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3日下午,正在佛堂聽經的孫傳芳身中三槍瞬間歸了黃泉。
持槍女子並未逃走,鎮定地說:「我為父報仇,並不傷害其他人。」被捕時的她身上除了那把槍,還有一份《告國人書》。
這一消息最早由《新天津報》報導:「施以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後經過別的報紙轉載,轟動全國。
10年前,奉浙戰爭爆發,身為奉系第二軍軍長的施以濱為直系所俘。
為了替父復仇改名為施劍翹女兒在法庭陳述:「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
十年復仇路,施劍翹走得頗不尋常。
父親去世後,施劍翹和母親一同去請求父親過去的上司張宗昌,要求破格提拔他的堂哥。曾經答應過替她們報仇的堂兄,當了長官後,卻沒有任何報復行動讓她失望。
堂哥的軍校同學目睹到她和家人的痛苦,願意主動承擔血刃仇家之事。施劍翹對這樁婚事抱著很大的誠意和希望,7年後已有兩個兒子的她,面對丈夫的時機未到的答覆,幡然覺醒到:依賴別人報仇是不可能的了!
家仇未報的是施劍翹選擇結束婚姻,領著兒子離開夫家。
回到娘家的施劍翹,從一個「不知姓名的軍人」手中買了一把白朗寧手槍和6粒子彈。私下裡練習槍法,她嫌裹著的小腳不夠靈活,做手術放開裹了30年的雙足。
她打聽到已經退役的孫傳芳篤信佛教,是天津居士林的居士。機靈的施劍翹通過委託別的居士介紹加入了居士林,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孫傳芳的樣貌及活動規律,決定在11月13日這天行刺孫傳芳。
行刺成功後的施劍翹,依照法律,刑期為10年。
「出事後從容自首就逮,預懷印刷品當場散發。」這些報導讓民眾的態度空前的一邊倒:施劍翹為父報仇,普天稱美!
經馮玉祥等人出面救援,加上輿論的壓力,入獄11個月的施劍翹,被國民政府特赦釋放。
獲得自由後的是施劍翹,對社會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始終不改女中豪傑的本色。
1942年,發起捐獻飛機的倡議,最終募得三架飛機的資金,受到宋美齡的賞識,但施劍翹婉言謝絕了她的相邀。
1946年,在蘇州創辦私立學校--從雲小學,收救孤兒,流浪兒童入學。在上海為學校募捐時,認識了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她很敬重周恩來夫婦,後多次拜訪他們,堅信中國的未來屬於共產黨。
1947年至1948年,施劍翹在從雲小學掩護多名地下共產黨員,進步愛國青年學生進行革命活動。
與他私交甚好的徐悲鴻,仰慕施劍翹的為人,誇他不愧是女中豪傑,愛國情懷令人敬佩,多次慷慨贈畫給他支持各種募捐活動。
1957年,施簡翹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
1979年因病去世。
自古忠臣必出孝子之門,施劍翹為父報仇,是盡孝;但後來為國為民,拳拳愛國之心,更讓人佩服!
她的事跡被搬上熒幕,大家熟悉的《一代宗師》中女主角的原型也取自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