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展出聚酯的可控聚合和高效解聚新方法

2020-12-21 騰訊網

廢棄塑料產生的「白色汙染」是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可降解的綠色功能材料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科學研究的前沿和重點。由內酯單體開環聚合製備的脂肪族聚酯材料(如聚乳酸PLA、聚己內酯PCL、聚羥基脂肪酸PHA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物理機械性能等可與石油基塑料相媲美,因此成為理想的替代材料。同時,為進一步滿足綠色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廢棄聚酯材料的再利用問題也得到廣泛關注。聚酯塑料作為可降解材料,雖然可以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但通常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且耗時較長。通過高效催化解聚技術使廢棄聚酯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品,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可降解材料循環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王慶剛帶領的催化聚合與工程研究組,發展了一種應用於內酯可控聚合和聚酯高效解聚的催化體系(如圖所示)。催化劑採用無毒且生物相容性好金屬鋅試劑,使得聚酯生產過程及產品更加綠色環保。在醇類引發劑的參與下,該催化聚合體系對包括丙交酯、己內酯、戊內酯等各種不同結構的內酯單體均表現出優異的催化聚合活性,獲得結構及性能各異的聚酯材料。在研究聚酯材料的微觀結構過程中,發現了部分「鏈轉移」的聚酯產物,表明該催化劑同樣具有催化解聚的功能。通過改變反應條件,利用該催化劑在溫和條件下即可實現聚酯材料的高效解聚,獲得高附加值的有機小分子,從而實現廢棄聚合物的循環利用。該成果使用同一催化劑既能實現可控聚合獲得聚酯材料,也可以通過高效解聚實現廢棄聚酯材料到小分子化合物,從而實現真正的綠色循環過程,更好契合了可持續發展原則。

部分研究成果已申請國際PCT專利和中國發明專利,並以Zn(HMDS)2 as a versatile transesterification catalyst for polyesters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towards a circular materials economy approach為題,發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博士研究生楊茹琳為論文第一作者,副研究員徐廣強與王慶剛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人才工程基金、青島能源所「一三五」重點培育和兩所融合基金等的支持。

Zn(HMDS)2催化環酯開環聚合以及聚酯可控解聚

來源: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 進能可控聚合,退可高效降解——基於4-羥基-L-脯氨酸的多功能...
    北京大學呂華課題組與陳爾強課題組合作,以4-羥基-L-脯氨酸為原料,通過簡單的反應步驟構築了橋環內酯單體,有望作為製備生物基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的平臺。 隨著社會對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發展環境友好的生態高分子成為大勢所趨。
  • 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暨纖維微塑料削減與可持續發展論壇舉行
    本期沙龍的主題是「循環再生及生物可降解纖維」,針對循環再生材料加工技術、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纖維的製備技術等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展開前沿交流,引發學術界和產業提供新觀點、新思路,為推動紡織及其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俞建勇,東華大學研究員王華平,同濟大學教授杜歡政擔任沙龍的領銜科學家。
  • 工程改造酶實現高效解聚PET,有望改善塑料瓶的回收再利用
    PET塑料瓶在許多地方主要通過熱機械手段進行回收,但是當前的方法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回收公司通常會將多種不同顏色的塑料瓶混合後,然後在高溫下將其融化,生產出灰色或黑色的塑料原料。這種塑料原料的機械強度會相對原材料降低,很難被再次利用進行產品包裝,通常會變成地毯或其他低級塑料纖維,最終被填埋或焚燒。這不是真正的回收利用。
  • 2021年中國聚酯瓶片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此外,憑藉優良的材料特性,並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以PET為基礎的新型聚酯材料和新興領域不斷湧現,顯示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大力發展高性能和差別化的產品,促使我國化工行業的綜合競爭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聚酯以及滌綸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重點(二)
    適合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改性聚酯纖維製造關鍵技術 低熔點聚酯纖維 低熔點聚酯纖維最大的優勢在於大幅降低了產業鏈加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取消了溶劑型粘結劑,其直接紡絲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切片乾燥過程發生降解
  • 新型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發展動態
    強韌性樹脂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國外主要採用加入飽和樹脂的方法來提高韌性。如添加飽和聚酯、丁苯橡膠和端羧基丁腈橡膠等。美國阿莫科化學公司採用末端含羥基的不飽和聚酯與二異氰酸酯反應製成的樹脂,其韌性可提高2~3倍,商品牌號為Xycon。日本昭和高分子公司開發的SD樹脂韌性好,可廣泛用於製造人造大理石。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聚酯PET切片水分檢測方法,檢測的意義,應用領域
    聚酯切片通常指聚合生產得到的聚酯原料一般加工成約4*5*2毫米左右的片狀顆粒。聚酯生產的工藝路線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換法(DMT法)。PTA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應時間短等優勢,自80年代起己成為聚酯的主要工藝和首選技術路線。
  • 降解聚酯塑料製得MOF催化劑,一鍋實現變廢為寶
    南京師範大學蘭亞乾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多酸誘導高效降解廢棄聚酯類塑料的方法,同時合成功能性多酸基金屬有機骨架材料(POMOFs)。製得的POMOFs可以高效催化環狀碳酸酯化合物(聚碳酸酯塑料的前驅體)的合成,實現廢棄塑料的有效再利用。
  • CCS Chemistry | 降解聚酯塑料製得MOF催化劑,一鍋實現變廢為寶
    南京師範大學蘭亞乾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多酸誘導高效降解廢棄聚酯類塑料的方法,同時合成功能性多酸基金屬有機骨架材料(POMOFs)。製得的POMOFs可以高效催化環狀碳酸酯化合物(聚碳酸酯塑料的前驅體)的合成,實現廢棄塑料的有效再利用。
  • 生物是如何發展出低成本、健壯、高效的網絡的?比如血管和葉脈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的葉脈是「個性化」的結構,因為任何一張葉子的葉脈網絡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動物的血管結構卻是「保守」的,相似的,比如人的動脈和靜脈網絡結構都相似的。這兩個觀察結果讓科學家們認為,網絡結構是從一個共同的設計進化而來的,但是,究竟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如何從一個單一的起點創造出這麼多複雜的結構呢?
  • 有人說如果可控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連一毛錢都不到,可能嗎?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類社會對各種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在新型能源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情況下,於是逐漸產生了能源不足和危機。為了破解或者緩解這種能源危機,必須要改變能源利用結構,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除了大力發展常規的水、風、地熱等清潔能源外,對核能的研發和利用越來越得到科學家們的重視和青睞。
  • 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新想法:從旋轉的黑洞提取能量
    能源的利用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目前,人類正致力於研究可控核聚變,它將為人類提供長久的、清潔的能源。不過,人類對能源的渴望是無止境的,科學家提出了在恆星周圍建造戴森球,以此來利用整個恆星的能源。不過,這種巨大的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死心的人類又提出了一種從黑洞提取能量的方法。
  • 視頻|高質量發展看臨淄|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助力「延鏈聚合、集群...
    12月15日,高質量發展看臨淄活動走進山東騰暉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一期)。項目位於臨淄區鳳凰鎮,佔地面積170畝,由淄博金德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代建廠房,山東騰暉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負責設備購置安裝,總投資2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億元,主要建設生產車間及配套公輔設施,進行機電安裝併購置生產線。截至2020年12月底,土建竣工,機電改造完成,部分設備到場安裝。
  • 膠天下 | 聚酯多元醇的分類及其應用
    正是由於聚氨酯內部獨特的分子結構賦予了其高強度、耐撕裂、耐磨等特性,基於這些獨特的性能近些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已被廣泛應用在諸多領域,如航空天、體育、鐵路、建築、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醫學等許多方面。正因為聚氨酯應用領域的大面積拓展,才使得多元醇具有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擁有了可觀的需求量和重大研究價值。
  • 重磅乾貨丨聚酯多元醇的分類、應用及製備
    正是由於聚氨酯內部獨特的分子結構賦予了其高強度、耐撕裂、耐磨等特性,基於這些獨特的性能近些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已被廣泛應用在諸多領域,如航空天、體育、鐵路、建築、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醫學等許多方面。正因為聚氨酯應用領域的大面積拓展,才使得多元醇具有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擁有了可觀的需求量和重大研究價值。聚氨酯所用的多元醇可分為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本文主要探討聚酯多元醇的研究進展情況。
  • 瀚海新材料獲批省級高性能特種共聚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恪守初心,劈波斬浪,帶著國際化視野與民族企業驕傲、深耕高性能特種共聚酯數十年的瀚海新材料,近日又斬獲新成就:獲批省級高性能特種共聚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指研究定位為工程技術研究的研究中心,要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具備的技術深度與科研實力不容小覷。
  • 當人類徹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當然,這一天的到來還有點遠,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就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穩定發電帶來的便利。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核聚變的相關知識。什麼是核聚變?核聚變反應堆發展狀況人類早早的掌握了可控核裂變反應,原子彈早早用於實戰,而第一代核電站於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正式投產應用,目前已經發展到了安全性更好、核廢料產生量更少的第四代核反應堆。而核聚變反應堆卻遲遲無法進行商業化應用,因為核聚變掌控的難度非常大。