A. 鉑金款
「V.F.A.」意為「Very Fine Adjusted」,只有經過制表工匠多次手工調校和檢測的腕錶才能得到這一「認證」——普通 Hi-Beat 腕錶的精度為+5/-3秒,而這枚 V.F.A. 腕錶的精度達到+3/-1秒,你可以在擺陀上看到象徵高精準度的「金獅子」徽章。
鉑金表殼直徑39.5mm,由9S 機芯的創造者 Nobuhiro Kosugi 設計,「Zaratsu」拋磨加工使得表殼體現出獨特的質感。銀色時分針和時標,藍色秒針,錶盤螺旋圖案的小方格中交替銘刻「Grand Seiko」和「Daini Seikosha」的首字母縮寫,紀念1968年製造出第一枚 Hi-Beat 腕錶的「第二精工舍」。
搭配黑色鱷魚皮錶帶,防水性能100米。限量20枚,官價53000美元。
Hi-Beat 36000 高振頻 Special 黃金款
表殼採用18K 黃金製作,直徑39.5mm,相對於整體灰色配色的鉑金版,金色時標和指針與白色錶盤呈現更強的對比度,給人以更加出色而討喜的視覺效果。這一款腕錶同樣經過手工調整測試,精度為+4/-2秒。
限量150枚,官價27000美元。
Hi-Beat 36000 高振頻不鏽鋼款
不鏽鋼表款擁有深藍色錶盤,擺陀由鈦-鎢合金製造,氧化處理為深邃的藍色。儘管這一款式的精度只有標準的+5/-3秒,但它的整體設計與前兩款均保持一致,官價僅6300美元,相對性價比更高,1500枚的發行量對於 Grand Seiko 的粉絲們來說也更容易入手。
款式十:『Seiko』2016 Baselworld 亮點:浮世繪主題+漆器工藝+第一枚陀飛輪機芯;Presage 計時碼錶60周年限量版
Seiko 在今年的 Baselworld 上推出了第一枚陀飛輪作品——「Credor Fugaku」,採用浮世繪主題,同時融合了金雕、漆器工藝,是此次新品中最大的亮點。此外,你還可以看到採用白色琺瑯、黑色漆藝的 Presage 計時碼錶,搭載導柱輪計時機芯,是向1956年首枚自動上鏈腕錶致敬的作品。
Seiko Credor Fugaku Tourbillon
精工貴朵富嶽陀飛輪腕錶
這是 Seiko 今年 Baselworld 上最重要的一枚新品,融合了浮世繪主題、金雕工藝、漆器工藝和陀飛輪複雜功能,由4位擅長不同技藝的日本制表師合作完成,是一枚極具東方氣息的腕錶作品。「Fugaku」在日語中是「富嶽」的意思,也是「富士山」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枚作品的靈感正是來自日本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的浮世繪作品「富嶽三十六景」之首——「神奈川沖浪裏」。
工藝師採用黃金和白金雕刻出翻湧的海浪,錶盤由漆器工藝來呈現藍色到紫色的漸變,漆面厚度僅0.1mm,飛鳥、浮雲則是白色珍珠母貝。你可以看到這枚腕錶採用了微微的偏心設計,特別突出9點位置的陀飛輪裝置。
43mm表殼採用鉑金打造,厚度僅8.8mm,表圈點綴有48顆圓形藍寶石,從表殼側面欣賞還可以看到藍色的珍珠母貝裝飾,作為錶盤圖案的延伸。搭載 Seiko 的第一枚陀飛輪機芯——6830,以 Calibre 68 為基礎,共由153枚零件組成,可提供37小時動力。這枚機芯採用了獨特的擒縱叉設計,並將齒輪和夾板融為一體,保證了3.98mm的厚度,最薄部分僅1.95mm,成為目前全球體積最小的陀飛輪機芯。透過藍寶石水晶表背還可以看到機芯上採用「金雕」和「漆器」工藝製作的海浪圖案。
官價5000萬日元,限量8枚。
除 Fugaku 陀飛輪腕錶外,Seiko 今年還推出另一枚金雕+漆器工藝限量款,同樣呈現海浪主題,限量30枚。這枚雙針腕錶搭載 6899 機芯,錶盤上以漆器工藝鋪底,點綴有小顆珍珠母貝,呈現紫色到黃綠色的漸變。
Seiko Presage Chronograph 60th Anniversary Limited Edition
精工 Presage 計時碼錶60周年限量版
為了紀念1956年推出的第一枚自動上鏈腕錶,Seiko 今年特別推出一枚限量版Presage 計時碼錶,提供白色琺瑯、黑色漆藝錶盤兩個版本,均由日本工藝師手工完成,各限量1000枚。「琺瑯」的製作容易受到天氣和溼度的影響,琺瑯厚度的掌握對工藝師有嚴格的要求。此次 Seiko 的新表由日本琺瑯師 Mitsuru Yokozawa 製作,明亮的白色錶盤可持續長達10年。「漆藝」錶盤則出自日本工藝師 Issyu Tamura 之手,每一枚錶盤的製作長達3周,需經過多次手工上漆和拋光呈現最終的烏黑色澤。
新作的設計靈感來自1913年 Seiko 的首枚日產腕錶 Laureal,採用復古的梨形指針搭配阿拉伯數字時標。主錶盤與計時盤之間採用了圓潤的過渡,呈現出色的讀時性,亦具有優雅氣質。3點為小秒盤,6點為小時計時盤,9點為30分鐘計時盤,日曆窗則設於4點和5點之間。搭載 8R48 自動上鏈計時機芯,配備導柱輪裝置,並採用了 Seiko 專利的「一體式三岔錘」(Three-pointed hammer),確保指針飛返歸零,動力存儲為45小時。
款式二:Seiko 精工 Credor Masterpiece GBBY993 腕錶
這枚「Masterpiece GBBY993」是 Seiko Credor 的獨一款作品,最特別之處是錶盤採用了5層工藝結構,每一層雕刻錶盤均由獲得日本天皇黃綬勳章的雕刻大師照井清(Terui Kiyoshi)完成,設計師則是 Grand Seiko 的設計者小杉修弘。
Seiko Credor 的雕刻工藝表產量非常少,往往是獨一款,並僅限日本國內訂購。這枚 GBBY993 是近年來工藝比較複雜的一枚代表作,正面以層疊的如意紋作為錶盤裝飾,一共有5層結構──大寫羅馬數字時標、3層如意紋裝飾以及最下一層珍珠母貝錶盤;背面以擺輪的紅寶石軸承為中心,雕刻出太陽的圖案。48.4mm 白金表殼,搭載 Seiko 自製的手動上鏈機芯,這枚機芯由獲得日本天皇黃綬勳章的制表師櫻田守親手組裝,22石,可以提供37小時動力存儲,走時精度在+25至-15秒,防水30米。
官價1300萬日元,限量1枚。
Seiko 精工 Credor Masterpiece GBBY993 腕錶
白金表殼,直徑 48.4mm,厚度 8.5mm,藍寶石水晶表鏡表背,鏤空珍珠貝母琺瑯錶盤,藍鋼指針,手動上鏈機芯,22石,動力存儲37小時,鱷魚皮錶帶,白金表扣,防水30米。
款式八:『新表』精工貴朵:Credor Eichi II 琺瑯錶盤腕錶
Seiko 旗下的高階表廠 Credor(貴朵)剛剛推出慶祝40周年的新表——「叡智II」(Eichi II ref. GBLT999),依然採用鉑金殼搭配白色琺瑯錶盤,布局則為標準的大三針,比第一代「叡智I」更為簡潔。
950鉑金表殼直徑39mm,相比第一代的35mm更適合男性手腕。時分針採用細末端設計,搭配柱狀時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包浩斯式設計,不過這種簡潔與琺瑯工藝本身的質感相衝突,最終效果並不理想。搭載 Seiko 自家的 7R14 手動上鏈機芯,完全採用手工打磨飾紋。最獨特的地方是在發條盒下有一個扭矩齒輪結構,可以將擺輪產生的剩餘動能重新輸入回發條盒,從而增長四分之一的機芯走動時間,最終動力存儲達60小時。得益於超薄機芯結構,整枚表厚度不過10.3mm。
Credor 的整個系列都是由 Seiko 在長野縣鹽尻市的「小型藝術大師工坊」內完成,這裡只有15名工匠,每年預計能完成20枚「叡智II」。
「叡智II」預計10月10日上市,官價550萬日元,並且僅限日本銷售。
前一代:「叡智I」,Eichi I,10點為動顯
款式七:『新表』Seiko 推出 Presage Blue Enamel Limited Edition 藍色琺瑯盤大三針腕錶
Seiko 剛剛推出了 Presage 系列腕錶的新一枚作品——「Presage Blue Enamel Limited Edition」藍色琺瑯盤限量版大三針,以日本傳統節日「八月十五夜」的「賞月」習俗為靈感,創造如夜空般深邃的深藍色琺瑯錶盤。
每一枚腕錶的琺瑯錶盤都由 Seiko 的高級工匠橫澤滿(Mitsuru Yokozawa)親手燒制,細膩的紋理呈現獨特的柔和光澤。在不同的光線下,錶盤的顏色也會產生細微的色調變化。秒針的末端有一枚金色月牙,並特別塗成磨砂質感,模仿真實的月亮表面。隨著秒針的運行,「月牙」也在「夜空」中環繞。時分針塗有一層白漆,突出立體感,末端被打磨為圓角,更提高讀數的準確性。羅馬數字時標源自 Seiko 1895年的「Time Keeper」古董懷表,6點日期窗的數字也採用了充滿復古感的扁形字體。
40.5mm 精鋼表殼內搭載 caliber 6R15D 自動上鏈機芯,擺頻21600vph,動力儲備50小時,具有停秒功能。整枚機芯以月亮主題裝飾,藍寶石水晶表底上還印有一枚金色「新月」。
搭配藍色啞光鱷魚皮錶帶,限量1500枚,官價10萬日元。
款式六:『新表』Seiko 推出 Grand Seiko SBGJ021 限量版高頻機芯雙時區腕錶
Seiko 剛剛推出一枚新款限量版腕錶——「Grand Seiko Hi-Beat 36000 GMT SBGJ021」,搭載自製高頻機芯 Caliber 9S86,並且具有雙時區功能。新作的深紅棕色錶盤使用放射拉絲效果處理,靈感來自於「巖手山的朝陽」(Colours of sunrise on Mt. Iwate),這座火山也是 Seiko 的 Shizukuishi 制表工坊可以直接看到的景色。與「火山朝陽色」錶盤相對應的,是翻開表底可以看到的彩色電極氧化鈦質擺陀,斑斕的色彩就好像爆發的巖漿與海水相融一般。
40mm 精鋼表殼同樣經過精細潤飾拋光,厚度14mm,搭載擺頻達到36000vph的 9S86 機芯,動力存儲55小時,走時精度達到-3/+5s 每天。使用該系列機芯的腕錶都是在 Shizukuishi 制表工坊組裝和測試的。
官價7300歐元,限量500枚。除了限量版,還有黑色和白色錶盤的非限量版,官價7200歐元。
款式五:『新表』Grand Seiko 推出藍盤限量版 SBGR097 42mm 鋼殼腕錶
Grand Seiko 剛剛推出一枚 SBGR 系列限量版作品──「SBGR097」,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GS」縮寫鋪滿的藍色錶盤,並且是今年 Baselworld 才宣布的42mm直徑表殼,比傳統的38-40mm小表徑更吸引人。
設計依然是 Grand Seik 一絲不苟的簡潔利落,指針、時標的邊緣均以切角打磨,表耳的連接與錶盤渾然一體。搭載 Seiko 自產的 Caliber 9S61 自動上鏈機芯,這枚72小時動力存儲的機芯雖然沒有 Hi-Beat 5Hz 那麼先進,在走時精度上還是可以輕鬆超越 COSC 的標準。
表殼厚度13.1mm,官方配置只有鋼帶,限量500枚,官價4650美元。
款式四:『新表』Grand Seiko 推出 Spring Drive SBGD202 八日動力玫瑰表殼腕錶
Grand Seiko 剛剛推出一枚 Spring Drive 機械混合機芯系列新作──「SBGD202」,採用了獨特的黑色漆藝錶盤搭配玫瑰金表殼,動力存儲達到8天。
錶盤設計靈感來自長野山脈的夜空,黑色漆面錶盤上有著類似蒔繪工藝的細小金箔,時標和指針的稜角都經過「zaratsu」武士刀刃級別鏡面拋光,這也是 Grand Seiko 高端腕錶中常用的技術。43mm 玫瑰金表殼中搭載 Caliber 9R01 機械混合機芯,這枚機芯的動力依然來自於機械發條盒,但是擺輪的震動通過石英組件控制,從而可以達到每日+/- 0.5秒的高走時精度。
透過過藍寶石水晶表背可以看到3點的動力存儲指示盤,另外10點位置的機芯底板曲線特別來自富士山的輪廓。
官價52800歐元,2017年9月上市。
款式三:『新表』Seiko 推出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8 day Power Reserve 八日動能腕錶
Seiko 剛剛正式推出在今年 Baselworld 上披露的長動力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8 day Power Reserve」,鉑金表殼使用了與日本武士刀相似的「Zaratsu」拋光工藝,機芯走時精度則達到驚人的+0.5秒/天。43mm 鉑金表殼厚度達到13.2mm,是一枚有一點分量的男表,表殼設計有著明顯的1970年代風格,表殼採用了被 Seiko 命名為「Zaratsu」的拋光工藝,其實是使用高速旋轉的錫盤來進行拋光,讓表殼達到完美的鏡面效果,從某些角度看甚至由於無散射光而呈現黑色。
磨砂工藝盤面搭配經典大三針布局,時標與劍形指針同樣進行精細打磨,每一個切角都達到完美角度,藍鋼指針被襯託得格外立體。搭載 Seiko 引以為豪的全新 9R01 手動上鏈機芯,3發條盒提供長達192小時動力儲備。由於採用「Spring Drive」動力輸出結構,走時精準度達+0.5秒/天,是目前市面上走時最精確的機械機芯。
透過藍寶石玻璃表背,可以看到特別設計成「富士山輪廓」的鍍銠德國銀主夾板,8天動力指示盤,以及對比鮮明的紅寶石軸承與藍鋼螺絲。
防水100m,防磁4800A/m,搭配手工鱷魚皮錶帶。
官價6萬英鎊。
款式二:Seiko 精工 Grand Seiko 62GS 復刻版腕錶
為了慶祝 Grand Seiko 品牌誕生55周年,Seiko 在今年 Baselworld 上推出了這枚 62GS 復刻版腕錶,忠誠再現了1967年 Grand Seiko 第一枚自動機芯腕錶的設計理念,無疑是 GS 迷今年一定要入手的一枚。
新作完整呈現了 62GS 的每一處精心細節——整體嵌入表殼的藍寶石表鏡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錶盤的亮度;4點隱藏式錶冠強調「無需手動上鏈」的簡約;表耳乾淨利落的傾角;還有 Seiko 引以為豪的「Zaratsu」表殼拋光,確保每一立方毫米表面都如絲般平滑。與1967年的原版相比,新復刻版也針對現在的佩戴習慣做了必要的優化,最明顯的是表殼尺寸的變化,從41mm增加到42.5mm,更符合主流男表尺寸。除此之外,4點的錶冠也增加了手動上鏈的功能。
搭載 Seiko 自家的 9S65 機芯,動力存儲達到72小時,走時精度為-3至+5秒每天。
可選精鋼、白金、玫瑰金或黃金,精鋼版限量600枚,金殼版均限量100枚。
Seiko 精工 Grand Seiko 系列 62GS 復刻腕錶
玫瑰金/精鋼表殼,直徑 37.6mm,厚度 6.0mm,藍寶石水晶表鏡,精鋼表背,9S65自動上鏈機芯,35石,擺頻 28800 次/小時,動力存儲 72小時,鱷魚皮錶帶,玫瑰金/精鋼表扣,防水 100米。
款式一:『Baselworld』Grand Seiko 推出第一枚 Grand Seiko 復刻版:The First Grand Seiko
在2017年 Baselworld 上,Grand Seiko 正式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而不再是 Seiko 的子品牌。為了慶祝獨立,Grand Seiko 推出了復刻1960年首枚 Grand Seiko 的新作品——「The First Grand Seiko」,一共有3個版本:精鋼、18金和鉑金。
表殼與錶盤設計和1960年的第一枚 Grand Seiko 完全一致,只是尺寸略微增大到38mm,符合現代人的手腕,錶冠也適當增大更容易調時。除此之外,你可以看到所有 GS 最初的經典設計——雙曲面藍寶石水晶玻璃表鏡,簡潔利落的劍式指針搭配雙稜柱時標,12點是襯線體 logo 字樣,6點為24石標誌。
1960年第一代 Grand Seiko 只有金和鉑金兩個版本,而此次復刻還提供了精鋼表殼版本,最大的區別在於精鋼版使用了藍鋼秒針。搭載自製 9S64 手動上鏈機芯,擺頻28800vph,走時精度達到-3/+5秒;鉑金表殼的版本經過特別精準度調校,可以確保 -1/+5的走時精度。表背浮刻 GS 的獅子標誌。
鉑金版 SBGW251 限量136枚,官價38500歐元;18K黃金版SBGW252 限量353枚,官價21700歐元;精鋼版 SBGW253 官價7200歐元,限量1960枚。
圖:1960年的第一枚 Grand Seiko
Seiko 精工
創立時間:1881年創始人:服部金太郎公司總部:日本所屬集團:Seiko Group
品牌簡介
精工是日本鐘錶製造商,創立於1881年,服部時計店是公司的前身,1892年改為精工舍,創始人是服部金太郎。1924年,發表了第一隻正式使用精工品牌的手錶。1967年瑞士發明石英表,1969年,精工表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生產的指針式石英手錶 Seiko Astron。
品牌歷史
1881年,服部金太郎在東京開設服部時計店,主要業務是進口和維修西洋鐘錶。直到1892年,時計店改為精工舍(Seikosha)才開始涉足制表業。當時日本的表廠多採用水平分工,精工很早就開始了完全自製的垂直生產,不但去歐美採購設備,甚至開始自行研發設備,到了二十世紀初,精工已經成為了日本第一的鐘表廠了。
1960年,精工推出了 SEIKO 的代表作 Grand Seiko。1969年和百年靈,豪雅、真力時等幾個品牌同時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上鏈計時碼錶。同年,發表並商業化生產了顛覆鐘錶業的石英表。相比勞力密集的機械錶,石英表具有更高的精準度,成本卻低很多,當時瑞士許多表廠都受到了重創。不過,
石英表是一種價值較低的產品,為了兼顧高價位市場,開發高階表,精工研製出了比如半機械、半石英的 腕錶,保留了機械錶的基本結構,卻將擒縱裝置換成了石英,讓腕錶兼具兩者的特點。90年代高階機械錶市場復甦,精工也再次投入到機械錶的生產,同時開始研發高階複雜功能。
大事年表
1913年 第一隻日產腕錶。
1964年 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隻可攜帶式石英計時器。
1968年 精工在日內瓦鐘錶展被授予了「最佳機械腕錶」。
1969年 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生產的石英腕錶 Astron,機芯3500。
1973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6位數字液晶顯示的數字液晶腕錶,機芯0614。
1975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數字液晶顯示的多功能計時電子腕錶,機芯0634。
1983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附加電視功能的腕錶(TV-watch),機芯T001。推出世界第一隻帶錄音功能的腕錶,機芯M516。
1984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電腦石英腕錶UC-2000。
1988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A.G.S」腕錶,機芯7M42(後更名為「Kinetic人動電能」)
1990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電腦化潛水錶「Scubamaster」,機芯M727。
1992年 推出1/100th模擬石英精密計時錶,機芯7T59。
1994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帶有 LumiBrite(智慧光能)塗層的腕錶。
1998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靠人體體溫產生電能的腕錶「Seiko Thermic」,機芯6C12。
1999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 Spring Drive 腕錶,機芯7R68。
2005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由三種無線電波控制的腕錶,機芯7B26。
2006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電子墨水腕錶 Spectrum,機芯G510。
款式二:『新表』Citizen 推出第一枚陀飛輪腕錶:Tourbillon Y01
Citizen 剛剛推出該品牌第一枚陀飛輪腕錶——「Tourbillon Y01」,這款限量僅2枚的腕錶僅限日本發售,並且是「完全在東京設計和製作」的一枚機械錶,Citizen 甚至將這句話的英文刻在了錶盤上——「Designed & Manufactured in Tokyo」。
42mm 白金表殼厚度12.2mm,錶盤風格簡潔利落,長尖錐形時分針搭配稜柱時標,6點是巨大的鈦制陀飛輪橋架和框架,這枚陀飛輪由日本獨立制表師 Hajime Asaoka 製作,我們曾經介紹過他的作品「Project T Tourbillon」。
翻到表底可以看到 Caliber M001-Y01 手動上鏈機芯,這枚機芯擺頻21600vph,動力存儲100小時,對於一枚陀飛輪腕錶來說已經是不錯的成績,機芯底板也進行了非常精細的打磨。
這枚限量2枚的腕錶是為了紀念日本大丸百貨店 Daimaru 創立300周年而特別製作的,僅限在 Daimaru 的 Citizen 專賣店銷售,定價1000萬日元。
款式一:『新表』Citizen 推出 Promaster Skyhawk A-T 限量版飛行腕錶
日本表廠 Citizen 剛剛推出一枚新 Skyhawk 系列飛行員計時碼錶——「Promaster Skyhawk A-T」,將精鋼表殼換成鈦金屬材質,更適合日常佩戴。防水性能也從100米提升至200米。
47mm 鈦金屬表殼是新作的一大亮點,輕量級的鈦金屬材質有效減輕了這枚大尺寸腕錶的自重。表圈同樣採用鈦金屬材質,搭配 DLC 塗層,增強了腕錶的耐磨性。
錶盤依然從飛機儀錶盤的設計中汲取靈感,採用指針數字雙顯錶盤,可顯示世界時間、萬年曆、航空標尺和動力存儲等。亮藍色的指針為黑白配色的錶盤注入了一抹活力。搭載 Citizen 獨有的 Eco-Drive U680 光能動機芯,這款機芯能夠吸收可見光源並轉化成動能,帶動手錶持續運轉。新表依然利用原子與電波精準計時。
搭配鈦金屬表鏈,官價895美元。
Citizen 西鐵城
創立時間:1918年創始人:後藤新平公司總部:日本發源地:日本所屬集團:Citizen Group
品牌簡介
西鐵城(Citizen)是一家來自日本的鐘表品牌,目前已發展為以鐘錶為主業,多種經營的集團性跨國大公司,在全球設有約110家分公司,全球僱員超過26000人,業務範圍除了鐘錶產業外,還涉及電子儀器、通訊產品、機械設備等多種領域。西鐵城時計株式會社是西鐵城集團的核心企業。光動能是西鐵城的核心技術。光動能手錶吸收任何可見光源並轉化成動能帶動手錶持續運轉。
品牌歷史
西鐵城公司的前身為日本尚工舍時計研究所,創立於1918年,主要從事鐘錶的開發和製造,1924年推出了他們第一隻懷表「Citizen」,由當時的東京市市長後藤新平命名,取意是「為市民所喜愛,為市民所親近」。
1930年5月,尚工舍改組為會社組織,正式更名為「Citizen時計株式會社」,來年推出西鐵城第一款腕錶。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西鐵城的鐘表研發也受到了影響,他們從1932年到1950年間都沒有推出新功能表款。戰後西鐵城以驚人的速度復興,在很短的時間內成長成為日本僅次於精工表的鐘表品牌。
在石英表成為主流之前,西鐵城還曾經研發過電磁擺輪式腕錶,也曾經跟寶路華(在2007年被西鐵城收購)合作開發音叉式腕錶。隨著石英表的普及,西鐵城也將產品重心轉移到石英表,逐年減少機械錶的產量。到了80年代,西鐵城的機械錶生產線幾乎停產。
90年代之後,高級表市場開始復興,不同於精工表,西鐵城並沒有經營過高價位市場,他們選擇經營入門表市場,從太陽能動力技術和設計上建立品牌定位。
2009年,西鐵城重開機械錶產品線,推出 Cal. 9015 自動機芯,不過西鐵城只有少量表款搭載這枚機芯,大部分 Cal. 9015 以通用機芯的形勢被提供給海外品牌。
大事年表
1918年 西鐵城的前身,尚工舍時計研究所創立
1924年 西鐵城第一款懷表誕生
1930年 西鐵城時計株式會社成立
1931年 西鐵城第一款腕錶誕生
1952年 日本最早具備月曆功能的手錶上市
1956年 日本第一款具備防震功能的手錶"Parashock"上市
1958年 日本第一款具備鬧鈴功能的手錶"Citizen Alarm"上市
1959年 日本第一款完全防水手錶"Parawater"上市
1962年 研製出世界上最薄的三針手錶
1965年 具備日曆及星期顯示的防水自動手錶"Crystal Seven"上市
1966年 日本第一款電子手錶"X-8"上市
1967年 世界第一款電晶體電子石英鐘"Crystron"上市
1971年 音叉式電子石英手錶"Hi-Sonic"上市
1973年 指針式石英手錶"Citizen Quartz Crystron"上市
1976年 世界第一款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指針式石英手錶"Citizen Quartz Crystron Solar Cell"上市
1978年 世界第一款超薄石英手錶,機芯厚底小於1毫米
1978年 日本第一款帶有數字和指針雙顯示的手錶
1981年 世界第一款能承受水壓1300米的手錶上市
1987年 鈦金屬手錶"Attesa"上市
1993年 世界第一款可接收多局電波的電波手錶
1996年 光動能手錶獲得日本"Eco Mark"環保認證
1998年 世界第一款同時採用光動能與手動上弦作為動力的手錶"Promaster Eco-Drive Duo"上市
2000年 "Campanola Collection"系列手錶上市
2001年 通用設計的"MU"系列手錶上市
2002年 世界最薄的光動能"Stiletto"系列手錶上市
2003年 世界第一款內置接收天線的全金屬外殼電波手錶
2005年 世界最小的電波機芯,尺寸只有20.8mmx3.5mm
代表系列
三問報時系列
萬年曆系列
xC 系列
Stiletto 系列
Wicca 系列
Campanola 系列
Promaster 系列
Ti+IP 系列
真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