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轉甜品店,最開始起源於日本東京的原宿。原宿是東京極富盛名的甜品聖地。迴轉甜品店的最初構想和衍生也正是來源於日本的代表文化之一——迴轉壽司。2018年7月,日本第一家迴轉甜品店「Maison Able Cafe Ron Ron」正式開業,而後風靡日本乃至亞洲。
御品軒迴轉甜品店是由原本的漢神廣場的一家普通門店改造而來的,那又是基於什麼原因致使品牌開始改造升級的呢。
一是品牌本身建設和塑造的發展需要。雖然迴轉甜品的想法和創意來源於日本,可是品牌升級卻是品牌方一直在嘗試的方向。約在七八年前,御品軒就已經開始意識到品牌老化,轉而想要進行品牌升級。去年開在鳳城二路的門店,雖然形式上與普通門店並無太大創新之處,但在設計時加入有臺灣元素,銷量與門客數均有不錯的提升。就是這樣一個嘗試,令御品軒開始謀求更深層次的品牌升級。因而有了迴轉甜品店這一新業態形式加入了御品軒的現有店鋪模式中。
二是迎合當今消費者場景式消費需求。3年前的火熱的消費升級在今天來看,依然如同老樹盤龍錯節,不斷發展。隨著消費升級,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場景式消費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商家認同乃至付諸實際行動,而御品軒此舉開出新業態的店也正是在注重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這一主流消費需求。看近年來的大型購物中心就能窺探一二。
三是品牌20周年的一個發展拐點。今年是御品軒品牌創立20周年,也正是因為面臨這樣一個節點,品牌方才有時間與精力去思考去探索新的運營模式。
迴轉甜點店不同於御品軒以往的傳統門店風格,在產品、門店以及運營方式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特色。
一、甜點以切塊方式售賣,客單價低,更容易吸引顧客。普通門店的蛋糕大多體積比較大,考慮到蛋糕的單價問題,迴轉甜品店將蛋糕做成法式或日式的切塊蛋糕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而且單價較低且外帶或者堂食都十分方便。
二、門店色系前衛,滿足消費者場景拍照需求。御品軒迴轉甜品店區別於普通烘焙門店的特色就在於此。門店設計迎合年輕人比較關注的國際流行色。早在四五年前,御品軒在做中秋禮的時候就有過探索。 區別於市場其他商家普遍慣用的紅色,御品軒將蒂芙尼藍、維密粉色這些國際流行色導入到產品與門店設計中,市場反饋就相當的不錯。
三、運營上更加注重消費者體驗。堂食區與傳統門店更注重消費者體驗 ,上餐、出餐、收盤、結帳等方面都是新的嘗試。
其實從御品軒迴轉甜品店的開業就能看出西安烘焙市場大有前景可言。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陝西省烘焙行業平均增長在10%以上,部分企業漲幅超過30%。這個數據可以說是相當喜人了。西安烘焙市場的發展大致可以歸納為六點。
一、品牌效應明顯,高端品牌增長較好,低端品牌受擠壓程度較大。像御品軒、米旗、好利來這樣的品牌糕點憑藉著強大的品牌效應,一直都佔據著蛋糕市場的顯著位置,品牌增長和收益一般有保障,而低端品牌就只能在夾縫中生存了。
二、國際品牌、港澳臺、品牌不斷湧入,衝擊本地品牌。在西安御品軒一直是消費者心中「優質烘焙」的代名詞,雖然是臺資企業,卻是在發展了多年的陝西品牌。但近年來國際品牌像來自法國的澳澤烘焙、來自臺灣的元祖食品也在陸續進入西安市場,也在不斷地衝擊西安本地品牌的發展。
三、新生品牌、時尚品牌不斷湧現,對老品牌造成一定威脅。八月份,網紅鮑甜品鮑師傅來了西安。也是是近兩年來,西安北打造成了網紅城市,越來越多的外來新生品牌蛋糕店層出不窮,老品牌因包裝老舊、口味上的老化已經被消費者慢慢遺忘,如稻香村這類經典品牌。
四、餅店行業大量搶佔鄉鎮市場。烘焙市場上,西餅店大肆地搶佔鄉鎮市場,店鋪租金相對城區來說,也相對便宜,餅店在鄉鎮的布局向來也並不困難,而且餅店的糕點價格大多較為低,也在消費者可接受的範圍內。
五、烘焙行業人才短缺,特別缺乏懂技術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烘焙行業人才主要是不均衡問題。會技術不懂管理,會管理不會烘焙技術,複合型人才缺乏。
六、烘焙教育加速明顯,高職教育、品牌培訓機構不斷湧入。烘焙行業人才的缺乏使得烘焙教育應運而生,高職教育也開始關注烘焙這一領域;並且催生了大量的品牌培訓機構。
御品軒的迴轉甜品店開業只是西安烘焙市場的一個縮影。
《零售圈》現場採訪了御品軒副總經理呂冠賢先生,據呂副總介紹,未來御品軒將不僅僅只限於迴轉甜品店這一業態的創新,在門店設計上和產品上,會導入更多的國際優秀甜點元素和形象設計,千店千面,創新出更多的御品軒特色門店和產品,後續也會跟相關行業進行跨界合作,請大家多多關注與期待。
《零售圈》創始人,陝西中商聯商業研究院新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宋九亮先生認為,在新零售」人、貨、場「三要素不斷變換的大環境中,迴轉甜品店或許只是御品軒的一個新零售模式的嘗試,或者一個業態補充。但作為西北首家改造傳統烘焙零售店的御品軒來說,其探索之路走在了行業前端,值得肯定。也許將來會有更多的行業競爭對手推出更多新的業態和服務模式。但在這個「渠道需求向用戶需求」轉變的新零售時代,誰家的「貨」能抓住消費者的嘴,誰家的「場」能給消費者好的客戶體驗,才能完成新零售「人、貨、場」融合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