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可以說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屋頂。這裡雖然風景秀麗,但幾乎就是生命禁區。由於印度和中國陷入了拉達克東部的邊境僵局,印度的軍隊必須在喜馬拉雅山脈中度過艱難的冬天。在冬季,喜馬拉雅地區容易發生嚴重的天氣事件。大雪和大風有引發雪崩的危險。
對於此刻駐紮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大軍而言,喜馬拉雅山冬季的寒風和冰雪幾乎是死神一般的存在。山區的天氣可能會在幾十分鐘內就發生巨大的變化,前一刻陽光明媚,下一刻就是風雪交加。在冬季的深夜,山區溫度會低至零下40度。對於只有簡單的帳篷和工事印度士兵而言,燃燒的汽油桶是他們唯一的依賴。
據印度媒體報導,在印度政府的要求下,印度氣象部門(IMD)正在將氣象雷達網絡延伸到喜馬拉雅山和該國東北的高海拔地區。印度氣象部門計劃在該地區總共運行10臺雷達,以準確監控整條喜馬拉雅山脈的天氣變化。「我們已經在喜馬拉雅山沿途部署了三臺雷達,到下個月將再安裝兩臺。
總共將在喜馬拉雅山脈部署10臺雷達,」印度地球科學部部長M Rajeevan在印度氣象學會西隆分會組織的一次名為「山區天氣與氣候」的網絡會議上說。他還說,東北部地區已經計劃使用類似的雷達系統,但是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當然也有好事的印度媒體稱,印度此舉是為了應對中國的天氣幹預系統。印度方面認為中國最近宣布的擴大氣象幹預系統的計劃,將使中國方面能夠控制天氣狀況。據《歐洲時報》報導,該系統能夠覆蓋約550萬平方公裡的人工降雨區,一旦中國將此系統用作氣象武器,增強印度方向的惡劣天氣,將會對前線士兵造成無法估計的傷害。
雖然印度此言存在杞人憂天的部分,但近年來中國在氣象幹預的方面確實進步明顯。但中國一直在使用此類系統用於緩解農業乾旱問題,似乎沒有將其軍用化的準備。但理論上民用與軍用之間不存在實際障礙。
在網絡會議上,IMD總幹事拉吉文表示,該部門可能會創建一個針對山區的應用程式,並建立一個區域氣候中心,以便與喜馬拉雅山的國家共享天氣和氣候數據。本地居民和遊客都能享受到APP帶來的便捷。喜馬拉雅山在調節整個印度的天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喜馬拉雅山脈面對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熱帶季風。
因此,研究該地區的天氣變化以準確預測該國的天氣非常重要。拉吉文在解釋山脈對天氣的重要性時說,由於全球變暖,喜馬拉雅山(也稱為第三極)的升溫速度比其他極地地區快。當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天氣模型數據不足,因此難以更好地了解該地區。他說:「我們計劃安裝更多的雪量計和地面儀器,以滿足要求。」
在高原地區雙方空軍的較量也非常依賴於天氣預報。印度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修建了大量機場,理論上擁有著對中國空軍的出勤優勢。中國空軍在高原上的機場較少,且較高的海拔和稀薄的空氣對空氣有影響。但天氣卻不站在印度一方,處在南坡的印度明顯氣象更為複雜,無法飛行的天數更多。印度空軍有軍官表示,只有部分操控性較好的飛機能在山區巡邏,如幻影2000和米格-29,大多數老式飛機甚至重型的蘇-30都會出現操縱困難的情況。
為此,今年印度不得不抽調海軍的米格-29前往山區巡邏,並由海軍的P-8海神巡邏機提供氣象信息。印度空軍希望全新的陣風戰鬥機可以改變這一局面,但陣風目前的數量還遠遠不足。中國在很多高山上設立了雷達站,加上預警機的存在,使得大部分印度飛機處在監視之下。而印度的雷達站往往處在盲區中,對此,印度空軍也表示非常地無奈。(軍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